动物生理学题目汇总11级生物科学1班杨特1.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2. 简述肝脏的功能?答: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谢器官。
肝的主要功能有:(1)消化与吸收功能(2)代谢功能(3)清除功能(4)解毒和排泄功能(5)造血功能3.试比较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和突触兴奋传递的特征。
答:(1)神经纤维在实现传导的特征1.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传导性4.不衰减传导性5.相对不疲劳性(2)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递2.突触延搁3.总和,兴奋的总和包括时间性总和和空间性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发放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邹楷能1.叙述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有哪些?答: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主要生理功能有:①调节体温。
下丘脑存在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当体内外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或散热机能进行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②调节水平衡。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是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控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另一方面控制饮水来调节水平衡。
③调节摄食活动。
下丘脑存在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两个中枢互相制约共同调节摄食活动。
④调节内分泌活动。
下丘脑本身可以合成或释放多种激素,进入血液,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⑤控制生物节律。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形成生物节律的重要结构。
⑥参与情绪反应等。
卓景泰为何人在睡着时,肌肉会突然间不由自主地抽搐?A.由于人脑要将亿万神经联结转换到睡眠状态之中。
B.每当肌肉缺氧时,就产生抽搐。
C.这通常是由于睡觉前食用难以消化的东西。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A王梦静简述骨骼的组成以及功能。
答:骨骼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功能:(1)支撑:构成人体的内部支架,维持姿势(2)运动:与肌肉一起构成运动系统(3)造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起源于骨髓(4)储钙:人体最大的钙库王利红人的小脑受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
A.增强B.降低C.不变D.先增强,后降低E.先降低,后增强。
答案:B林强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答: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活动是在支配它的躯体传出神经的控制下完成的;直接用人工刺激作用于无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也可引起收缩。
不论哪种情况,刺激在引起肌肉收缩之前,都是先在肌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
这样,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质网(即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和再聚积。
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偶联因子是Ca2+。
姜莹简述胆汁的消化作用。
答:(1)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2)胆酸盐有利于脂肪酶的消化作用;(3)促进脂肪酸的吸收;(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5)中和进入肠中的酸性食糜,维持肠内适宜PH;(6)刺激小肠的运动。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答: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正常生存和实现其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衡量细胞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刺激阈值,这是最简便也最为常用的衡量指标。
阈值越小,说明其兴奋性越高,反之,说明其兴奋性越低,刺激阈值与兴奋性之间呈反变关系。
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时值,时值越大,说明兴奋性越低;时值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
也有的使用时间—强度曲线衡量组织的兴奋性,曲线越靠近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高;曲线越远离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低。
王桂呈1、问:皮肤的构造??答:皮肤共分为3层: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上层。
厚度为0.1mm,主要的功能是更新细胞和细胞的新陈代谢的作用。
真皮位于皮肤的中央层,含有胶原蛋白:一种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能使肌肤富于弹性,并增加其柔韧度及适应的能力。
另外啊,真皮还包含微细血管啊,神经、毛囊组织等,汗腺及皮脂腺。
皮下组织为一层脂肪,可以保护上层的细胞,提供缓冲的作用,以预防外界的撞击,2、问:皮下组织分为几层?各是什么?答:皮下组织表皮层:犹如皮肤的外衣,共有五层,是与化妆品关系最密切的部位;有新陈代谢的作用及保护的作用;角质层:包含了20至30层扁平、死亡的细胞。
细胞间质组织连结在一起,形成屏障;透明层:存在于手掌与脚掌;颗粒层:细胞间有无数颗粒能反射光线;有棘层:表皮最厚的一层,淋巴液流经细胞与细胞之间,供给表皮细胞的养分;基底层:由圆柱型的基底细胞与树枝状的美娜淋色素细胞所形成的。
易淑莉简述神经冲动传导兴奋的特征?答: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神经干中包含许多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但在传导兴奋冲动时,总是互不干扰;3.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兴奋冲动均可沿纤维向两端传导;4.相对不疲劳性:在合适的条件下,连续高频的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的幅度,数目,速度等不变;5.非递减性: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时,不管传播距离有多远,时间有多长,其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度,始终不变。
蒋明彦1、特点皮肤功能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答:人体器官中,除了脑和肝,没有比皮肤的功能更多样更复杂的了。
它有保护与防御、分泌与排泄、吸收与呼吸、感觉、调节体温,以及参与制造维生素D3和调节体内水分、氯化钠等功能。
而屏障作用首当其冲,十分重要。
上起头顶,下到脚底,它几乎和全身的每个角落联系着。
皮肤包括粘膜几乎覆盖着体表和每一脏器、每个“五官”的表面,真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无一不受皮肤的庇护和捍卫;这就是皮肤功能的最大特点。
皮肤既然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就势必遭到外界诸多因素的侵害和袭扰。
2、骨骼不包括以下那个选项?( B )A、颅骨B、神经骨C、躯干骨D、四肢骨3、献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答:利大于弊。
1、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1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
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1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
3、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国际癌症》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调整体内铁含量,预防癌症。
4、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身体健康的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虽然会有短时间的身体不适,但从长远上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
所以献血对献血者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4、皮肤由汗腺、皮脂腺和耳垢腺三大腺体组成。
吴彬龙收缩蛋白分为哪两种蛋白?收缩蛋白是如何活动使肌肉收缩?答:收缩蛋白分为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收缩蛋白通过横桥活动使肌肉收缩的。
过程如下:①肌动蛋白分子和肌球蛋白头部紧密结合,ATP结合到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脱离肌动蛋白;②肌球蛋白水解A TP,肌球蛋白头部旋转并结合到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头部翘起呈松弛状态;③Ca+信号,强力划动,肌动蛋白丝移向M线④肌球蛋白释放ADP,肌动蛋白分子重新和肌球蛋白头部紧密结合以此重复使肌肉收缩。
出怡汝皮肤问题:皮肤的散热方式有哪四种?答案: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肌肉问题:骨骼肌的生理特征有?答案: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骨骼问题:人到成年后为什么不会长高?答案: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骨化,使长骨不断加长。
成年后,此软骨骨化,形成骺线,骨干与骺融为一体,长骨不再加长。
神经系统问题: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答案: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为种族所特有,反射弧比较固定,刺激是有限的,反应是不变或极少变的。
因此,非条件反射的适应性很小。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为个体所特有的,反射弧是灵活多变的,刺激是无限的,反应也是多变的。
总之,条件反射在数量上几乎是无限的,在质量上具有极大地晚变性,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建立,也可以发生消退、分化、改造等等,因此使得条件反射具有广泛而完善的高度适应性。
游绍伟1.举例说明体内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负反馈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例如:当动脉(受控部分)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抑制心血管中枢(控制部分)的活动,使血压下降;相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心血管中枢的活动,使血压升高,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正反馈的生理意义在于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中枢(控制部分)发动排尿后,由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受控部分)的感受器,受控部分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2.什么是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它在兴奋传导中有何意义?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变化;(2)动作电位传导时,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幅度衰减,因在传导途径中动作电位是逐次产生的。
由于“全或无”现象的存在,神经纤维在传导信息时,信息的强弱不可能以动作电位的幅度表示。
它的兴奋强度是由感受器受刺激的强度或运动神经元胞体兴奋的强度决定的,只表现为动作电位的频率或序列的不同。
3.什么是钠泵?其化学本质、转运机制以及生理意义是什么?钠泵是指镶嵌在细胞膜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主动转运Na+、K+的蛋白质。
其化学本质为Na+—K+ 依赖性ATP酶。
转运机制: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泵入2个K+。
运转结果:造成超极化。
消耗一个ATP分子,胞外净增一个正电荷,故称为生电性钠泵。
生理作用和意义:①保证细胞内外Na+、K+不均匀分布。
②提供细胞内高钾,为胞内生化反应提供必要条件,也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前提条件。
③提供细胞外高钠,建立Na+势能储备,为继发性主动转运做准备。
④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
林媛媛1.填空:骨的结构及其化学成分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钙盐和骨胶2、皮肤的组成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