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45~46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所以说分数的认识学生已经有了基础的知识,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
卷尺、小棒、圆形纸、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1+21= 31+31= 54-51= 1-53= 7
3+71= 98-9
5= 91+95= 83+85= 1-41= 81+84= 1-103= 1-54= 1-31= 53+52= 109+10
7= 二、游戏导入
1、分数的产生
师:这里有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每两个结之间的长度是1米,我们用这根绳子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1米怎么记?
这个游戏比较形象的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
果,就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份再量的需要。

在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
应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怎么用分数表示?
师: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学生说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 分数的意义。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白纸,10根小棒,介绍整体。

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你能说说你手中的整体是什么吗?
师: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单位“1”,把它平均分,能分成几份?这样的数怎么表示呢?现在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分一分吧!
小组上台展示。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板书)
2.练习巩固
3.分数单位的定义
由练习题引入,讲解分数单位的定义。

讲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
的分数单位。

如,12 的分数单位是12 ,34 的分数单位是 。

老师指名说出黑板上其他分数的分数单位。

4.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14
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吗?(它们都是几分之一)
5.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1)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2)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分数的分母不同,把单
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6.练习巩固提高。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