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

城市地理学课程论文

浅析瑞安市的区位条件及其作用【摘要】瑞安是浙江省下辖的县级市,由地级温州市代管,位居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又是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瑞安气候宜人,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捷,民营经济发达,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较好。

但是,瑞安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也待调整,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瑞安市更好更快更高发展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浙江瑞安;区位条件;区位优势;城市发展;产业发展1引言研究城市发展,进行城市规划,不可不分析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区位优势。

尤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中,城市发展面临着更加扩大的开放趋势,大流通和大市场观念不可避免地融入城市经济的运行机制,故而城市区位条件带来的区位优势也将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城市发展方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学术界有相当多关于大城市的区位分析,且一般来说是针对某一个区位条件来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而瑞安市,是浙江省下辖的县级市,由地级温州市代管,是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瑞安的区位条件的文献较少,本文通过实地生活经验结合一些文献资料,就瑞安市的区位条件及其在城市发展演化中的作用有一个简单的分析探讨,并对瑞安市的更好更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2区位条件的概念区位条件是某地区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并取得好效益的条件和因素综合,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一般说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它所在区位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历史文化、经济贸易、交通运输,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条件。

这些条件是构成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城市离开必备的区位条件,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形成和维系发展。

城市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是人类对大自然赋予的生态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无论人类怎样塑造城市形态,如何促进城市发展,目的均在于借助城市所产生的聚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创造社会财富和精神文明。

这种聚集效应的产生有赖于人类对区位条件的选择。

[1]3瑞安市的概况瑞安市位居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0′至121°15′之间,北纬27°40′至28°之间。

这里气候宜人,物资产丰富,属江南鱼米之乡。

自古市井繁华,商贸发达,人文荟萃,郭沫若曾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

瑞安陆域面积1271 km2,海域面积3060 km2,辖5个镇、10个街道,总人口119.05万,是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瑞安市拥有“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包装机械城”、“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男装名城”和“中国胶鞋名城”“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

瑞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8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经济开发区之一,为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一,浙江省小康县(市)。

4瑞安市的区位条件及其在城市发展演化中的作用4.1 瑞安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瑞安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水域面积广阔,渔业历史悠久,水产资源丰富。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天气温暖,大量的降水加上气温回升较快,雨热同期,适宜各种水生生物的繁衍与生长,鱼、虾、蟹、贝、藻等,一年四季无明显生长停滞期,发展海水养殖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瑞安全市行政管辖海域3037km2,是陆域面积的2倍多,海岸线长130.33km,拥有500m2以上的海岛98个,海区生物种类1140种,受海洋暖流、沿海岸流及入海迳流的交替影响,形成多种鱼类洄游,鱼汛迭呈。

拥有北麂渔场和飞云江渔场,海域辽阔、气候温和,适应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瑞安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东部沿海地区可依托大陆腹地和邻近内陆地区沟通外部世界以及扩大区域范围的重要通道,并已规划纳入温州大都市范围的南翼中心城市。

[2]海洋与渔业资源优势为瑞安开发和利用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使瑞安成为全国重点渔区和水产品的主销区。

瑞安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水产资源,且气候适宜,这是一个很大的区位优势,而瑞安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大优势,面向市场,积极开拓,农林牧渔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又带动了水产加工业的崛起。

4.2瑞安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瑞安城市依山面海傍水,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全市拥有六处风景名胜区,其中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寨寮溪。

仙岩风景名胜区尤以朱自清先生梅雨潭的《绿》一文而驰名天下,山清水秀,奇景壮观,瀑潭溪泉、奇峰异洞和“天下第二十六福地”仙岩寺等珍贵的名迹古胜为之添光增彩。

寨寮溪以瀑潭联串,滩溪蜿蜒,山林华茂而著称,水质特优,水景奇特,被誉为“云江明珠”,其中寨寮秀溪、花岩叠翠、祭门筏趣、九珠凝碧为“寨寮四灵”。

加上三个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圣井山风景名胜区、湖光山色绝佳的桐溪风景名胜区和“碧海丽岛、岩洞多姿、金沙渔火”为特色的铜盘岛风景名胜区。

还有一个瑞安市级风景名胜区——圣井,景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87%;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海楼;九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利济医学堂、观音寺石塔、圣井山石殿、外三甲窑址群等。

宜人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和海外游客,带动了瑞安旅游业的发展,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旅游收入,也是瑞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4.3瑞安人口资源与城市发展瑞安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目前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有10多万人,归侨侨眷12万人,台胞台属4万人,形成强大的人文网络优势。

在海外侨胞中,担任侨团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上的有200多人。

瑞安华侨总体实力雄厚,拥有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有近2000户,5000万至l亿元以上的也为数不少。

他们不但回到瑞安投资创业,而且内外相联,形成了畅通发达的工贸产销网络,为瑞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4瑞安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瑞安作为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具有独特的人文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瑞安自古商风鼎盛,形成了较强的经商意识,加之人口较多,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均资源贫乏,练就了瑞安人学本事、闯天下、不甘落后、吃苦耐劳的精神,解放初期就有个体摊贩数千人。

当全国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瑞安人悄悄“复辟”一些家庭手工业,在随后鼓励发展社队工业、乡镇企业及至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后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过程中,瑞安人次次抓住机遇,形成了巨大的发展浪潮,较早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迅速按照市场经济运作。

目前瑞安人具有很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他们正在为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而拼搏。

[3]瑞安为瓯越古邑,三国吴赤乌二年 (239年) 置县,始称罗阳县,迄今已经有1760多年历史。

瑞安历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素有“理学名邦”和“东南小邹鲁”之美称,二十五史正式立传的瑞安人有 22 人。

其中南宋“永嘉学派”开山鼻祖陈傅良、集大成者叶适,元末明初“南戏鼻祖”高则诚,清末巨儒孙诒让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现有瑞籍人士中,走出了4位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25人。

瑞安文化的核心是务实崇商的事功学说,这是温州发展的一种文化渊源,为温州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哲学基础,在探索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4]4.5瑞安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交通运输系统是产业经济布局形成的基础要素之一。

在其他经济发展要素相当的情况下,一个地区对外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它与其他地域进行物质和人员交流的便利程度,对产业布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见图1)。

瑞安经济是典型的民本经济,区域特色明显,市场机制灵活,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密集型产业为辅。

“两头在外”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大量密集的交通需求,转型时期的产业调整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5]图1 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5]近几年瑞安的经济总量占浙江省的比重基本维持在 1.8%-2.1%,跻身浙江省13强县(市),在温州市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亦不断提升(如图2所示)。

公路方面,瑞安处于温州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内,位于温州市区与南部各县市以及闽南地区的必经之地。

纵向的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桐(岭)——曹(村)公路、57省道、瑞枫公路,构成其公路主骨架。

水运方面,瑞安港区是温州“一港七区”之一,2008年港口吞吐量381.76万吨,占温州市港口吞吐量的7.6%,有很大潜力。

铁路方面,温福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瑞安没有铁路的历史,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发达地区之间,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闽、浙两省便捷铁路通道。

这条铁路对于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作和优势互补,推动两岸直接“三通”具有重要的作用。

配套建成的瑞安火车站,将对瑞安物流系统整合、市区南部组团发展起到快速推动作用,增强对南部县市的辐射作用。

航空方面,瑞安距温州永强机场约30公里。

瑞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赐予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绝佳契机。

温福铁路建成通车、永强机场近在咫尺,使得瑞安借助外力打造种类齐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变为可能。

交通运输的便利快捷和交通网络的合理格局,促进了瑞安区域经济向网络化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图2 瑞安交通区位[6]4.6 瑞安港口资源与城市发展港口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带动区域经济起飞的龙头。

瑞安港作为浙南地区一个中小型工贸港口城市之一,位于温州三大江之一——飞云江的中下游,港口资源丰富,战略和经济地位相当重要,经济腹地广阔,是浙南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依托和窗口,担负着瑞安、平阳、文成、泰顺、欧海、洞头等地区的旅客和货物中转任务,并且向外辅射至深圳、广东、福建、宁波、上海、南京、大连、青岛等省份及重要的港口城市。

港口的最高潮位6.88米,港口通航条件较好,并且即将作为国家的二类口岸对外开放,发展前景良好,是温州地区主要的港口之一。

北麂列岛和大北列岛水深在10m 以上,海岸线约有500m,且岸线前沿水域宽阔,具有建造 5 万~30 万吨的深水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国家级中心枢纽港———温州港的主要辅助港。

[2]目前,瑞安港已成为浙南闽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在瑞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7瑞安市场环境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民率先发展市场经济,尝试股份经营,形成了民企发达、民资丰厚、民心思进等诸多比较优势,闯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