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 物质分类
例1 (2010年海口模拟)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 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①根据一个酸分子电离产生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 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 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 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 吸热反应
A.①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解析】 ①根据一个酸分子电离产生H+的个
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不能根据酸分子
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分,如CH3COOH分子中含 有4个氢原子,但属于一元酸。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分
类正确。
答案:A.× B.× C.×
基础回归 1.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把下列物质及化学反应按交叉分类法分类:
(2)树状分类法 如对物质进行树状分类:
2.应用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 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①~⑦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_2_C_a_+__O__2_=点_=_燃=___2_C_a_O________
②___C_a_O_+__H__2_O_=_=_=_C_a_(_O__H_)_2_______ ③_C__a_(O__H_)_2_+__C_O__2=_=_=_C_a_C__O_3_↓__+__H__2O____ ④__2_H__C_l_+__F_e_=_=_=F__e_C_l_2+__H__2↑___________ ⑤__6_H__C_l_+__A_l_2O__3=_=_=_2_A__lC__l3_+__3_H_2_O___ ⑥⑦__2__H__H__CC__l__l++____CN__aa__CO____OH__3__===__==__=N__C__aa__CC__l__l+2__+__H__H2__O2__O____+___C_O__2↑__
C.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 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
(2011年惠州模拟)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 (2011年惠州模拟)
答案:A.× B.√ C.× D.√
基础回归 1.分散系 (1)概念:把_一__种__(_或__多__种__)_物质分散在 __另__一__种__(_或__多__种__) _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_分__散__质__和_分__散__剂__。 (3)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第一节 物质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
碱、盐和氧化物。( )
(2011年济南模拟T3-A) B.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 于酸、氢化物、氧化物、一元酸、强氧化性酸。
()
(2011年杭州模拟T1-B)
C.CH4、C2H4属于易燃液体。( ) (2010年高考北京卷T7-B)
思考感悟
2.丁达尔效应是不是一种化学变化?怎样提纯 胶体? 【提示】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 化;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 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分子较小可以透过半透 膜,用此法可以将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离子、分 子分开。
物质的分类及常见无机物 的转化关系
1.物质的简单分类(无机物的分类)
③强、弱电解质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
全电离分类的,如液态氯化氢不电离,但HCl是
强电解质。
④区分金属与非金属的依据是其原子得失最外层 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如H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却是非金属。 ⑤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热效应,不是放热反应就是 吸热反应,合理。 【答案】 B 【规律方法】 对于本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比较 广,所以在学习有关概念时必须记清判断概念的 关键点。
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提示】 不一定,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成的物 质,虽然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但属于混合物。
分散系、胶体
自我诊断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
(2010年高考重庆卷T8-B)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 )
(2011年东城模拟T2-C)
③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_定__向__移 动的现象。工业上可用静电除尘。
④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 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聚沉方法:_加__热____;加入_电__解__质__溶__液__;加入 __带__相__反__电__荷__的__胶__体__粒__子____。
2.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特别提醒】 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 注意以下几点:(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 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是不成盐氧 化物;(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 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 氧化物。
②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2.胶体 (1)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胶体中有一条 __光__亮__的__“_通__路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 _散__射__而形成的,利用该性质可区分胶体和溶液。 ②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 下可稳定存在。 原因:胶体粒子的_电__性__相__同___,相互排斥;胶体 粒子的__布__朗__运__动____。
(2)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 入1~2 mL饱和__F_e_C__l3_溶__液___,继续煮沸至溶液 呈_红__褐__色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F_e_C_l_3+__3_H__2O___==_△=_==__F_e_(O__H_)_3_(胶__体__)_+__3_H__C_l__。
互动探究 (1)把①改为“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
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是否正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