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1、激趣法2、点评法3、激励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5)(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同学们,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它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让我们的灵魂又经受一次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英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那么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杨修又是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
(板书课题)下面我们来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几个视频片断,并想想这段视频中反映的是文中所记的杨修的哪几件事呢。
(播放《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视频“杨修之死”,学生回答所写事件:梦中杀人、鸡肋事件、分食一盒酥、为植答教)二、感知内容,把握情节(10)(1)课文里还写了哪几件与他有关的事情呢?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请大家默读课文,试着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鸡肋事件园门改阔众人分酥语破奸心告丕密谋教植斩吏为植答教操退兵班师(2)这几件事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吗?(插叙)你能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一下吗?三、研读课文,品析人物(10)1、在插叙的六件事中,杨修各是什么表现?跳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想想,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杨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用“读了……,我认为杨修是一个……的人。
”为例说一句话。
(学生自主跳读课文)园门改阔“丞相嫌园门阔耳。
”(有才能却有些狂妄)众人分酥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目中无主,过于自恃)语破奸心“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恃才放旷,锋芒毕露)告丕密谋修知其事,径来告操(过于轻率,缺乏心机)教植斩吏修教植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恃才干政,毫不避讳)为植答教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恃才干政)杨修:聪明绝顶才思敏捷恃才放旷目中无人自作聪明2、自主探究:勾画曹操心理反应的语句,品析曹操性格在插叙的六件事中,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呢?请勾画出了描写曹操心理反应的语句,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园门改阔操虽称美,心甚忌之众人分酥操虽喜笑,而心恶之语破奸心操闻而愈恶之告丕密谋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教植斩吏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为植答教操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从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变化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嫉贤妒能虚伪狡诈阴险歹毒老谋深算)四.合作探究,解读死因(10)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这样一个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文官杨修呢?难道真是嫉妒他的才华吗?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杨修的死因。
1、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1)哪句话点明曹操杀杨修的直接原因?(“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2)曹操的理由是杨修造言,扰乱军心,那么杨修说了什么?(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无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杨修的这一番话真的如曹操所说是“造言”,是信口胡言的吗?(不是)何以见得?(文中最后写到曹操兵败,班师退兵,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
)2、杨修的真正死因(1)可见杨修深知当时的形势,也深知主帅的心理,可以说他是一个料事如神,聪明绝顶之人,那如果没有私解鸡肋事件,杨修会死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修“数犯曹操之忌”。
修为植作答教十余条,操知道后就大怒,“此时已有条修之心”。
(2)合作学习:揣测人物心理,设计对话杨修死因,曹操自是心知肚明,但杨修却未必服气,他可能认为是曹操的过错。
聪明的同学,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请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揣测杨修和曹操的心理,用现代汉语为他们设计一段对话。
杨修:主公,我何罪之有哇?曹操:你杨修:不,我之死,非我之过也,乃你之罪也。
你。
每两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杨修,一人扮演曹操,完成这段对话。
一会儿请两位同学来展示。
(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对话)…杨修:主公,我何罪之有哇?曹操:你才思敏捷,神机妙算,你参透了我的心思也就罢了,可你为何要把我的心思公之于众呢?你太不懂得韬光养晦,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才能,而是恃才放旷,太放肆了!(你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煸动他人也做归计,你的被杀可谓是咎由自取。
)(你卖弄点儿小聪明也算不上什么大错,可你却深深卷入到了曹丕和曹植的皇权斗争之中,你反对曹丕即位,你是个危险人物,留下你必将成为我的身后大患。
)杨修:不,我之死,非我之过也,乃你之罪也。
你嫉贤妒能,我洞悉你的内心,这让你感到不安和恐慌。
(你生性多疑,老谋深算,怕我支持曹植而反对曹丕即位会影响到你身后接班人的安宁和皇权的稳固。
你杀我之心其实早已有之,鸡肋一事只不过是你的借口而已。
)(3)归纳杨修死因的确,杨修可称得上是聪明绝顶之人,他才思敏捷,神机妙算,但他不会韬光养晦,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才能,而是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煸动他人也做归计,他的被杀可谓是咎由自取。
正如《三国演义》中对杨修的评价:“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爱才善妒的曹操容不得在他面前锋芒毕露的杨修,多疑残诈的曹操担心杨修成为心腹之患,老谋深算的曹操更不容许杨修成为曹丕的绊脚石。
于是私解鸡肋成了曹操杀杨修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一个恃才放旷的旷世奇才悄然消失在历史的天空,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五、吸取教训,增长智慧(3)你觉得杨修这样死值得吗,如果你是杨修,你有办法保全性命吗?请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或许会受到启发。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杨修和纪晓岚都素负才名,而结局却截然不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性格决定命运!(1)聪明反被聪明误(2)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后行我一定会审时度势,不会恃才傲物,锋芒毕露。
六、拟写挽联,表达追思(5)杨修这么一个才思敏捷的人就这样死了,还真的有些可惜。
请为杨修写一副挽联或一句墓志铭,表达我们对他的追思与缅怀之情。
提示:对仗不必工整,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痛也,名臣;哀哉,才子。
满腔才华遭主忌,两字军令迎死来聪慧机智才华横溢堪称英才,恃才放旷目无军纪却酿苦果为人可恃才无须放旷,做事贵忠诚定要三思七、小结全文,留下思索(5)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如果我们用功利的目光审视杨修,那么他的举止无疑是自取灭亡,令人费解。
然而,在杨修身上,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个性飞扬,什么是疏放洒脱,什么是君子坦荡荡,什么是独步啸群雄。
翻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们看到一位位血肉丰盈的知识分子如杨修者,大多以悲剧的命运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之舞。
但,那不是他们的错!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
然而, 我们不应该鄙弃甚至打击那些才华外显、放旷直言之人。
因为,没有宽容就没有未来。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思索也许远不会停止,相信我们都会渐次成长为一个聪明的人、成熟的人、宽容的人!八.走进三国,重温经典《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那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请大家一起来填写括号里空缺的内容。
(学出示有关《三国演义》和罗贯中的文学常识填空题)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体小说,共120回。
描述了()、()、()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②罗贯中,名(),字(),号()。
()(填朝代)小说家。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几张邮票,猜猜它们分别记载哪一三国故事。
(出示几张有关《三国演义》的邮票)九、布置作业:本文中的曹操生性多疑、爱才善妒、老谋深算,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是这样吗?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为小说中的曹操翻案平反吗?请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杨修曹操恃才放旷解字爱才善妒分酥恃才戏主生性多疑破梦恃才伤主老谋深算告密恃才干政出城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