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考试《语文》适应训练(八)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选出下面对加点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A.崔巍(wéi)纤(qiān)尘婀娜(nó) 皱缬(xié)B.编纂(zuǎn)渲(xuàn)染坍沓(tà)寒暄(xuān)C.惆畅(chàng) 漆(xī)黑涔涔(cén)相称(chèn)D.绚(xuàn)烂寒伧(chen)酝酿(niàng) 诅(zǔ)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游刃有余延口长喘党同伐异安然无恙B.向偶而泣首屈一指联绵不断泽被后世C.历精图治大相经庭生杀予夺沸反盈天D.矫揉造作专心一志借题发挥因地制宜3、下列句子中不是单句的一项是:()(3分)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B.只有主观主义的狂人,才会说字典里没有“难”字之类的呓语。
C.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十二年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D.待到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B.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C.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D.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许多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5、修辞手法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的泻下。
B.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C.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
D.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6、从语言的得体性考虑,用词正确的一项()(3分)A.请你明天在家等候,我会按时光临的。
B.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你可以在家恭候。
D.我们一定提供最好的服务,欢迎各位光临。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核线上的关联词语是()(3分)全部工作是手工,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转轮由马达带动的皮带转动,算是借一点儿机械力。
拿着蘸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磨擦,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
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
非纯用手工打磨不可。
A.只有但是也因为那 B.只要可是还因为那C.只有可是还所以那 D.只有可是还因为那8、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选择3个。
(3分)今天我去百货大楼买钢笔。
当我向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好几种钢笔①②③让我挑选。
我左挑右挑也没有挑到一支令我满意的。
百货大楼的那位营业员始终热情服务,④⑤⑥⑦⑧⑨她的服务态度真好。
⑩删除部分:、、。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生动了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后收入《彷徨》。
B、莫泊桑,法国著名作家。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项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礼记》四种书,是儒家主要经典。
D.茅盾,字雁冰,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A.诗歌的一开头,诗人就抓住清远的笛声和晚上的月亮这两个意象,顿时撩起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这首诗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来结构全篇,写了诗人身处故乡、告别故乡和思念故乡三个阶段。
C.这首诗虽然抒写诗人个人乡愁,但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时代内涵,能引起许多人的情感共鸣。
D.诗人想象丰富,以实写虚,使乡愁这一抽象情感变得生动可感,受到很好艺术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三部分共38分)(一)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只用少数几笔的。
这里头有道理可说。
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钢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
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
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
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彩剥落。
现在在表面帖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
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画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
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是()。
(3分)A.繁密芜杂 B.密密麻麻 C.稀疏零落 D.疏疏朗朗12、这段文字的总体结构是()。
(3分)A.并列式 B.总分式 C.总分总式 D.进层式13、“这里头有道理可说”的“这里头”是指。
(2分)14、这一段文字主要使用了那几种说明方法。
(3分)(二)阅读《雷雨》片断,完成文后问题15、对周朴园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在证实眼前的“四凤妈”就是当年的梅侍萍后,周朴园有四句台词:①哦侍萍!(低声)是你?②(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③谁指使你来的?④(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A.周朴园对侍萍还有较深的感情,他想认下侍萍,又有诸多不便,于是要进一步问明情由。
B.周朴园出于阶级本性和社会经验,判断侍萍可能要对他进行敲诈。
C.周朴园认为有人指使侍萍同他作对以败坏他的“好声望”。
D.周朴园的言语、表情暴露出他虚伪、冷酷的本性。
16、对下面对话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周朴园:话很多。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你不要怕。
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A.周朴园怕鲁贵利用他同待萍的关系敲诈他。
B.鲁侍萍对周朴园还有一定的感情,为了不影响他的社会地位,决定向鲁贵隐埋她和周朴园的关系。
C.鲁侍萍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把她和周朴园的关系告诉鲁贵。
D.鲁侍萍的言语中含有对周朴园的轻蔑和嘲讽。
17、《雷雨》中鲁侍萍几处说到命运。
对于她的命运观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多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的苦,不得已自认为“命很苦”。
B.侍萍摆脱不了封建迷信的毒害,把一切痛苦都归结于命运和报应,听天由命。
C.侍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清醒了,她所说的“命”,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彻底批判。
D.侍萍相信命运,她悲叹自己“命苦”,但这其中也有对世道不公的愤懑和不平。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文后问题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
我们党有很多同志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很好的,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
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甚至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
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就行了。
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
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18、文中第二节橫线处应填的词语是()(3分)A. 忘却抛置反对照搬搬置B. 忘记摈弃反对照抄照置C. 忘却摈弃反对照搬照搬D. 忘记抛弃反对照抄照搬19、)(3分)A.(,)(、)(,)( 。
)B. (、) (,) (、)( 。
)C. (,)(。
)(,)( 。
)D. (、)(、)(,)( 。
)20、本文第一自然段中“这样”一词指的是什么?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突出强调了什么?(3分)答:。
21、第二节文字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3分)A.正面论述B.侧面论述C.反面论述D.正反论述22、第三节第一句话从结构上来说,它的作用是()(3分)A.统领B.衔接C.概括D.承前启后23、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中心论点的是()(3分)A.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
共22分)24、下列各句中不存在文言文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3分)A.合从缔交。
B.君子生非异也。
C.至莫夜月明。
D.刘豫州帝王之胄。
25、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如此则鼎足之势形成矣。
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2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3分)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C.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7、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1)豫州今欲何至(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古之人不余欺也(4)皆不可限以时月(5)陈涉瓮牖绳枢之子(6)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7)何以言之(8)而大声发于水上(9)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10)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1)刘备天下枭雄(12)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A. 3.6.7./2.4.9/1.8.12/5.10.11B. 3.6.8. /2.9.12/1.4.7.10/5.11C. 1.3.7/2.6.9. /4.8.12 / 5.10.11D. 1.3. 7/2.4. 6.9/8.10. 12/5. 11.28、虚词“乃”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A、表示顺接:就、于是; B、表示反接:竟(然)、反而; C、代词:你、你的; D、表示判断:是; E、表示条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