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智能市场最新现状

中国商业智能市场最新现状

保险:大型保险公司中基本已经建立商业智能相关系统,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新业务的推出,系统地后期开发和维护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据ChinaBI了解,中小型保险公司也还有待加强商业智能系统的建设。
能源:石油和电力等能源行业的企业,均是国有大型企业,基本上已经实施了商业智能系统,但是还有待深入挖掘商业智能的价值。这些企业的省市分公司,将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涌现,发展潜力较大。
SAS
SAS,数据挖掘领域领先
奥威智动
Power-BI,主要是OLAP和报表领域,行业解决方案
尚南
BlueQuery,主要是OLAP和报表领域(已被用友华表收购)
润乾
润乾报表,主要是OLAP和报表领域
探智
Trinity,主要是数据集成领域
外资企业中IBM公司、Oracle公司和Microsoft公司产品线覆盖了全部BI领域。其中IBM和Oracle的产品性能优异,适合大中型企业;Microsoft的SQL Server产品适合中小企业,性价比高。Informatica在数据集成领域保持领先,市场表现优异。SAP以ERP为基础不断扩大Business Objects市场分额。Sybase和Teradata专注于数据仓库领域,国内竞争者众多,市场开拓有待加强。SAS软件在数据挖掘领域领先,销售多以系统集成为主。
4、用户选型
随着中国商业智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用户需求日趋明确和理性,用户在商业智能选型时比以往更加慎重,选型时考虑的因素不再仅仅是厂商品牌、产品价格、功能模块是否全面等表象的因素,而是会更加关注商业智能的业务模型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状况,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是否真正适合企业业务和发展,是否真正能够满足企业现阶段和未来的潜在需求,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高效率。
SQL Server,覆盖BI全部领域,适合中小型企业,性价比高
Informatica
Informatica,主要是数据集成领域
Teradata
Teradata,பைடு நூலகம்要是数据仓库领域
Sybase
Sybase IQ,主要是数据仓库领域
SAP
Business Objects、Crystal Reports,主要是OLAP和报表领域
烟草:各地烟草企业已经建立很多商业智能系统,但是还有更大的空白市场。烟草公司项目建设难度低、利润大,应用前景不错。
政务:商业智能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更多的涉及到报表填制、数据统计,需要报表系统能很好的满足中国特色报表的要求。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市场推广手段会前景广阔。
制造: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成功使用商业智能技术,但是大部分企业基础信息化水平仍未达到,随着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建设商业智能系统的需求也会随之而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度过和国内经济的恢复,制造业将是未来商业智能新的增长点。
(1)企业并购和重组仍将继续
2009年全球商业智能市场的并购活动越演越烈,9月IBM宣布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SPSS,是本年度商业智能领域最大的并购活动。在这一年里面软件巨头IBM、Oracle、Informatica纷纷并购了多家软件公司,大部分是主数据管理、数据集成、实时分析相关的软件厂商。
并购不只有对同业竞争对手的吞并,还可以在产业纵向整合上有所作为,国内的并购活动就是如此。2009年,用友、金蝶、中华网软件等国内大型软件公司纷纷进行大量的收购和投资活动,尤其是关注商业智能领域。预计2010年,并购活动仍将持续,并购、融合、发展、新生是国内商业智能发展的大趋势。
2、BI厂商简介
目前进入国内市场的BI厂商实际数量并不多,下表列出了截止到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的主要BI厂商。
厂商
产品及简介
IBM
DB2以及Cognos、SPSS、DataStage,覆盖BI全部领域
Oracle
Oracle、Hyperion,覆盖BI全部领域,数据挖掘领域有待加强
Microsoft
(4)数据分析从简单走向深入
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深入,国内的商业智能应用中简单报表和自定义报表已经普遍应用,更深层次的OLAP应用越来越得到用户的亲睐。前几年国内报表厂商的产品多为单纯的报表产品,随着商业智能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将扩展OLAP分析功能。目前大部分的报表厂商进入了BI市场,对于BI应用的普及做出重要贡献。
(2)MDM将在大型企业中逐步应用
近几年,数据仓库技术在大型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大的问题,那就是数据标准一致性的问题。大型企业中往往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各种业务和数据字典的定义上多种多样,有的甚至没有专人管理导致完全失控,由此造成了数据仓库中数据不规范,影响到决策分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主数据管理(MDM)技术,保证数据共享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控性。近两年,MDM在国外发展迅速,该领域的企业并购也非常多,ChinaBI预计2010年MDM将在国内大型企业中逐步应用。
国内企业中珠海奥威智动紧密结合中小型企业ERP,受众范围广,渠道拓展力度大,公司旗下的Power-BI产品更是荣获”2009年中国商业智能优秀产品”称号。润乾软件技术领先,市场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尚南公司专注OLAP产品,十年坚持终获价值体现(已被用友华表收购)。探智公司的Trinity产品是国内数据集成领域的生力军,发展势头良好。
用户对于BI厂商的关注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下图是ChinaBI对主要BI厂商的调查结果。由于商业智能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普及,微软的受关注程度迅速上升,但是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国内大型企业仍然以IBM(Cognos、SPSS)、Oracle(Hyperion)、SAP(Business Objects)三家的产品为主,三家产品中以Cognos受关注程度最高。
(5)数据集成应用得到重视
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往往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信息系统,将这些数据整合到数据仓库中,一般采取ETL工具抽取多个厂商数据库的数据,有些甚至还包含非结构化数据,例如XML、EXCEL、文本等。这些数据往往需要加工和整理放入ODS,最后以规范、标准的格式存储到数据仓库。在这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兼容性好、开发效率高、处理性能好,而且能够捕捉数据的变化处理增量数据。数据集成是建立实用的数据仓库的关键,而且数据集成的过程占商业智能应用中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因此越是大型企业越是重视数据集成。
零售:一些大型的超市、百货、电器、手机等销售企业,绝大部分已经实现了连锁,基础信息化建设程度高,商业智能技术已经应用较广泛,未来还有进一步的应用空间。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抑制了企业信息化的投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内经济增长势头良好,据ChinaBI预测,未来商业智能在各行业均稳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集中于金融和制造业。
金融:随着国内五大商业银行的信息化不断发展,在BI领域投资稳步增长,每年均有大量的BI需求,其中BI已经不仅局限于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操作型BI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信贷评审领域。中小型银行BI需求也不断涌现,未来将是金融行业BI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在未来5年时间里,BI应用在金融行业仍将高速发展。
电信:电信行业信息化程度很高,对信息化依赖很强,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具有实施商业智能项目的基础条件和资金实力。电信行业对于BI深入应用是最渴望的,在话费套餐设置、客户潜力分析等都需要数据挖掘技术来提供决策依据。在这些行业,实力雄厚的BI厂商已占据有利的地位。
5、人力资源
商业智能的开发和实施人员的待遇相比ERP、CRM等领域较高,即使是国内企业也有较好的待遇,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投身这个领域。目前国内从事商业智能的企业大概有数百家,BI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目前国内开设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专业的多数是重点高校,培养人数有限,有部分高校的软件学院纷纷开设商业智能的课程,因此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士每年增加约上千名。近两年来,商业智能厂商与各种培训机构以及大中专院校合作培养的一批批人才,也逐年加入到商业智能软件的研发、咨询、实施队伍中来。近年来商业智能领域的平均薪资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和行业背景的高端商业智能人才非常缺乏,高薪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业务和技术能力。
目前BI厂商及其分支机构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地居多,覆盖了华南、华东、华北三大经济区域,上述三地的从业人员占据所有BI人员的76%。实施BI项目的企业多集中在以上三个区域,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前瞻性的BI接受程度较低,仅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有部分从业人员。
6、发展趋势及预测
上述BI厂商除拥有自主产品外,大部分公司还有系统集成服务。另外国内还有大量的系统集成公司为电信、金融、零售、保险、制造等行业提供BI解决方案,本文不再一一说明。
3、行业应用
金融、电信行业是BI应用最集中的行业,约占40%的市场分额,保险、能源、烟草、政务行业约占30%的市场份额,制造、零售行业约占30%的市场份额,是BI应用最具潜力的行业。
1、概述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智能(BI)领域并购不断,商业智能市场已经超过ERP和CRM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从国内来看,商业智能(BI)已经被电信、金融、零售、保险、制造等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操作型BI逐步在大企业普及,也就是说商业智能(BI)不仅限于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之用,也日益成为普通员工日常操作的工具。据ChinaBI调查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业智能市场份额约为26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18%,约占企业管理软件的市场份额的8%。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部分企业的商业智能投资受到抑制,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在未来几年内商业智能市场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7)BI企业将在垄断中不断新生
中国商业智能市场两极竞争趋势日益加剧。在高端市场,随着进入者的增多,由国际厂商垄断与竞争的局面是2010年的主流,其中IBM、Oracle、SAP、Microsoft拥有完整的BI产品线,将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余的30%市场将由其他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分享。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与并购,国内厂商的实力不断壮大,但是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在2010年优秀的国产BI产品将开始不断向四大国际厂商发起挑战,但是竞争的过程将是极其漫长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