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信号转导(2014.11.27)

细胞信号转导(2014.11.27)


**T:传导素 (transductin)
3. 效应器及下游效应分子
(1)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2)肌醇-磷脂系统
(1)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cAMP - PKA pathway
组成:
胞外信息分子、受体、G蛋白、cAMP、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
蛋白激酶 A (protein kinase A,PKA)
1)组成:
胞外信息分子、G蛋白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 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 DAG) 三磷酸肌醇( inositol 1, 4, 5 triphosphate,IP3 )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
2) DAG、IP3的生物合成
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凋亡,促进增殖); TGF-β/Smad信号通路(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及组织稳 态等); Jak/Stat信号通路(免疫调节,炎症反应); Wnt/Hedgehog/Notch信号通路(胚胎发育); NF-κB信号通路(细胞增殖与凋亡,炎症反应);

/
(四)受体
受体(receptor): 是细胞膜上或细 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 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个别是糖脂。 受体又分为膜受体和核受体。
专题: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
(四)受体
核受体的特点:
核受体多为转录因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后, 能与DNA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在转录水平 调节基因表达。 核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有类固醇激素、甲状 腺素、维生素D等。
e3
TM1
TM2
TM3
TM4
TM5
TM6
TM7
D R Y
i2 i1
Cytoplasmic
G蛋白作用部位
COOH-
i3
2. G蛋白
①组成
是一类和 GTP 或 GDP 相结合、 位于细胞膜胞浆面的外周蛋白。 由、、 三个亚基组成。



②两种构象:
活化型: α-GTP


非活化型: αβγ-GDP

激活G蛋白 激活AC ATP cAMP ATP
磷酸化酶激酶a
磷酸化酶a H2O
磷酸化酶b
PPi 磷蛋白磷酸酶 抑制物Ib PKA

肾上腺素 对糖原代 谢的影响

磷蛋白磷酸酶
ATP
抑制物Ia
PPi
②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受cAMP调控的基因中,在其转录调控区 有一共同的DNA序列(TGACGTCA),称为 cAMP应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 CRE )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ound protein ,CREB)二者相互作用调 节基因的转录。
(一)细胞通信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通讯的三种类型
细胞间隙连接直接通讯:通过细胞连接蛋白
直接通讯,可共享小分子物质。
间隙连接
小分子
(一)细胞通信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通讯的三种类型
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 白、脂蛋白分子作为细胞的触角,可以与 其他细胞的膜表面分子特异性的识别和相 互作用。
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
矩型代表-螺旋, N端被糖基化,C端的半胱氨酸被棕榈酰化
(五)膜受体-G蛋白耦联的信号转导途径 (1) 配体
多种激素 神经递质
(2) 受体结构的特点
G 蛋白耦联受体(400-6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与配体结合
Extracellular -NH2
e1
-S-S-
e2
分子作用于自身,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一)细胞通信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四种作用方式
化学突触(
synapse ):神经细胞在接受环境或 其它神经细胞的刺激后,神经信号通过动作电位 的形式沿轴突传至末梢,刺激突触前突起终末分 泌神经递质或神经肽,然后作用于突触后细胞, 影响突触后膜,实现兴奋的传递。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信号分子 (胞外)
受体 (质膜/核)
信号转导分子 (胞浆/核)
基因表达 (细胞核)
(三)化学信号分子
按信号分子产生和作用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激素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
气体分子
化学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 分泌细胞 主要成员举例 主要生理功能
激素
内分泌腺(松果体、 如:肾上腺素 甲状腺、肾上腺等)
核受体结构及作用机制
(四)受体
膜受体可分为三大类: (1)G蛋白耦联型受体 (2)酶耦联型受体
(3)离子通道型受体
三种跨膜受体的特点
特性 内源性 配体 结构 离子通 道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 (七次跨膜受体) 酶耦联受体 (单次跨膜受体)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具有或不具有催化活性 的单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激素、趋化因子、 外源刺激(味,光) 寡聚体形 成的孔道 单体
PIP2
PLC
DAG + IP3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三磷酸肌醇)
(二酰甘油)
3) DAG、IP3的 作用 ① IP3的作用:水溶性小分子 内质网Ca2+ 作用于Ca2+通道 细胞浆Ca2+
② DAG的作用:
DAG Ca2+ (+) PKC 磷脂酰Ser
4) PKC 的生理功能
① 调节代谢
H
腺苷酸环化酶 A A C C
GDP
cAMP
R R
β β
α
γ
γ
GTP
ATP
2)cAMP的作用机理
激活PKA
R C
调节亚基 催化亚基
3)PKA的作用
① 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效应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实现其调 节功能。
肾上腺素 +受体 肾上腺素 ·受体复合物
磷酸化酶激酶b ATP PPi PKA 磷蛋白磷酸酶
增加血压、心律和代谢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单核细 胞、巨噬细胞等 神经递质 神经元 气体分子 血管内皮细胞
如:表皮生长因子 刺激上皮细胞核多种细 胞的增殖 如:乙酰胆碱 NO 传递神经冲动 引起平滑肌细胞松弛
(三)化学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

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高效性:几个信号分子即可引起明显的生物 学效应。
短期调节激素:Ghrelin(增强食欲),PYY3-36(抑制食欲) 长期调节激素:Leptin和Insulin(抑制食欲)
(一)细胞通信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通信(cell communication):体内一
部分细胞(信号细胞)发出信号,另一部分细 胞(靶细胞)接收信号并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信号细胞) (靶细胞)
细胞膜 Gs ATP C C R AC cAMP 蛋白磷酸化 R 2cAMP 2cAMP
R
Pi Pi Pi
C C
R
N 转录活化域 DNA结合域
CREB
核膜


Pi
C R E B
Pi
CC RR EE BB
Pi
C R E B
Pi
细 胞 核
DNA
CRE
结构基因
蛋白质
cAMP信号传递过程的放大作用 信息分子-受体 GS
AC酶
cAMP 蛋白激酶A(PKA) 酶磷酸化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产生cAMP的 信号转导系统
腺 苷 酸 环 化 酶
信 号 分 子
受 体
G 蛋 白
Pro 蛋 白 激 酶 A 生 理 功 能 调 节
Pro-p
(2)肌醇-磷脂系统
磷脂酰肌醇信号途径
(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2)肌醇-磷脂系统
跨膜区 段数目
功能 细胞 应答
4个
离子通道 去极化与 超极化
7个
激活G蛋白 去极化与超极化调节蛋白质 功能和表达水平
1个
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等 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表 达水平,调节细胞分化 增殖和死亡等
(五)膜受体-G蛋白耦联的信号转导途径
1. G 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 又称七个跨膜螺旋受体
NF-κB信号通路
NF-κB调控的基因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凋亡调控因子细胞因子
促凋亡:Bax、Bim、caspase-11、 Fas、FasL 抗凋亡:Bcl-2、Bcl-xl、IAPs、XIAPs ILs、IFN、TNF….
免疫受体 粘附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 生长因子,配体 转录因子 应激蛋白
CDs、MHCs、CCRs…… P-selectin 、ICAM-1、VCAM-1…. ABCA1 、MDR1、P-gp…. FGF8 、GM-CSF 、NGF ….. c-myc、p53、IκB-α COX-2 、SOD1/2….
活化的PKC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的丝 、 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靶蛋白包括: 质膜受体、膜蛋白和多 种酶。
② 调节基因表达 PKC 对基因的活化分为:早期反应 、晚期反应 PKC能使立早基因的反式作用因子磷酸化, 加快该基因表达;
立早基因多为细胞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为第三信使,有跨越核膜传递信息的功能;
信号分子(激素)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 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一)细胞通信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四种作用方式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通过分泌局部
化学信号分子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 作用于邻近靶细胞。
(一)细胞通信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四种作用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