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S——排气管道的截面积,m2; u——废气平均流速,m/s。
含某污染物的废气排放总体积:Vi=Q∙h (m3) 式中:h——废气排放时间,s。 废气中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Gi=Vi∙Ci∙10-6 式中:Ci——废气中某污染物的浓度,mg/m3。
(kg)
(2)物料衡算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 物料量等于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 ΣG=ΣG1+ΣG2 式中:ΣG——投入物料量总和;
讨论这个定义!
污染环境的物质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source)

污染源的分类 污染物的分类
污染源的分类
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将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
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环境要素的影响,可分为:大气污染源(高架 点源、线源、面源),水体污染源(地面水污染 源、地下水污染源、海洋污染源),土壤污染源。 按污染源几何形状分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 按污染运动特性分为:固定源、移动源
(4)交通污染源调查
机动车的种类、数 量、年耗油量、燃 油构成、成分、排 气量等
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
(1)实测法(已投产 的污染源) (2)物料衡算法
(3)经验估算法
(1)实测法(已投产的污染源)
工厂和车间外排废水排放量估算:Gi=Q∙Ci∙10-6 (t/a) 计算气体中的某污染物的排放量,先计算废气流量: Q=S∙u 式中:Q——废气流量,m3/s;
Pij
i 1
n
P
式中:P——评价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 负荷之和; Kj——无量纲,它可以确定评价区的主要 污染源及污染源的排序。Kj值最大者为主要污染 源。
1.2.3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物的确定
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按调查区域内污染源等标污 染负荷比由大到小排队,然后由 大到小计算累计污染负荷比,累 计污染负荷比等于80%左右所包 含的污染源,确定为该区域的主 要污染源。
等标污染负荷
等标污染负荷比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物的确定
1.2.1
等标污染负荷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Cij/C0i. ∙Qij
式中:P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m3/s; Cij——为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水为 mg/l,气为mg/m3; C0I——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水为mg/l,气为 mg/m3; Qij——第j个污染源中含有第i种污染物的介质排放流 量,m3/s。
第一部分 污染源调查
确定调查的主要对象
•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 • 选择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评价区已造成 严重污染的污染因子或特殊污染因子
确定调查的范围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污染源分类及污染物分类
凡是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物质称之为污染物
(pollutant)或污染因子(factor)
农药使用情况(农药品种、方式、时间、 施用年量、年限,有效成分含量(有机氮、 有机磷等)、稳定性等) 化肥使用情况(化肥的品种、方式、时间, 每亩平均用量) 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 农业废物调查 农业机械施用情况调查

(3)生活污染源调查


用水和排水(水量、用水标准、排水量、废水水 质等) 固体垃圾 燃料使用 核技术应用产生的放射情况 污染治理(污水及垃圾处理工艺、设施数量、处 理能力等)
若第j个污染源共有几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 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Cij Pj Pij Qij Coj i 1 i 1
若评价区共有m个污染源含有第i种污染物,则 该污染物在评价区内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n
n
Cij Pi Pij Qij Coj j 1 j 1
ΣG1-—所得产品量总和; ΣG2-—物料或产品流失总和。
物料或产品流失量总和为:
Q=ΣG2=Σ(G∙Mi)-Σ(G1∙Ni) 式中:Q——污染物排放量; MI——投入物料中某污染物的百分含量;

NI——产品中某污染物的百分含量。
如果物料流失量的一部分由烟囱或排水排放,其它 部分进入渣中,则排放量应由物料流失量乘以修正 系数得到,即:
Q=a∑G2 式中:a——修正系数,由排污口排放的物料量与物料流 失量的比值
不同的生产过程,上述的物料平衡方程式有不同的形
式。下面以燃煤为例,给出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燃煤工业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估算公式为: Q=B∙S∙80%∙2∙(1-η) 式中:Q——二氧化硫排放量,t/h; B——燃煤量,t/h; S——煤的全硫分百分数; 80%——可燃硫占全硫分的估计百分比; 2——二氧化硫分子量与硫分子量的比值; η——脱硫措施效率,无脱硫措施时,η=0;
第二节 工程分析
1.1 工程分析的作用
1.2 工程分析的方法 1.3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工程分析的定义
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 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内在因素 的重要环节.由于建设项目对环 境影响的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以 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 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态破坏为 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 程分析.
(1)工业污染源调查
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概况、生产工艺、 能源、原材料、水源、生产布局等) 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种类、数量、成分、浓度、污染治理等) 污染危划(发展方向、规模、布局、 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等 )


(2)农业污染源调查
1.2.2 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 基本的方法.在具体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 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 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 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其计算通式如下: ∑G投入=∑G产品+∑G流失 式中, ∑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
1.2.1类比法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
A=AD*M AD=BD-(aD+bD+cD+dD) 式中,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 M---产品总产量; 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产的某污染物量; aD ---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 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掉的污染物量; 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解:根据上述公式,求解各个工厂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结果 如下:
工厂 编号 等标污 染负荷 1 等标 污染 比 2 等标 污染 比 等标 污染 负荷 3 等标 污染 比 4 等标 污染 比 总污 染负 荷比 污染 物污 染顺 序
项目
等标污 染负荷
等标污 染负荷
废 气 排 放 量 , m3/h SO2 NOx TS P CO 合计 污 染 源 污 染 顺 序 3 2 4 1 58800 10500 96600 8400 174300 0.07 0.01 0.11 0.01 0.20 179200 11200 103600 9520 303520 0.21 0.01 0.12 0.01 0.35 34560 480 47040 1152 83232 0.04 0 0.05 0 0.09 144000 28800 122400 14400 309600 0.17 0.03 0.14 0.02 0.36 0.49 0.05 0.42 0.04 1 3 2 4 4200 5600 480 7200
做好调查准备
搞好调查试点 生产管理调查 污染物治理调查
种类 物料衡算法 调查阶段 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 排放量 排放方式 排放规律 污染物危害调查 生产发展调查 数据处理 总结阶段 建立档案 评价 文字报告 污染源分布图 排放系数法 现场监测法(实测法)
调查内容
(1)工业污染源调查
(2)农业污染源调查 (3)生活污染源调查 (4)交通污染源调查
类比法也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 染物排放量.但是采用此法必须注意: 1、一定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 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2、必须对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应和管理 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 的成分和消耗定额. 3、一些项目计算结果可能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 差,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结果的一致性.
1.2.1 类比法
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 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 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如: ⑴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⑵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⑶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1.2.1 类比法
1.2.2 物料衡算法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 列总量法公式进行衡算: ⑴总物料衡算公式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式中, ∑G投入 ---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产品---进入产品结构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回收---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处理---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 ∑G转化---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 ∑G排放---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污染物浓度 1 SO2 NOX TSP CO 废气量 M 3/h Mg/m3 35 5 230 100 4200 2 80 4 185 85 5600
工厂编号 3 180 2 980 120 480 4 50 8 170 100 7200
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排放标准 SO2 2.50 NOX 2.0 TSP 10.0 CO 5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