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选线
3.桥位选择
按路线与河流的关系:跨主流(跨河换岸) 跨支流
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 (1)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 角。
(2)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
(3)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 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
2)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在不影响路线整体布局的前提 下,尽可能选择阳坡和迎风的一岸。
3)考虑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除国防公路外,一般路线应 尽可能选择村镇较多、人口较密的一岸,其他如对革命史迹、 历史文物、风景区等要创造便于联系的条件。
2.路线高度
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 不多(0.5m以上)。 高线: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 胁的路线 (山腰线)。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特点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 占高产田。 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 3.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
何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 4.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 等。
评价路线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路线长度; ▪ (2)线形标准、技术指标; ▪ (3)占地面积; ▪ (4)工程数量:土石方、路面、桥涵、挡土墙、防护工程; ▪ (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 ▪ (6)劳动力:数量、来源; ▪ (7)工程总造价。
低线的特点: 路基土石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 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 形、地质; 便于在沟口直跨支流。 最大缺点是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 高线的优点:
▪ 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 缺点:由于高线一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 曲,线形差,工程大; 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
二、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
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 2.路线带选择 3.具体定线。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 一、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 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
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 方针的体现。
基本原则: 过境公路: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连接公路:选择适当位置与城市道路连接或穿越城镇。
1.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 较密集的居民点。
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 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 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
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必须靠近或穿 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 力,电讯设施。
▪(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1. 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 处理好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的关系 2. 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
根据线路所在位置,山岭区选线布局分为三种:沿河 线、越岭线、山脊线
一、沿河(溪)线
(一)路线布局
1.河岸选择 1)地形、地质条件: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 支沟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 1. 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 2. 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 ▪ 制点。 ▪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 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 ▪ 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水文和地质情况好,桥涵构造物较少。 山脊线线位较高,一般远离居民点,不便于为沿线 工农业生产服务; 有时筑路材料及水源缺乏、增加施工困难; 地势较高,易积雪、结冰等,对行车和养护不利等。
2 、布线条件 (1)分水岭位置、方向符合基本走向。 (2)分水岭在平面上不过于曲折,垭口间高差不过于悬殊。 (3)上下引线展线容易。 西(安)兰(州)公路华家岭段50余Km是罕见的山脊线例子。 3选线要点 (1)控制垭口选定 (2)侧坡选择 (3)展线
或其他构造物; 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综合评价: 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
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
1.开阔河谷 1)沿河岸;2)靠山脚;3)直穿田间(一般不宜采用)
2.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
1)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 2)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
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 越岭线的关键问题:克服高差。 ▪ 选线的控制因素:路线纵坡度。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均
由纵坡控制。
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 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
垭口挖深9m
垭口挖深20m
垭口挖深13m
利用山谷进行螺旋展线
三、山脊线:
定义: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特点:土石方工程量小;
▪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 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 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 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等件以及工程量、三材 (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 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