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1)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1)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一、何谓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二、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 运动适量+ 饮食合理/ 懒惰+嗜烟+嗜酒。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四、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三毛自杀,强迫症患者)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 )与( )的关系。

”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逃课事件)。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

美国全国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

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病源。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也是教师自己的事情。

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教师要学会自我缓释,自我排解,自我放松,自我调节,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生活,悦纳社会,微笑着面对一切。

想办法让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第二节教师的压力和挫折与心理健康一、压力与应激1、何谓压力?这是一种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指的是心理压力。

2、何谓应激?人们在感到有心理压力时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等不同寻常的心身反应。

应激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反应。

3、压力与应激对健康的影响积极作用:压力引起应激,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

消极作用:这些超常的表现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久,而且对身体有害。

应激状态下的超常表现是动用人体大量储备能量的结果,而这种储备能量一经消耗掉短时间是很难补充的。

经常动用潜在能量,会降低对应激源的抵抗力,加速人的衰老过程。

如果在应激过程中出现整体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就可能出现心理崩溃。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地震、猛虎、火灾等强烈的应激情境不多,但面临过大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剧的职业竞争、人际关系冲突、调皮学生的捣乱等一般的应激情境却是经常的。

这种应激虽然强度较小,但由此引起的小烦恼会像“肉中刺”一样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综合症。

其主要症状: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等。

即所谓的“心理感冒”,进入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易患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

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居第二!《南方日报》5月23日报道:《知识越多越短寿》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的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

上海一家医疗保健中心对985名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的健康体检显示: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将近一半,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四成人有睡眠障碍、咽炎和鼻部过敏,有颈椎病的人数更高达三分之二。

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

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跟踪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结果,北京知识分子的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的53至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

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

今年春节前短短4天,清华大学相继有两位年龄不到45岁的教师溘然辞世,接着就是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猝死时年仅32岁。

重要原因:工作负担重,竞争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应激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一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很难保持身心健康。

他们可能进入以下不良循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身反应→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强的应激状态……所以最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反应。

4、应激是怎样产生的?应激源(负性事件)——中介机制—→应激反应面临同样一件外部事件(应激源),有些人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有些人小应激而已,片刻之间烟消云散,还有些人则安然无恙,波澜不惊。

四个中介机制:认知评价:主体对外部事件(应激源)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价。

个性特征:同一事件在内向或外向的人心中引起的感受截然不同。

社会支持:来自亲友、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物质、精神上)应对方式:应激产生以后根据自己的应对风格采取适当的应付方式以减轻痛苦。

四个因素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认知评价。

所以说,只有解决认知问题,才能根本解决心理问题。

二、压力状态下如何使自己轻松起来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一半以上教师因压力过大而影响了工作心情,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要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就必须想办法减轻压力。

有人认为,要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除非能给教育增加投入,给学校增加人员编制,给教师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地位,否则一切免谈!问题是,这些问题我们一个也解决不了,我们既不是制订政策的人,也不是掌握经济大权的人,但是我们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我们是为祖花朵塑造灵魂的人,我们至少可以统帅自己的灵魂。

既然我们无法改造客观世界,我们就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既然压力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来想办法排遣和减轻它。

1、接受现实,随遇而安;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界又总是多变的。

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痛苦,就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如果你有能力或条件,可以尝试改变一下现实;如果你办不到,则想办法改造认知,从心理上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如进不了城,职评失败,经济拮据……怨天尤人毫无用处)做到这一点,就能从许多无谓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了。

给一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回信:教师工作又累又苦,报酬和地位不太理想,这都是事实,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鲜花和掌声也很少会光顾。

但是还有一种事实,教师工作能得到其他许多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精神财富,如果你发奋努力出类拔萃,鲜花和掌声也可能会环绕你,这是其一。

其二,当年你高考填报师范院校应该是自己的选择,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不过现在还有第二次选择机会: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大学毕业生就业也越来越趋于多元选择,假如你有机会和能力,可以重新选择,假如你没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那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心平气和地走上教师岗位,既随遇而安,又不甘沉沦,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尽可能追求卓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