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论文题目:江油市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策略专业旅游管理学生姓名刘巧准考证号011807405491指导教师刘艺洁职称讲师日期2009年9月25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一、李白文化与江油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李白简介 (2)2、李白故里的传说 (2)3、李白文化与江油旅游 (6)二、李白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 (6)1、没有将李白文化很好的加以运用 (6)2、旅游地宣传力度不够 (6)3、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足 (6)4、旅游服务市场发展滞后 (6)三、李白文化开发原则和发展策略 (8)1、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6)2、围绕市场,创造需求 (6)3、“象遮蔽”中寻找缝隙市场 (6)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6)5、“李白故里.特钢新城”城市品牌宣传,提升服务接待水平 (6)6、抓好人才和信息化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做好灾后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做好宣传的“点睛”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2)江油市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策略专业名称:旅游管理学生姓名:刘巧指导教师:刘艺洁摘要:李白是人类文化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故乡坐落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所以使得江油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之称。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江油亲笔题写了“李白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李白故里是199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上的重要景点。
近年来,随着对李白文化的深入发掘,李白故里已逐渐成为一处能全方位反映李白文化的旅游景点,随着景区开发建设规模的一步扩大,李白故里景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逐渐提高。
但是在开发中还是存在着不足,没有将李白文化很好加以运用、宣传力度不够、目的吸引力不足、服务市场发展滞后。
所以对李白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应结合自身实际、分析竞争环境、在创造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和开发原则。
把李白文化推向世界旅游市场。
关键词:李白,李白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第1页(共13页)引言李白文化。
李白文化无疑是江油市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它含金量很高,应该进一步的做大做特做优李白文化体系建设,强化李白文化的软实力。
将李白故居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位于青莲镇的李白纪念馆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将四川李白研究学会创建为国家级研究学会,努力团结一批国内顶尖级李白研究专家,不断推出研究成果,提升李白故里影响力;利用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积极对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李白文化普及教育;每两年举办一次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争取由文化部或国家旅游局主办,提高江油市李白故里的文化旅游竞争力。
一、李白文化与江油的关系众所周知江油市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在江油这一座风景如画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位于成都经济圈北端的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之称。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江油亲笔题写了“李白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江泽民赋《题晓雅斋》一诗,诗中写到“蜀道曾为太白乡”江油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人文荟萃,山川奇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太白祠、粉竹楼、陇西院,洗墨池、磨针溪、读书台等十多处李白遗迹令人神往;奇丽险峻的窦团山、规模宏大的李白纪念馆、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风光如画的养马峡、涪江六峡以及神秘莫测的道教圣地乾元山等风景名胜,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所以江油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1、李白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镇),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是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有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2、李白故里的传说李白祖籍在陇西,自称“陇西布衣”,所以把他的故居叫陇西院。
山门气势雄伟,中门上竖匾用彩色瓷片镶嵌“陇西院”三个大字,四周有九条浮雕蟠龙护卫。
中门的对联是:“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
”还有一联是:“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
”陇西院内原有太白、文昌、苍颉、地母四重殿宇,近年又修缮了陇风堂、序伦堂等建筑。
在天宝山东麓的萋萋芳草坪上,有李白胞妹李月圆墓,李月圆墓周围花木扶疏,暗发清香。
她的墓前有象征圆月的池塘一口,有白鹅嬉戏碧水,垂柳摇曳微波,是一幅恬静的风景画。
天宝山下有小溪自北向南蜿蜒流过,传说李白幼年时见一老妪在此以铁杵磨针,受到感悟而奋发学习,因此将这条小溪叫磨针溪。
陇西院向东约一里即到太白祠,这是最早的李白纪念馆,在宋代就已经有了。
经历千年沧桑,多次兴废。
现存的古建筑是清代乾隆年间彰明县令主持重建的。
红墙环绕,翠竹掩映,古屋、古碑、古台,组成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
正殿的李白像,器宇轩昂,飘逸潇洒。
柱上高悬的楹联是:“真赏难逢,今古几人如贺监;大恩不市,平生无语及汾阳。
”歌颂了李白的超人才华和高风亮节。
陇西院向北约一里便是粉竹楼。
门前一块古碑上说:“粉竹楼者,李青莲先生为其妹月圆所筑也。
自唐迄明,崇祀不绝。
”现存的山门是清代遗物,门口对联云:“月圆徽音不远;谪仙何时归来。
”楼前翠竹丛中坐着汉白玉石雕塑的李月圆像,端庄静穆,低头沉思,似在思念胞兄。
传说李月圆每天将洗脸的脂粉水泼在楼下的翠竹上,天长日久,竹竿上长出一层白色粉膜,故名“粉竹楼”,现在还能寻出一些粉竹来,仿佛还能闻出李月圆的脂粉香。
在粉竹楼东面不远的一大片竹林农舍中有洗墨池,传说是李白兄妹题诗写字后涮洗笔砚处。
池水丰盈,绿中带黑,酷似墨染。
池底有泉水冒出,时而有水泡浮起,状如蒲花,故又名蒲花井。
传说饮了此井的水,便得太白之遗墨,可以耳聪目明,文思敏捷。
李白江油在青莲镇街上原有太白楼、名贤祠等纪念李白的建筑,现在仅存李白衣冠墓,碑题:“唐翰林学士李太白之墓”。
后墓被损坏,1963年重新培修,立“唐李白衣冠墓”。
墓的周围松柏挺拔、树木飘秀、花草繁茂。
墓旁一小台上,有一立方大的怪石一块,据说是修建衣冠墓时从天而降,老百姓传说李白念念不忘家乡,化作陨星,回归故里。
“天宝罗汉粉竹楼,红岩夜雨卧牛石。
”这是流传在青莲的两句民谣。
概括了与李白有关的几处风景。
石牛沟在青莲镇五家坡西南二里,因出过一头石牛而得名,还流传着“李白咏诗镇石牛”的传说。
说是这沟里有一头石牛,每晚要到处乱跑,践踏庄稼,农民束手无策,李白知道此事就写诗一首: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似汉流。
芳草齐眉难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此诗刻在碑上,立在石牛旁,从此这石牛一直静卧不动,不再危害庄稼。
红岩在青莲镇西的盘江右岸,岩呈褚红色,与岩顶青松映衬,色彩特别绚丽。
在夜深人静之时,岩下可听见飒飒雨声,故名“红岩夜雨”。
从李白故居到大匡山,必经读书台,也是李白读书处,它是江油市西6公里的平通河边的一座小山,“孤峰秀拔,宛如文笔”,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李谪仙在此读过书,故名李白读书台,又叫小匡山、翰林山、点灯山。
传说李白是天上的太白星君,因直言进谏得罪了玉皇大帝,被贬谪下凡,到了绵州昌隆县(今江油市)青莲镇李家投胎。
五岁时还只知贪玩好耍,受观音菩萨化身的武老婆婆铁杵磨针的启示,选中这座清幽秀丽的小山,日夜攻读,每晚都要高挑明灯,一直读到天亮。
从此这座山每到夜晚周围几十里都能看得到山尖的灯光,所以把这座山叫“点灯山”。
在江油市武都镇东北,有一座雄奇的窦圌山,千百年来以她独特的风姿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伟大诗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游的第一座名山就是窦圌山,并在此留下“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著名诗句。
江油市城区西部有昌明河蜿蜒流过,江油李白纪念馆和太白公园就座落在昌明河两岸。
纪念馆用现代建筑材料,仿唐代建筑风格,融纪念建筑与园林建筑为一体,楼台亭阁在绿树丛中忽隐忽现,小桥回廊与绿水碧波相映成趣。
古朴典雅,清幽宁静,而又气势恢宏。
纪念馆大门高悬郭沫若题匾:“李白纪念馆”。
大门正对面的照壁上,邓小平题写的“李白故里”四个大字,金光闪烁。
再向前就是太白堂,堂内四壁挂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宋庆龄、何香凝、鲁迅等书写的李白诗歌,表达了伟人们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太白堂西侧是碧波荡漾的青莲池,池中屹立汉白玉石雕成的李白立像一尊,高约5米,表现了青年李白胸怀大志,意气风发,倜傥潇洒的风貌。
太白堂北侧是故园情景区,有太白书屋、诗书画陈列室、碑廊、桃花潭、洗墨池。
在太白堂、太白书堂之东的昌明河边,有问水长廊依水而建,曲折向北与临江仙馆相连,凭栏而望,但见两岸,袅袅垂柳拂碧水,芊芊翠竹舞东风。
太白书屋之西有晓雅斋,晓雅斋是长虹机器厂捐建的,当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江泽民同志,在落成时,欣然题诗:“蜀道曾为太白乡,长虹今日贯绵阳,斋称晓雅饶游趣,明月青天不算狂。
”紧邻晓雅斋是归来阁和李白研究会馆,与醉仙楼、太白堂鼎足而立,相互呼应。
李白纪念馆已成为中外的李白崇敬者温馨的家,到这里你定能感受到一泻千里的李白诗情、诗魂和璀璨的中华文化。
3、李白文化与江油旅游世人皆知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旅行家。
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从“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直至62岁去世于旅途之中。
他青少年时期,一边读书,一边旅游,故乡的大匡山是他隐居读书之处,以此为基点常去戴天山、太华山、窦圌山、等名山旅游。
这些雄奇壮美的故乡山水陶冶着李白,使他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然山水的美,直到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