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课件-《财务管理》-财务学科导论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课件-《财务管理》-财务学科导论

期权定价理论。
⑧1976年,罗斯提出套利定价理论。
⑨1980年,法码提出代理成本理论。
⑩ 1985年,邦得(De Bondt)等提出行为财务论。
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挑战,提出杂音交易、价格 过度波动(投资人情绪影响)、过度反应与反应不 足等观点。 3.西方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按初级财 务 (原理)、中级财务、高级财务划分的。 4.西方财务学科研究的领域是以资本市场为主, 联系到公司理财。
中国现代财务理论主要有:
⑪1986.6.郭复初提出财务机制与财务调控论。
⑫ 1986.7郭复初提出国家财务论。
⑬1986.6郭复初提出财务分层论,包括国家财 务、部门财务和企业财务三层次;干胜道(1995) 提出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谢直华、汤谷 良、王斌(1997)加以发展,补充为出资者财务 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等三层次。
3.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是价值信息的供求关系。几者关 系可图示如下:
社保
财政
会计
商保
财务
金融
上图表明:
1.会计是信息运动,其他五个范畴是实体运动, 信息为实体服务。
2.五个实体范畴构成五项管理,会计分别依付 于五项管理。形成财务会计、政府会计、保险会计、 金融会计。 3.五个实体范畴相互密切联系,形成国民经济 价值运动体系的主体。
五、财务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财务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20世纪40年代以前,财务学科未独立,作为课程 而依付于会计、企业管理等学科。当时的理论主要有时 间价值理论、风险价值理论。 2.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西方现代财务理论的提出 与发展,财务学科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与会计、企业管 理并列的大学科。其主要理论:
12.伍中信著: 《现代财务经济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13.宋献中著: 《财务理论与机制》,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1999
14.郭复初领著:《财务新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5.郭复初著: 《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0
16.冯巧根著: 《财务范式新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17.罗福凯著: 《战略财务管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 社2000 18.郭复初领著:《公司高级财务》,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19.冯巧根著: 《竞争财务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三、财务的性质与地位
1.财务的性质 财务活动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是人与人之间 的活动,具有社会属性。 财务的经济属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本金投入 与产出(收益)活动; 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 关系(简称财务关系) 财务是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统一体。 财务管理: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 经济管理工作。
7.干胜道著:《所有者财务论》,西南财经大 学出版社1998
8.冯建、伍中信、徐加爱著:《企业内部财务 制度设计与选择》,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9.伍中信著: 《产权与会计》,立信会计出版 社1998
10.郭复初领著:《财务专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11.冯建著: 社1999 《财务理论结构研究》,立信会计出版
主要问题
一、国民经济资金的新分类 二、财务的产生与发展 三、财务的性质与地位 四、财务与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五、财务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六、财务理论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一、国民经济资金的新分类
1、按经济性质与用途
国民经济资金 (国民经济中 财产物资价值 的货币表现)
2、按所处领域
3、按占有主体
1、按经济性质与按经济用途
5.资本主义社会: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 的资本投入与产出活动。 6.社会主义社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外商企业的资本投入与产出活动。 结论:财务是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形成 与发展而产生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财务 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工作。
(二)西方近代财务管理的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筹资为主要内容、财务核算为 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的需要。 2.20世纪30年代至二次世界大战前,成本管理为主要内 容,财务监督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资本主义发生 经济大危机后的需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07,投资管理为主要内容、财 务决策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 和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
财务学科导论
(本科生用)
郭复初
教学目的:
让财务、会计专业同学一开始就了解财 务产生、发展与财务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的 概况,了解财 务学科与相邻学科(会计、 财政、金融、保险、企管等)的关系,为 今后专业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热 爱财务学科的情怀。对认识当前金融危机 有所帮 助。
主要参考书
1.郭复初著《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2.2 2.周首华等主编《现代财务理论前沿 专题》东北财大出版社2000.12 3.中国会计学会编《中国会计研究文 献摘编》(1979~1999)《财务管理卷》 东北财大出版社2000.12 4.王庆成 孙茂竹《我国近期财务理论 若干理论观点述评》会计研究2003.6
(二)新中国财务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1949~1982,财务学科未独立,作为一门课程依 付于财政学与会计学。当时的主要理论是货币关系论、 资金运动论、经济核算论。 2.1982年以后,随着中国现代财务理论的提出和西 方财务理论的引进,财务学科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门 新兴学科。1989年试办财务管理专业;1999年正式列入 学科目录;2003年建立硕士点与博士点。我校2004年建 立硕士点与博士点.
3、按占有主体ຫໍສະໝຸດ 国家资金企业资金私人资金
上述分类的作用:
1.建立不同的管理体制。预算收支式还是自负 盈亏式。 2.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预算控制法还是投入 产出法。
3.实行不同的监督方式。行政与公众监督为主
还是产权监督为主。
二、财务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务的产生
1.原始公社中期:农牧业分离,货币的产生与 货币结算。 2.原始公社末期:农业与手工业分离,手工业 者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 3.奴隶社会:手工业作坊、商业和奴隶主庄园 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 4.封建社会:手工业作坊、商业、资本主义企 业、地主庄园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
2.财务的地位 (1)在微观经济运行中处于主导地位。 资本运动对物资运动的主导作用。 (2)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是重要的调控杠 杆。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调控功能;国 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企业财务周期对国民 经济周期的基础性作用。
四、财务与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财务是价值范畴,与其他价值范畴有着密切联系。 1.财务与财政、社会保险与保障的关系是本金与基金 分流的关系。 2.财务与金融、商业保险的关系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 本的相互依赖与服务的关系。
3.中国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各学 校未统一,但有向初级财务、中级 财务、高级财务发展的趋势。 4.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的领域有国家财 务、公司理财、私人财务、资本市 场财务、资产评估理论等。
六、财务理论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一)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筹资:资本结构理论 投资:投资组合理论、人力 资本理论 有效市 场理论 营运: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 权定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 分配:股利分配理论、公司税 收筹划理论、盈余管理理论 心理:行为财务理论
3.从“14大“至2007,以筹资管理为主要内容、内 部财务控制为主要管理方式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 速发展的需要。少数企业也有所不同。
4.2008-- 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决策 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结论:中国近代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与主要管理方 式是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性而有所变化。
版社1988
2.郭复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务管理体制》,西 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3.郭复初著:《国家财务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3 4.郭复初著:《财务通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5.赵德武著:《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西南经大学出 版社1997
6.胡晔著: 《企业收益分配论》,西南财经大 学出版社1997
发展财务与财务专题理论(主体、假设、机制、体制 、政策)
结论:
①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重视制度建设。 ②重视引进国外理论。
③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
④着重规范研究。引进实证研究。
(三)财务理论研究未来趋势
1.西方财务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财务学与数学、心理学、行为学的交融 研究;资本市场财务理论的反思与发展;财 务实证研究的发展。
本金——为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资金,具有 周转性与 增值性特征。包括国家财务资金、企业财务资 金、私人财务资金。
基金——国家行政组织与事业单为实现其社会行政管理 与服务职能而筹集和运用的资金,具有一次收 支与无偿性特点。包括财政资金、社保资金。
2、接所处领域
生产资金 流通资金 分配资金
消费资金
5.王庆成《关于财务理论结构的思考》 财会通讯2004.8 6.郭复初领著《财务通论》上海立信 会计出版社1997.9 7.黄菊波著《新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发 展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5 8.冯建著《财务理论结构研究》立信 会计出版社1999.10
9.汪平著 《财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助 2003.4 10.罗福凯著 《财务理论专题》经济管理 出版社2003.12 11.沈艺峰 沈洪涛著 《公司财务理论主 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8
4.2008– 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为重点内容,财 务风险控制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国 际金融暴发后,西方各国巨资救市。
结论:近代西方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与主 要管理方式是随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 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阶段性而有所变化。

(三)中国近代财务管理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1届三中全会前,以 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监督为主要方式的阶 段。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从11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4大“确立经 济体制目标模式,以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 控制为主要方式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以分配为 突破口的特点所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