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届高三物理练习题(一)2015、8、8
1.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轻杆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轻杆B端吊一重物G,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杆达到竖直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AB杆越来越容易断 D.AB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2、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安全到达地面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空降兵在0~t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 B、空降兵在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
C、空降兵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12vv
D、空降兵在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121()2vv
3.如图(a)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放置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以垂直纸面向内为磁场的正方向,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用F表示ab边受到的安培力,以水平向左为F的正方向,
能正确反映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 )
4.如图所示,某电路上接有保险丝、交流电压表、“220V 900W”的电饭锅及“220V 200W”的抽油烟机。现接入u=311sin100πt(V)的交流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311V B.1s内流过保险丝的电流方向改变50次 2
C.电饭锅的热功率是抽油烟机的热功率的倍 D.为保证电路正常工作,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5A 5.如图1所示,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里,一宇航员A静止(相对于空间舱)“站”在舱内朝向地球一侧的“地面”B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A不受重力作用 B.宇航员A所受重力与他在该位置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 C.宇航员A与“地面”B之间的弹力大小等于重力 D.宇航员A将一小球无初速度(相对空间舱)释放,该小球将落到“地面”B上
6、(多选)在高处以初速度v1水平抛出一个带刺飞镖,在离开抛出点水平距离L、2L处有A、B两个小气球以速度v2匀速上升,先后被飞镖刺破(认为飞镖质量很大,刺破气球不会改变其平抛运动的轨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飞镖刺破A气球时,飞镖的速度大小为
B、飞镖刺破A气球时,飞镖的速度大小为 C、A、B两个小气球未被刺破前的匀速上升过程中,高度差为 D、A、B两个小气球未被刺破前的匀速上升过程中,高度差为 7.(多选)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上分别固定相同的点电荷,D点是BC边的中点,F、G是BC边上关于D点对称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D连线上某点的场强可能为零 B.三条边的中点的场强大小相等 C.F、G两点的场强相同 D.F、G两点的电势相同
8.(多选)如图5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轨道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径r=0.4 m,最低点处有一小球(半径比r小很多)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则要使小球不脱离圆轨道运动,v0应当满足(g=10 m/s2)( ). A.v0≥0 B.v0≥4 m/s C.v0≥25 m/s D.v0≤22 m/s 3
9.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 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 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4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__m/s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能求出4的具体位置吗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
10.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一个电阻值约为25 kΩ、额定功率为120 W的电阻Rx的阻值,备用器材有: ①量程0~100 μA,内阻约为500 Ω的电流表A1 ②量程0~500 μA,内阻约为300 Ω的电流表A2 ③量程0~1 V,内阻约为10 kΩ的电压表V1 ④量程0~15 V,内阻约为100 kΩ的电压表V2 ⑤量程0~50 V,内阻约为500 kΩ的电压表V3 ⑥直流稳压电源,两端的输出电压为16 V ⑦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⑧待测电阻Rx,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准确,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填写仪器前的序号). (2)在如上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若测量值为R测,真实值为R真,那么在操作、读数、计算均正确无误的情况下, R测________R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时间t1=1 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 4
(2)t=6 s时物体的速度,并在图(乙)上将6 s内物体运动的vt图像补画完整,要求标明有关数据. 12.如图11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两端相距3 m,另一台倾斜,其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 °,C、D两端相距4.45 m,B、C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以v0=5 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一袋质量为10 kg的大米无初速度放在A端,到达B端后,米袋继续沿倾斜的CD部分运动,不计米袋在BC处的机械能损失.已知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g=10 m/s2,cos 37°=,求: (1)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米袋能否运动到D端 (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端,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最小速度为多大
13.如图(甲)所示为一个电灯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两者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焦耳热使灯丝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参考这条曲线回答下列问题(不计电流表和电池的内阻). (1)若把三个这样的电灯串联后,接到电动势为12 V的电源上,求流过电灯的电流和每个电灯的电阻; (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这样的电灯并联后再与10 Ω的定值电阻R0串联,接在电动势为8 V的电源上,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值以及每个电灯的实际功率.
14. 如图所示,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角固定,轨距为d.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M间接有阻值为3R的电阻.Q、N间接有阻值为6R的电阻,质量为m的金属杆ab垂直于轨道放置,其有效电阻为R.现从静止释放金属杆ab,当它沿轨道下滑距离s时,达到最大速度.若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金属杆ab运动的最大速度; (2)金属杆ab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2时,金属杆ab消耗的电功率; (3)金属杆ab从静止到具有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D B BC ABD CD
9、解析 从图中读出5、6之间的距离为37.5 cm-24.0 cm=13.5 cm,2、3之间的距离为6.0 cm-1.5 cm=4.5 cm,利用逐差法有x56-x23=3aT2,求出a=×10-2 m/s2;位置4对
应的速度为v4=x352T=错误!×10-2 m/s=9×10-2 m/s;欲求4的具体位置,可以采用逐差法利用(x6-x4)-(x4-x2)=4aT2求解. 答案 ×10-2×10-2~×10-2均可) 9×10-2 能 利用(x6-x4)-(x4-x2)=4aT2可以求出位置4的具体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
10、解析 (1)因为待测电阻的阻值25 kΩ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0~500 Ω),所以供电电路应选择滑动变阻器分压式连接,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约为I= PR= 1/2025 000
×106 μA≈×103 μA,故电流表选②;待测电阻的阻值25 kΩ远大于电流表A2的内阻,故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U=500×10-6×25 000 V= V,故电压表应选④. (2)按照(1)的分析可画出实验电路图,电路图见答案.
(3)R测=UIA,R真=U-UAIA,两式比较可以得出R测大于R真. 答案 (1)④ ② (2)如图所示 (3)大于
11、解析:(1)设撤去拉力前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撤去拉力后物体沿斜面继续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vt图像可知:a1= m/s2=20 m/s2①(1分) a2= m/s2=10 m/s2②(1分) 对物体在撤去拉力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 37°-μmgcos 37°=ma1③(1分) 6
对物体在撤去拉力后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μmgcos 37°=ma2④(1分) 解得F=30 N,μ=.⑤(1分) (2)加速上滑的时间t1=1 s,撤去拉力时的速度为v=20 m/s,设再经过t2速度减至0. 由0=v-a2t2得t2=2 s⑥(1分) 在最高点时,因mgsin 37°>μmgcos 37°,故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设加速度大小为a3,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μmgcos 37°=ma3⑦(1分) 解得a3=2 m/s2⑧(1分) 再经过3 s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 m/s,方向沿斜面向下,补画完整后的图线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⑨(2分) 11、答案:(1) 30 N (2)见解析
12、解析 (1)米袋在AB部分加速时的加速度a0=μmgm=μg=5 m/s2, 米袋的速度达到v0=5 m/s时,滑行的距离s0=v202a0=2.5 m的速度为v0=5 m/s, CD部分不运转,米袋在CD部分的加速度大小设为a,有mgsin θ+μmgcos θ=ma, 得a=10 m/s2,
米袋能滑上的最大距离s=v202a=1.25 m<4.45 m, 故米袋不能运动到D端. (2)设CD部分运转速度为v时米袋恰能到达D端(即米袋到达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米袋速度减为v之前的加速度大小为a1=gsin 37°+μgcos 37°=10 m/s2, 米袋速度小于v后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继续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该阶段加速度大小为a2=gsin 37°-μgcos 37°=2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