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 前 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 目 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 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 临证概要……………………………………………………………………(6) 第一节 诊法概要……………………………………………………………………(6) 第二节 辩证概要……………………………………………………………………(6) 第三节 治疗概要……………………………………………………………………(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6) 第一节 感冒 ………………………………………………………………………(6) 第三节 咳嗽…………………………………………………………………………(7) 第四节 肺炎喘嗽……………………………………………………………………(7) ~ 第五节 哮喘…………………………………………………………………………(7) 第二章 脾胃系疾病…………………………………………………………………(8) 第一节 鹅口疮………………………………………………………………………(8) 第二节 口疮…………………………………………………………………………(8) 第三节 呕吐(自学)………………………………………………………………(8) 第四节 泄泻…………………………………………………………………………(8) 第五节 腹痛(自学)………………………………………………………………(9) 第六节 厌食…………………………………………………………………………(9) 第七节 积滞…………………………………………………………………………(9) 第八节 疳证…………………………………………………………………………(9) 第三章 心肝系疾病 ………………………………………………………………(10) 第一节 惊风…………………………………………………………………………(10) 第二节 癇证…………………………………………………………………………(10) 第三节 夜啼(自学) ………………………………………………………………(10)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0) 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11) 第四章 肾系病症 ……………………………………………………………………(11) 第一节 遗尿…………………………………………………………………………(11) 第二节 小儿热淋(自学)…………………………………………………………(12)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12)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12) 第五章 时行疾病 …………………………………………………………………(12) ~ 第一节 麻疹…………………………………………………………………………(12) 第三节 风痧…………………………………………………………………………(12) 第四节 丹痧…………………………………………………………………………(13) 第五节 水痘…………………………………………………………………………(13) 第六节 痄腮…………………………………………………………………………(13) 第七节 顿咳…………………………………………………………………………(14) 第八节 暑温…………………………………………………………………………(14) 第九节 手足口病(新增)…………………………………………………………(14) 第六章 寄生虫病(自学)…………………………………………………………(14) 第七章 其他病症……………………………………………………………………(15) 第一节 汗证 …………………………………………………………………………(15) 第二节 五迟、五软…………………………………………………………………(15) 第三节 VitD缺乏性佝偻病 ………………………………………………………(15) 第四节 紫癜…………………………………………………………………………(15) 第五节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16) 第六节 奶癣(自学)………………………………………………………………(16) 第八章 新生儿疾病 …………………………………………………………………(16) 第一节 胎黄…………………………………………………………………………(16) 第二节 硬肿症………………………………………………………………………(17) 第三节 脐部疾患……………………………………………………………………(17) 第九章 儿科急症(自学) …………………………………………………………(17) 第十章 补充 ………………………………………………………………………(17) ~ 主要参考书目 ………………………………………………………………………(18) 中医儿科学学时分配表 ……………………………………………………………(19)

上篇 儿科学基础 ~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 .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学术著作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 .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学术著作及主要成就。

第二章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目的要求】 1 .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 .掌握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及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1 .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 2 .“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3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4 .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 第三章 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第一节 年龄分期 【目的要求】 1 .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 2 .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 2 .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及在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治、防护上的意义。

第二节 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 【目的要求】 1 .熟悉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掌握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其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1 .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 .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3.变蒸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 第三节 婴幼儿喂养(自学) 要求:主要了解乳儿法和断乳法

第四节 保育要点(自学) 第四章 临证概要 第一节 诊法概要 【目的要求】 熟悉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 掌握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 【教学内容】 1 .儿科四诊与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重点是为何儿科以望诊为主)。现代四诊的扩充。 2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临床意义。

第二节 辩证概要 【目的要求】 1.熟悉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2.掌握各种辩证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儿科辨证的特点。 ~ 2.辩证概要:各种辩证方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治疗概要 【目的要求】 1 .了解儿科治疗应用应与成人有别。 2.熟悉儿科用药特点,常用治则、常用内治治法、外治治法和非药物治法。 【教学内容】 1 .儿科治疗用药特点。 2 .儿科常用治则的功能、适应证候、选方示例。 3 .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病证、应用示例。 4 .常用非药物治法在儿科的应用。

下篇 中医儿科临床 第一章 肺系疾病 第一节 感 冒 【目的要求】 1. 了解感冒的临床表现、分型。 2. 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 3.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