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最早在古希腊哲人的教育思想中已有体现,正式的兴起则为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不断演进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其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兴起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其兴起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特征,并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作为西方一种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的重要教育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作为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它最初兴起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它也强烈地反映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化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复活和借用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中,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吸取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对中世纪的教育传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探求教育革新的实践中,提出了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主张,形成和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中世纪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各种新观点和新思想,是得益于教育才逐渐得到传播和实现的。
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文艺复兴“这个词在习惯上首先是指文化方面的情况,如果愿意,还可以加上对人的教育和教育方式(方法)”。
①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经济前提。
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在欧洲,“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得最早,农奴关系也瓦解得最早”②。
十字军东侵之后,意大利城市排挤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的竞争,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
城市商人积累大量货币资金,投入到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中去。
手工业生产发达,分工日益精细,行会数目随之增加。
大约从14世纪初叶起,就有商人直接组织生产,形成了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
因此,到14世纪,在意大利某些城市中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5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西班牙、英国、尼德兰等封建国家内部也迅速地发生发展起来,都先后产生了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和从事中间剥削的商业、银行业等,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原始资本的积累。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又逐渐打破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使生产和经济领域日益呈现社会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得到蓬勃发展。
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富裕得足以使人轻视物质而崇尚精神享受。
财富①丹尼斯·哈伊著,李玉成译:《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页。
②转引自张瑞璠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65页。
是文明的基础,它使商人、银行家、教会、政府都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从事、支持古典文化研究。
他们买下复兴古典文化所需的书稿,为知识分子阶层超脱物质羁绊、专门从事文化教育提供了条件,热心支持并赞助新教育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
例如,佛罗伦萨的梅迪齐家族(以经营毛织业起家,后成为欧洲最大的银行家之一)的代表人物科西莫(Cosimo,1389—1464),曼图亚的贡扎加家族的乔凡尼·佛朗西斯科(Francesco),爱拉拉埃斯特家族的尼可洛·埃斯特等人。
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而其孕育的更加开放的城市文化和世俗而进取的资产阶级市民阶层,又为推动将其所积累的财富运用到教育文化等领域作出极大的贡献。
1.2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和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当代英国学者丹尼斯·哈伊在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一书中指出,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问题是应当把它同当时“出现新的政治和宪制思想原则联系起来考察”①。
在这段历史时期,欧洲各国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社会在急剧变化,新旧势力的冲突日益尖锐,人们群众的抗暴斗争不断出现。
当时尚处于封建时代的欧洲,一方面,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和教会势力千方百计地阻挠和压抑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而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市民阶级的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对封建专制日趋不满,关注所谓“共和和自由”,提出各种改革要求。
于是,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支革命的力量,联合农民,发起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
如1303年爆发的意大利的多里奇诺起义是西欧各国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先声。
13到15世纪之间,几乎所有西欧城市都发生了行会反抗城市贵族的“行会革命”。
斗争结果各不相同,但在手工业特别发达的城市中,行会经常取得胜利。
如斯特拉斯堡经过1308年和1322年两次斗争,行会代表便占据市议会议员的半数。
13世纪意大利的诸多城市,也通过斗争既防止独裁君主的统治,又使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正是在这种新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下,一些先进人士对人及其教育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孕育和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想包括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在宗教方面,在文艺复兴之前,基督教会作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将古代希腊罗马流传下来的世俗文化视为“异端”,通过宗教神学和教会文化宣扬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
教会将教义的学习当作教育的核心内容,将使人具有纯真的宗教信仰视为教育的主要目的。
但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和工商业贵族以及以他们为主的社会力量的壮大,这些势力与罗马天主教的矛盾日益加剧,于是在16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一系列宗教改革运动。
这些宗教改革运动,反映的了正在成长壮大的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和控制,希图建立一种能适应他们自己需要的宗教思想和宗教组织的强烈愿望。
而天主教会又成立了耶稣会从事反宗教改革运动。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领域的复杂斗争,包括人文主义与中世纪神学的矛盾、民族国家与罗马教廷的冲突、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斗争,都不能不反映在教育领域,并促进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3人文主义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可以说,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着人文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而兴起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泛指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其主要表现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尤其是人的精神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压抑和禁锢;提倡现实幸福,肯定现世生活的乐趣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提①丹尼斯·哈伊著,李玉成译:《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34页。
倡知识与科学,尊崇理性,反对蒙昧与无知。
这种新的社会思潮大大启发了人们的理性,第一次冲破了封建的、宗教的樊篱,解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人文主义深入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
许多人文主义者都不同程度地注意教育问题:政治活动家从新的政治需要提出新的教育纲领;思想家则从人文主义的一般要求推演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教育实践家则极力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建立新型教育机构,更新教育内容,采用新的教育方法。
所有的人文主义者都一致批判旧的、由教会控制的学校,批判经院主义,反对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目标,主张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新人。
如此,人文主义的世界观、人的发展观、伦理价值观、知识观等,都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人文主义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导向。
正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导致西方教育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新。
1.4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孕育了一定的因素。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其打下的基础,前者至少是为后者提供了部分因素。
在中世纪,“古代的教育方法、观点和理论以不同的形式被保留下来。
如果说古代世界已失去了它的生命力的话,那么在书里、在手抄本和学习教科书中仍然留下了它的回音”①。
自11世纪以来,不仅古典世俗学科知识受到重视,其他各种知识也迅速地增长起来。
中世纪后期大学与城市学校的兴起,演讲和口授技术的运用,都使文化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以大学为中心的学术复兴将中世纪的文化推向了全盛时代。
中世纪大学还是许多国家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温床。
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运动就是发端于牛津大学。
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继承了一大批知识,这些知识使人文主义者们认识到了西方的古典传统确实来自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
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文化知识,“虽然经过许多变化和补充,但它仍是文艺复兴期间的教育的主脉”②,而且,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几乎都是中世纪大学所造就的有教养的知识分子。
2.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时的主要内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其主要内容必然体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的特征。
并且它在目的,内容,方式等各方面都展示出了与以往中世纪教育完全不同的特点。
2.1主张促成人的良好发展,服务现实社会的教育目的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谴责基督教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和经院哲学沉湎于脱离现实的烦琐争论,强调关注人的自身,关注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意义和人应有的追求。
他们呼唤:“我是人……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有权享受一切,使用一切。
”③瓦拉也说:“和整个宇宙的生命相比较,我的生命对于我来说,是更大的幸福。
”④这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早期的人权思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人文主义教育家都极为重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个人的价值体现。
而且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
人文主义者和人文主义教育家所强调的人的良好发展,蕴含着以下主义内容。
首先,指人的本性得到完整的或全面的发展,其中包括在德行、智慧和身体甚至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其次,指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完善,这表现在:一,强调个人性格的独立发展;二是要求摆脱自己祖先和父母的束缚而形成个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