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选择题
1.(2018·重庆名校高一联考)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此处省略的是(C)
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
C.皇权独尊D.相权独大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C项正确。
2.(2018·银川育才中学高一期末)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B)
A.三公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的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所以在秦朝,丞相也就被称为“百官之首”。
0 0 3.(2018·太原高一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B)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
[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故选B 项。
4.(2018·梅州高一期末)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B)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解析]材料中“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指秦朝时期。
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5.(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15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
这是因为秦朝(A)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④彻底废除了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国家权力的承继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②③与史实相符,④中“彻底”的表述错误,帝位仍然是世袭的。
因此,本题选A项。
二、非选择题
6.(2018·天津河东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
(1)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解析]依据材料一,“变局”主要从统治阶层的身份方面分析。
“变化”的解答要明确“政治体制”的内涵,从整体上概括。
[答案]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结合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解析]“观点”,由材料二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依据”要根据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来回答。
[答案]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
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