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君子 ……知远之近 , 知风之自 , 知 微之显 , 可与入德矣 。《诗》云 : 潜虽伏 矣 , 亦孔之昭 。故君子内省不疚 , 无恶 于志 。君子所不可及者 , 其唯人之所不 见乎 ! 《诗》云 : 相在尔室 , 尚不愧于屋 漏 。故君子不动而敬 , 不言而信 ……是
① 帛书《五行》之《说》的思想 ,实以“心贵”为其核心 。参阅李景 林《教养的本原 ———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第九章 ,辽宁人民出版 社 ,1998 年 。
讲 “慎独”。 《中 庸》论 “慎 独”, 亦 以 此 为 出 发 点 。
《中庸》首章说 :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 恐 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 , 莫显乎微 , 故君 子必慎其独也 。”此义与《大学》完全相同 。 但《中庸》由此更进一步指出 , 人由至诚之 道 , 而达内外合一之境 , 则能德化天下 。《中 庸》末章云 :
关键词 慎独 诚中形外 舍体 独心 三无
〔中图分类号〕B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 - 662X(2003) 06 - 0023 - 05
从传世文献看 ,先秦儒言“慎独”,多强调 君子臻其生命之内外一体 , 而能德化天下之 义 。故 其 所 注 重 之 点 , 在“慎”的 工 夫 , 而 对 “独”的内涵 ,反倒未作深入的讨论 。长沙马王 堆汉墓帛书《五行》篇之《说》的部分对“慎独” 作了一个新的界说 “: 独其心”或“慎其心”。此 说从“心贵”① 的角度揭示了“独”之深刻的思 想内涵 ,这对于理解先秦儒慎独之说 ,有很重 要的意义 。同时 , 帛书《五行》“独其心”的观 念 ,很可以看作子思与孟子之间的一个重要的 环节 。这值得我们去做一番探讨 。
帛书《五行》、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 “慎”字 。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 。所谓 “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 。“舍体”,应以《礼记·孔 子闲居》所论“三无”作解 。消解礼的外在形式意义而归于心灵的内在与独特性 ,把“形善 于外”的德化作用统归于内心道德自由创造转化其存在的敞开性 ,这是帛书《五行》“舍 体”而“独心”的慎独说之基本内涵 。帛书《五行》“说”部之“心贵”、“独其心”的观念 ,为子 思至孟子思想发展的一个中间环节 。
·23 ·
人文杂志 2003 年第 6 期
·24 ·
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25 ·
人文杂志 2003 年第 6 期
·26 ·
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27 ·
《礼记·大学》云 : “所谓诚其意者 , 毋自 欺也 , 如 恶 恶 臭 , 如 好 好 色 , 此 之 谓 自 谦 。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人之视己 , 如见其肺 肝然 ……. 此谓诚于中 , 形于外 , 故君子必 慎其独也 。”这是从人的存在之内外一体 , 内 在的德性必见之于形色 , 德不可掩的角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