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递进式论证结构 答案(3)

递进式论证结构 答案(3)

高考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主体部分论证结构导学案答案二、层进式论证结构(二)典例分析: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列举反例,反弹琵琶法开篇)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提出论点)(是什么)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以上三段回答为什么)(并列中有递进)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转入怎么办)(递进式)(与后两段构成总分式)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这两段构成并列式)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比喻论证)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点评:这篇文章是典型的综合式,大结构中又包含小结构。

从整体上看,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谋篇布局的,也就是层进式。

在写为什么时,采用了并列式+层进式;在写怎么办时,采用了总分式+并列式。

(三)课堂练习:(1)拟写《要钻牛角尖》的提纲(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3)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4)“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2)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高尚;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1、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拟写提纲:第一步拓展思路1、“是什么”感动的含义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感动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

2.“为什么”可以想到:只有那些对真善美有着本能追求而又情感丰富、细腻的心灵,才善于领悟世界的美好,才会时常被感动的潮水濡湿。

对于那些心灵来说,感动是无处不在的。

正是这来自心灵的感动,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3.“怎么办”可以想到: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我,来自于你们中间每一个人。

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去寻找一种久违的感动,去体验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4.“会怎样”可以想到:感动,把我们的眼睛叫醒,把我们的鼻子叫醒,把我们的心灵叫醒,所有的人都叫醒了,我们因感动而胸怀理想,因感动而充满希望,它把我们引向美好的未来。

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实在是幸福的。

第二步拟写提纲一、感动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

二、感动源于对生活的挚爱三、感动促进了人格的升华四、缺少感动社会将越冷漠,生活将越显枯燥结论、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要的(四)优秀作文赏析:例一:论压力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的确,“有压力才有动力”,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闲适使人懒惰,当今社会有多少富家子弟因为生活的无忧无虑而消沉度日,荒废一生,可见,没有压力的人是不会时刻鞭策自己向前走的。

压力可以转变为推动力。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外国人还扬言“会修通过关沟段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顶着这么多的压力,但凭着满怀的爱国热情,詹天佑概然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带上多方的压力,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陡坡的青龙桥修筑了一段“人”字形线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列强曾说过:或许连外国资深工程师也不能使关沟段线路完工。

看来,压力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适当的压力虽然有利于人的前进,但每个人承受压力的程度都不同,太大的压力有时会适得其反,对人产生伤害。

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过大而自杀,社会各界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收效都不大,所以减压关键要靠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对于压力我们要毫不畏惧,要有自信。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因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这么的数学家。

其次,面对压力我们要有勇敢的精神,用实力去打倒它,用实力去证明自己。

波兰的哥白尼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发现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他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

最后,面对过强的压力,我们要适当地释放自己,使自己放松,忘却压力,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减压方式。

因此,他们才会成功,如毛泽东选择游泳,刘翔选择唱歌等等。

当然,不一定有压力就一定会成功的,还有很多因素也是关键,但压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论压力》思路:参考:作者首先引用俗语导出话题,接着谈“为什么”——“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然后结合现实重点论证“怎么办”——如何正确面对压力,最后得出结论——辩证地对待压力。

例二:贵在坚持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

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

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

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

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

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

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

(定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

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

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

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8年,解放战争打了3年,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每个人的学业,小学6年,中学6年,有的上了大学还需4年,没有坚持就不能毕业。

不说这些大事,就说简单得如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你烧了3分钟就熄火,春天去踏青,要走10里,你走了8里就回程,开水喝不上,美景也赏不成。

(初论坚持的重要意义。

先说事理,再举例子。

选例有大有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所有的事。

)坚持,在接近成功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因为越接近成功越艰难;二是因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因不坚持而失败,前功尽弃,尤为可惜。

水烧到了99度,不坚持就不能沸腾;万米赛跑,跑了9999米不能计算成绩。

这位沙漠探险者,已经熬过8个钟头,放弃了最后的坚持,终成戈壁冤魂。

我们看过女排惊心动魄的世界比赛,她们在0∶2失利、第三局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靠了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反败为胜,结果以3∶2夺得胜利;也看到过以2∶0领先,又先得14分把对手逼到绝境的情势下因没有坚持拿到最后1分,结果痛失战机。

欢笑与泪水,荣誉与失落,都只隔着一层障碍--坚持。

面临险恶,坚持有时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面临顺境,大意则功败垂成,痛失荆州。

坚持可贵,在危险中坚持更可贵,在最后关头坚持,则是最成熟的表现。

只有坚持,才没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

(这一段把论证推进一层:从一般地说坚持,说到在危险情境和最后关头要坚持。

)坚持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坚持靠希望来支持。

没有毅力就无法坚持。

中途生厌倦,见异思迁,改弦易辙,当然无坚持可言。

在时间和艰险的考验面前,第一批被击倒的就是那些意志薄弱者。

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而一旦失去了希望,就等于砍倒了坚持的双腿,意志再强也得倒下。

这位沙漠探险者,在放了最后一枪后,他觉得再也没有招来同伴的希望了,死神逼来,生机断绝,与其多受一阵煎熬再死去,不如自杀快捷而少痛苦,他是在泯灭了希望以后才出此下策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把至于险远的条件归纳为志、力、物,他把“志”放在极重要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