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公子的形象分析——美丽的罂束花,花落谁家?【提要】:《源氏物语》是东方文坛上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是日本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一个爱情故事。
故事主人公名叫光源氏,他原是皇帝的儿子,后因皇帝不愿他卷入宫廷的斗争中,将他降为臣,赐姓源氏。
故事围绕着他和一系列女子的爱情展开,在这里有美丽高贵的藤壶皇后,有可爱却也可怜的葵上,有完美典雅的紫姬……在以下的论述中,藤壶皇后和源氏公子的乱伦带来了冷泉帝,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最终走上了出家为尼的道路;因政治需要而被迫与源氏联姻的葵上,本来就因为年龄关系而无法与源氏好好相处,后又因受到诅咒,以至于在生下儿子后油尽灯枯;过于完美,有时候也是一种残缺,也许正因为这种完美给紫姬带来的只是过早地香消玉殒……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神圣之物,源氏公子在其有生之年相遇过如此多的女子,是何其可幸,但他却自始至终没有爱过任何一个女子,这又何其可悲呀!关健词:罂束,女子,毁灭,爱情一、藤壶皇后看过《源氏物语》的人,也许都会认为源氏公子最爱的人应该是那个长得跟他母后很相似的藤壶皇后,那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藤壶原是先帝的女儿,入宫前就有“容貌姣好”的名声。
因她长得酷似桐壶更衣(源氏的生母),被桐壶帝迎娶入宫做了皇妃,她仅比源氏年长五岁,在天皇面前她根本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桐壶帝因源氏当时还相当年少,需要母后来照顾,便让藤壶来照顾。
当源氏公子在众人口中得知藤壶皇妃的长相酷似自己的生母时,就喜欢上了这位后母,这也在无形之中拉进了源氏和藤壶的距离,但当时的那种对藤壶的喜欢只是居于一种孩子的喜爱。
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源氏慢慢地长大了,他对藤壶的感情也起了质的变化了,由原先孩童的喜欢转变成了一种没有伦理道德的喜欢,或许这就是源氏心中的爱的定义。
其实源氏并没有真正地爱藤壶,他把他自己跟藤壶的一切都定义在了他孩童的时代,在书中说到源氏想到藤壶的很多时候,都是在回忆以前孩童时自己与藤壶。
藤壶的身份使她备感孤单,而源氏也错将这种喜欢当成了爱,由此也导致了以后两人乱伦的必然发生。
藤壶生下后来的冷泉帝,而天皇还以为是自己的骨肉,老来得子犹为喜悦。
这让藤壶皇后深感内疚,一方面不断地自我悔恨,而另一方面却又止不住对源氏公子的思念。
后来冷泉帝慢慢长大,众人都说冷泉长得与源氏公子很像,藤壶这时已经相当地筋疲力尽了,她害怕有一天她与源氏乱伦的事被暴露,害怕会身败名裂,所以她选择了削发出家为尼。
而此时的源氏却依然只想着与藤壶结合,没有半点的悔恨之意,由此可见源氏并非真正地爱着藤壶,一切都只是习惯和他的私欲在作怪。
当真正地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首先,第一的是为对方着想,为对方担心。
可是在源氏公子的身上,我只看到了他的私欲,只看到了他为自己着想。
在藤壶身边的婢女帮助下,源氏来到了藤壶的房间,想要与藤壶偷欢时,被藤壶拒绝,他觉得藤壶真是不近人情,他为自己的不能得逞而垂头丧气的。
这会是爱吗?二、葵上葵上是个悲哀的女子,仅仅因为她与源氏的结合只是政治上的联姻。
本来想想看,娇艳可爱的葵上与俊秀美丽的公子,应该是天作之合吧,然而年龄稍大的葵上不免在源氏面前无法展露其娇艳可爱的姿态,无法与源氏自在的相处,导致源氏认为她古板缺乏情趣,慢慢地也就拉大了彼此之间本来就有的距离,这也为源氏的四处寻花问柳增大了机会。
这样的婚姻,本来就毫无感情可言,更不用说是爱了。
或许真如桐壶所言:“合欢朱丝绾同心,只愿深红永不消。
”但这终究也中造成了两个人之间的痛苦和悲哀。
从开始结合到葵上死去,源氏给她的都只是表面的名分,任谁也好,即使面对一个像源氏公子这样光华的人,但冷落太久,心也会慢慢地在怨恨中死去。
书中的第五章中,夕颜死后,源氏公子得了一场大病,去北山某寺养病归来,葵上没有出来迎接;当见到葵上时,葵上只是“正襟危坐,泥塑木雕一般,冷格异常”,这时源氏心里想,“此番山中见闻,胸中观感,多想有人听我畅叙,共同分享,可这人冷若冰霜,不愿开诚解怀,长此以往,会更生隔膜,叫人好不烦恼!”想完这些,源氏公子便向葵上报怨她对自己的冷淡,后来葵上的回答却让我们看到了葵上的悲伤与绝望,她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反抗、委屈与怨恨:“你也知晓被人冷落的痛苦么?”可那时候的源氏却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反而更加地责怪于葵上,这便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哀,只许男人花天酒地,却不许女人有半点的怨恨。
爱得越深,也就恨得越深。
葵上是一直都爱着源氏公子,但也正因为这样深深的爱也就出现了葵上后来的恨。
但当怀孕而被六条妃子所诅咒而憔悴的葵上,在面对源氏的关心时,却也在心中放下对源氏所有的恨,剩下的只是爱。
然而纵然葵上她有爱,也挽回不了源氏的心。
这便是葵上的命运,在当时那个婚姻为政治服务的年代,葵上注定了会是个牺牲品,注定会香消玉陨。
三、紫姬在全书中最为中心的女子人物应该属紫姬,她是由源氏公子亲手调教长大的,可以算是书中的一位完美人物的形象代表。
虽然后来成为源氏最疼爱最看重的高贵美丽的正夫人,但纵观其一生,却尤为可怜,因为她一生都只是别人的替代品。
紫姬,是藤壶皇后的哥哥兵部卿亲王的私生女,因兵部卿亲王的夫人善妒,紫姬的父亲只能将她交给那个已经出家为尼的外祖母,在她十岁之前,一直都住在北山某寺中。
尚小的紫姬天真无邪,纯真可爱,原本她的命运会是像一般妇人那样的,可以拥有一个较为安稳的生活,可源氏公子的出现便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此后她的命运也脱离了原本的轨道,走上了一条“不归”的路途。
当源氏公子因夕颜无端的死亡而觉得心理备受煎熬,想要去寻求解脱时,第一次在北山某寺看到紫姬时,在书中第五章节中对紫姬的外貌有着这样的描述:其中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衬衣雪白,配件核棠色外衣,模样甚是可爱。
她头发斜披肩上,飘曳不止。
从这些简单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就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乱跳的可爱的小女孩,这时的紫上是一个有着自己鲜活生命的女孩,可是后来我们在书中看到的紫上,在别人眼中她或许是完美的,但对于她自己而言,她却什么也不是,包括不是她自己。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样子,如果连自己最真的样子都不见了,那么她活着是何其可悲的呀!看到了小时候的紫上,源氏公子:“这女孩与众不同,长大以后,定是个绝代佳人。
”再看紫上时“女孩相貌十分乖巧,一股清秀之气流露眉间,粉额白嫩,短发俊美”,源氏的意识就由肯定转成了赞赏了:此女长大成人之后,不知何等艳丽悦人!当源氏眼睛凝视着她,却突然间发现原来眼前这个小女孩竟然与藤壶皇后长相十分相似,再后来在与僧都的交谈中,了解到了紫上的身世,这时的源氏对紫上就起了占有之心了。
夕颜因他而死,还刚刚过去,可源氏公子却又开始了他新的“目标”,在这里,如果还有人说源氏公子是不花心的,我是完全不同意的。
在全书中,甚让人觉得可悲与怜惜的角色便是紫姬了。
或许在她的人生中,从遇上源氏公子开始,就是她的劫难的开始。
在书中,紫上是一个善妒的人儿,她一次次忍受着源氏的背叛,却因为对源氏的深深的爱而无数次的忍受,先是明石,后再是三公主,当然其间也有其他的女子。
从小时候起,源氏对于紫上来说,既是父亲,又是哥哥般的人物,她对他有着无限的依赖。
抛开源氏的自私的心外,其实源氏对紫上确实是蛮不错的,源氏爱护着她,关心着她,教导着她……这些对一个从小被父亲抛弃的人而言,是一种最最珍贵的安全,就像是一个淹水的人在快死之前,突然抓住了一块浮木。
紫上在源氏的细心呵护下衣食无忧,倍受庞爱,但因为源氏的风流成性,虽为源氏之妻,如此的身份和地位,加上她固有的敏感和嫉妒,在内心中,仍然是孤独的,渐渐地原本可爱的真性情也就被一味的隐忍,一味的包容,一味的依赖所取代,而在这背后的,有的是痛苦。
其实,对于紫上这样一个完美的角色,是令人喜爱无比的,可真因为她的完美,也令我们无法接受她一味的沉迷,一味的付出。
所以,当她面对源氏的调笑时,“昔日天真的样子,已不复存在”。
也许紫上心中的遗憾是不能有一个专一而幸福的爱情,“每个女子总是归附一个男子,生活遂得安定。
只是我的境遇奇怪,一直沉浮飘荡,不得安宁”。
我想,此时的原来源氏给予紫上的那种安全感,应该也消失无几了吧!在与源氏的爱恨纠葛中,她爱过,恨过,开心过,悲哀过,苦恼过,害怕过,甚至于绝望过,然而,正因为爱,她又把一切深埋在心中,展现给源氏的是她永远不变的美丽容颜,永远不变的雅丽脱俗,永远不变的善良诚恳,永远不变的善解人意,永远不变的和蔼可亲,永远不变的细心。
面对源氏的滥情,在冬夜的春馆中,她也只是独自面对梅花垂泪,在源氏踏进屋中的那一刻,迎上去的仍然是宛若桃花的笑容,将带着泪痕的衣袖藏在身后;在流放期间,仍事无倶细到为源氏送去衣服,色彩与式样都极为雅观,甚合公子心意,令源氏公子心想,不知她心灵手巧,遇事不俗,又这般雅丽,真乃意中人也;这可人儿也真真可爱啊!就是到阴曹地府,我也要与她结伴而行!当看到源氏的心中所想,曾以为他是爱紫上的,曾以为紫上会是幸福的,谁知源氏竟然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再娶了三公主,与紫上同位,令紫上伤透了心,这个打击对于紫上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紫上终究被源氏培养成了品行极好的女子,她是最爱源氏的人,为了爱的人,隐忍而独立,大气而完美,她要的仅仅是陪伴着源氏,看着他,关心他,不让他为难,竭尽所能地帮助他辅助他,就算源氏再娶了三公主,她一样是笑着接受的,可恰恰是她的这样的行为让源氏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她不想为难源氏,孰不知却为难了自己。
紫上,本来就是个梦想,本来就是个寄托,那样的风姿,高贵又不缺乏风趣,干练又不缺乏娇嗔,体贴而温柔,才情美貌造就了一个完美地令后人犹向往无比的形象。
她的存在,是一种美达到极致的存在,也许正因为太完美,也就注定了她那转瞬即逝的命运。
源氏对于紫上,到底有没有爱呢?虽然十分地不想承认,十分地不想写出答案,但答案却早已明明白白地出来,当源氏不顾紫上再娶三公主为妻时,答案就昭然了:他不爱紫上。
他对紫上,一开始是因为藤壶,后来是因为紫上的完美。
紫上的这种完美,其实是一种残缺,缺的正是源氏对她的爱。
在全书中,这三个女性形象,是我最为喜欢的,但对于她们不同的经历,却有着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而感到悲哀和无力。
悲哀她们的多情,无力她们的遭遇。
源氏,一个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上天宠儿,他不仅拥有着令人羡慕的显赫身世,也有着一副令众多女子痴迷颠倒的容貌,而且还有着绝顶的聪明。
这样的光彩耀人的人物,也只有在书中才能得以一见,在现实生活这样的人物毕竟是很难存在的呀!也许正因为源氏和紫姬一样太过于完美,所以作者紫氏部在描写的时候总是需要让他们人化一点的,所以她没有赋予紫姬源氏的爱,同样的她最终也没有让源氏明白爱。
对于源氏,我的心情真的很复杂,举个例子来说,源氏在我的心中,就像是一朵多情的罂束花,虽然美丽,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摸摸,去嗅嗅,去尝尝,可一旦尝试了便再也放不下了,放不下了也就意味着越要越多,越要越多最终也就无力给予了,无力给予也就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