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狂犬病个案

狂犬病个案

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

徐州市传染医院急诊科 吴小玲

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由于狂犬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死亡率较高,几乎100%,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人获得的狂犬病主要由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到人体的【1】。临床上将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兴奋期的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狂躁、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此期间不能进食,意识清楚,所以异常痛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非常重要【2】。现将我科2013年06月12日09时收治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 41岁, 患者于三月前在家中睡觉时被一流浪狗咬伤,流浪狗逃窜,未处理伤口,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出现“呕吐,恐风,怕水1天”于2013年06月12日09时至我科就诊,诊断为狂犬病。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隔离治疗,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恐风,怕水,进水时喉头痉挛,流涎,胸闷恶心,恐惧不安,全身不适,阵发性肢体痉挛,极度兴奋,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右手狗咬伤处留有伤口瘢痕,查体T:36.8℃ P:100次/分 R:28次/分 BP:118/85mmHg SpO2: 95% 神志清楚,精神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予镇静,抗感染并给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稳定后,遵医嘱与12时安全转运至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措施 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推入单间抢救室进行隔离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温暖,悬挂深色窗帘,避免水声并关闭门窗,使用局部照明,减少光的刺激【3】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患者喉痉挛。抢救室内除必须设备,所有硬物均不放置,给予患者上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护理记录。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该患者发生呕吐时,立即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误吸。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标本进行化验。患者躁动明显,遵医嘱予5mg地西泮缓慢静脉推注以镇静治疗。患者烦躁时强行坐起,肌张力高,操作中有抓咬行为,向家属讲解约束制动的目的,取得理解和配合。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应用约束带,使用球拍约束带包住患者的双手,防止其抓伤自己和他人,约束时以四肢分开约束,约束带加软垫固定四肢。定时观察约束带的松紧度,以及肢端的血供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另外,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抢救,护士长将护士分为2组:第1组为抢救护士1名,主要任务是配合医生为患者做好各项抢救和治疗;第2组为对外联系护士1名,与相关科室进行联络.使抢救治疗能顺利进行。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集中操作.确保患者安全,防止坠床。

2.2 心理护理 患者被临床诊断为狂犬病时,心理难以接受,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护患交流困难。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充分认识和理解患者的这种应急自我保护心理状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利用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时间多沟通、多交流,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该患者实行了治疗性沟通,即围绕患者健康并对其疾病治疗起积极作用的信息交流【4】,使用保护性语言,表情自然,语气委婉,把病情淡化,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并积极取得家属配合,让他们时刻照顾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到亲人的关怀和重视,消除其紧张、孤独、失望情绪和恐惧心理。巧妙地运用治疗性沟通,不仅使患者情切感受到人文关怀,也使患者身心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者家属予心理疏导,向其说明狂犬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及隔离的必要性,告知家属凡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注射疫苗预防狂犬病的发生【5】使他们对狂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接受目前的事实。让他们了解,他们对患者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可能会使病情发生变化。指导他们多给患者一些安慰、温暖、关爱,增强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心,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2.3做好安全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将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为其准备有床栏的床加以保护,抢救室内配有快速手消毒液。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医疗仪器专人专用,使用完毕即拿出病房,病房门口内外分别放置脚垫,用1000mg/

l含氯消毒剂定时喷洒,保持湿润。门的把手缠裹纱布并喷洒1000mg/ l含氯消毒剂【6】。患者入院时极度兴奋,在急救过程中要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和护目镜,穿上隔离衣,同时为患者戴上口罩,防止患者向四周胡乱喷吐唾液,陪伴的家属采取同样的防护措施。医护人员诊疗、操作前后均消毒清洗双手;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被服用含有效氯1000mg/ l消毒剂浸泡后送洗衣房处理;生活垃圾及一次性用品用双层垃圾袋分别装好并标记后送焚烧场焚烧;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均用5000mg/ l含氯消毒剂搅拌放置30分钟后倒入厕所【3】;病房空气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消毒1h,病床,床头桌用含有效氯1000mg/ l消毒剂擦拭;地面用含有效氯1000mg/ l消毒剂拖地,每天2次;病房再做二次消毒;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医疗仪器用0.2%过氧乙酸擦拭后放入消毒柜消毒30min,防止交叉感染。

2.4 做好安全转运 患者病情变化快,经抢救稳定后遵医嘱转入ICU进一步住院治疗。因狂犬病患者对风声水声极为敏感,轻微的风声和空气流动均能感觉到,造成抽搐,甚至狂躁不安,因此对狂犬病人的安全转运尤为重要,既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又要保证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在转运前,按医嘱给予抗痉药或镇静剂,保证患者神志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转运。转运途中应注意(1)推床时尽量保持匀速前进,车速不可以太快,用深色外套遮挡患者头面部,避免刺激(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出。(3)应用保护具与约束带并观察松紧度,随时调节,防止患者因狂躁而脱出。(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痉挛发作情况、持续时间伴随症状。(5)保持输液通畅,防止管路脱落。

3 讨论

人被狂犬咬伤后,并不会100%发病,平均发病率为25%,其病毒潜伏期为1-3 月,甚至数年[7]。被咬伤的部位面积越大,深度越深,感染的几率就越大,若治疗不及时,或清洗创面、接种疫苗方法不当等均会增加感染率[8]。因此被狂犬咬伤后,应在2小时内严格处理伤口,并及时按规程接种狂犬疫苗,对控制狂犬病发作,降低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上饲养宠物的人愈来愈多,这警示人们要严格城市的养犬规定,对符合规定的犬必须注射疫苗,这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重要途径,另外应注意控制和管理传染源,以避免正常人群因感染而发病。 医护人员是提高狂犬病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预防意识不强,预防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及防护措施不到位等,使医护人员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大[9]。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使医护人员免遭狂犬病的侵袭及其他危险因素的伤害,同时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因此,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充分估计狂犬病暴露潜在的危险因素,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我防护,将潜在的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黄萍.一起集体性狂犬病职业暴露的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51-52

【2】 关常青.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狂犬病防控中的作用.现代医院,2011,11(10):98-99

【3】 陈雪妹,常峰.循证护理在狂犬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10,12(下):20

【4】 田惠萍.治疗性沟通对Ⅲ级暴露者免疫接种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23-2525

【5】 李珊梅.浅谈1例狂犬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伦理与实践,2011,24(20):2496-2498

【6】 张玉勤.3例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及防护[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48-49

【7】 黄庆楣,梁业勤.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68 例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2013,18(09):1399-1401

【8】 赵桂芬。35例犬咬伤暴露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31(12):111-113

【9】 史凤敏.急诊护士的职业伤害及管理[J].当代医学,2010,16(15):113-114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