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ppt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ppt课件

长期卧床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约为 5%~39%
抑制免疫反应/移植(20世纪90年代,将~范围扩大)
抗生素简史
1877年,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生长(Pasteur) 1928年,青霉菌(弗莱明),其产物青霉素治愈梅毒/淋病 1936年,磺胺(现代抗生素的新纪元) 1943年: 青霉素(霉变皮革分离的青霉菌)(中国 朱既明) 1944年,链霉素(新泽西大学),治愈结核 1947年,氯霉素,治疗痢疾、炭疽病菌 1947年:放线菌--链霉素(美国,瓦克斯曼) 1948年,四环素(最早广谱~)(今天家畜饲养) 1956年,万古霉素(礼来公司)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 泻
抗生素概念的发展
* 抗生现象:一种微生物对另外一种微生物的抑制 * 抗菌素:Ba产生的抗生物质(抗生的本质)(仅对细菌) * 抗生素:抗菌素抗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肿瘤 * 抗肿瘤抗生素:Ba产生的抗生物质抑制癌细胞增殖代谢 * 生物药物素:抗生素抑制微生物/寄生虫/除草/心血管病/
神经--氨基甙类/乙胺丁醇
胃肠--- 氨基甙类对听力
药物热
二重感染
菌群失调(AAD--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 真菌感染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5-10%接受氨苄西林治疗的患者 10-25%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的患者 15-20%接受头孢克肟治疗的患者 2-5% 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等治疗的患者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
* 产生耐药菌株:研制新~>10年,细菌产生耐药性<2年;
金葡菌耐青霉素>90%.喹诺酮类~耐药70%(20年),
大环内酯类~70%肺炎球菌无效.超级耐药细菌.
* 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诊治(癌性治愈)
肝*--不氯良霉反素应/林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 肾--两性霉素/氨基甙~
血液--头孢派酮/拉氧头孢/氯~
AAD常见病原体
• 艰难梭菌 • 沙门氏菌 • 产气荚膜杆菌A型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白色念珠菌
相关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 病人的年龄; 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住院时间; 即往有肠道疾病史; 鼻饲饮食
易导致AAD发生的药物
除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导致AAD的发生。 以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等最为常见。 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抗生素高10~70倍。 氨基糖肽类抗生素较少发生。
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
泻;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α
去羟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
激大肠分泌,常继发分泌性腹泻。
二、发病机制
1.3 抗生素的直接作用
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和肠上
抗生素
使用率>80%,近97%(F22~25%)、联合使用58%(F30%)、每年有20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40%的人与滥用~有关、60%儿童失听(链霉 素)、 人均消费达国际水平10倍 “三素一汤”:抗生素/维生素/激素 + 1瓶水(8瓶/年/人>2.5~3.3瓶/F) 2011年 ~84万起不良反应案例,其中600人死亡,比2010上升22% 2001年~2005年为~的结果买单139亿元
概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简称AAD),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
概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 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Bartlett 将其定义 为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 解释的腹泻。有700 多种药物可引起腹泻,其中25 %为抗生素。AAD 的发病率因人群及抗生素种类 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为5 %~25 %。
皮纤毛萎缩,引起细胞内酶(双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
碍性腹泻;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
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
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抗生素种类 应用抗生素时间长短 病人的年龄(<6岁或>60岁) 基础疾病和原发病的严重度,过去有否肠道疾病或AAD 有否免疫抑制 住院时间长短 医疗干预措施多少,
概念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抗菌药物相关 性腹泻(AAD)的严重类型。是肠道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病变主要 位于结肠,亦可累及远端小肠,少数病例仅限于小肠。
死亡率高达15%~24%。
病因
抗菌药物破坏了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生理性有益菌明显减少,其他 致病细菌增加导致腹泻发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产 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
(一)抗生素使用后菌群失调
肠道正常菌群500多种
优势菌群的原籍菌 共栖的条件致病菌
各菌群及宿主间保持平衡
过 路菌
平衡时菌群状态
抗生素的长期或 不适当应用
其他高 危因素
平衡被破坏
优势菌群的原籍菌
条件致病菌 过 路菌
菌群失调
菌群失衡状态
二、发病机制
1.2 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
抗生素的使用,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
二、发病机制
肠道菌群紊乱

病 机
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

抗生素的直接作用
二、发病机制
1.1 肠道菌群紊乱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 了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 Ⅰ度失调是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而 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这就造成了某些 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 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 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在Ⅰ度失调基 础上菌群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Ⅲ度失调 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份被抑制,只有少 数机会菌逐渐成为优势状态。肠道菌群紊乱时 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 多,肠道粘膜屏障损伤,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 响,从而导致AAD。总之,抗生素使肠道菌群 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