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
1例病毒性脑炎
• 患者在收入危重症监护室的54天 • 发生3次严重腹泻
药物所致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肠内营养不耐受性腹泻。
危险 因素
临床 表现
病原学
4
5
--郑松柏 等。《上海医学》,2005,28(12 )。
7
PMC的诊断
• C. difficile毒素鉴定对PMC有相当重要的意 义,只要粪便中存在毒素,即使培养阴性 亦可确定诊断。(ELSIA)
• 内镜检查是诊断ACC、PMC快速而可靠的 方法,通过内镜不仅可直视结肠粘膜病变 特点,并可追踪判断治疗效果。
8
治疗
1、停用相关抗生素 2、腹泻的治疗 3、抗生素治疗(中重度) :疗程10~14天 口服甲硝唑250mg-500mg,tid-qid 或
静脉用药 口服万古霉素125mg-500mg,qid 4、营养/支持治疗
9
CDI是医院获得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 甲硝唑优势:花费少;选择性压力低,同 万古霉素一样有效(大多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
3
4
定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rrhea ,简称AAD)是指应 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最 常见的医源性腹泻。
• 发生率因不同抗菌药物而异 • 5%-39%
5
发病机制
(一)抗生素使用后菌群失调
肠道正常菌群500多种
优势菌群的原籍菌 共栖的条件致病菌
、高剂量)
9
2
病例分析
• 患者入院第26天出现腹泻,5次/天。 • 药师建议:考虑腹泻与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头孢他啶)有
关,应急查便找霉菌和测定便球杆比例,进行痰培养及药 敏试验。 • 便球杆比回报:可见多数革兰阴性(G-)杆菌和球菌, 少数革兰阳性(G+)杆菌,极少数G+球菌。 • 患者体温为 38.7℃,加用去甲万古霉素(0.4 g,鼻饲, 每8小时1次)+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鼻饲,tid )。 • 患者4天后排便次数减少,药敏试验回报:铜绿假单胞菌 ,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8天后腹泻缓解 。
15.33mg/L(先前也有类似研究) • 推荐:首剂量给予250 or 500mg,qid,24-48h
8
安全性评估: • 11例患者于第一日和第三日进行了血浓度
监测(1~0.77mg/L) • 即使0.5g,qid(肾衰患者)浓度通常
1mg/L • 接受高剂量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肾功能
衰竭)都没有出现高血药浓度。 推荐:一般没有必要监测(除非终末期肾衰
各菌群及宿主间保持平衡
过 路菌
6
发病机制
抗生素的长期或 不适当应用
其他高 危因素
平衡被破坏
菌群失调
7
平衡时菌群状态
8
菌群失衡状态
9
概念
•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AAD:单纯性腹泻、 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是AAD的严重类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 时间:口服Van~出院
• 样品收集:粪便:前三日,tid;以后11日,qd收集。
•
血样:第一日、第三日(血药浓度监测)
• 分组:stool frequency during the initial 72h:》4or 《3 stools per day(median value)
• Low does:0.125g,qid,po
• High does:0.25 or 0.5g,qid,po
2
3
试验结论:
• 1.无论是否存在CDI,便中浓度无显著性差 异。
• 2.便中浓度VS 剂量范围如Figue 1.
4
5
6
7
讨论
吸收程度:
• 剂量与便中药量成比例。 • 对于大多数,高剂量不一定比低剂量更有效(低
剂量也可能500-1000times 》MIC) • 便频次确实可以影响其便中浓度 • 但即便如此,100-1000 times》MIC • 因此,高剂量一般来说并不具备临床意义 • 但1例患者125mg,qid,po,第一日便中浓度
0
流行病学
致病菌: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与下列并发症有关: 20~30%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50~75%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90%以上的伪膜性肠炎
1
Clostridium difficile的电镜下形态
3
诊 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8试行版)
• 万古霉素优势:严重病例;再发病例(使 用甲硝唑复发);高浓度(几百倍>MIC) ;
• 有报道0.125 、0.5g无区别?
0
0.125g,qid,po(轻)? 0.25 or 0.5g qid,po(中重)?
1
实验设计
• 200901~200911
• 条件:年龄》18;24h》3次腹泻;怀疑CDI,并接受Van ;用药大于48h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