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1

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1


五四运动的前 期,斗争主力 是青年学生。
6月5日,斗争中心 转至上海,斗争的 主力是工人阶级。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原因 • 1.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 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 2. 社会各阶层联合的作用; • 3.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 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指导。
1918年,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1919年1月,战胜 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陆徵祥
王正廷
顾维钧
施肇基
魏宸组
外交总长陆徵祥带团,王正廷(南方军政府代表)、顾维钧(驻美国公 使)、施肇基(驻英国公使)、魏宸组(驻比公使、外交部和会筹委会秘 书长)。因为中国只获得两个席位,因此五名代表只得轮流出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 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 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1949)
十月革命后,中国
的一些先进知识分
子为什么放弃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而转
向社会主义呢?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举家乞讨 流浪乞讨的饥民
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特生出 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 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 矣! ”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再一次被提 到了中国人民面前。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 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作者,郑观应,全书 贯穿着“富强救国” 的主题,对清末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 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 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湖南省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毛泽东纪念馆
徐特立,湖南善化人,著名革命家和 教育家,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 的老师,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 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罢工、罢课、罢市
斗争方式:集会、游行
图为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
图为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学生举行示 威游行。
愤怒的学生向赵家楼奔去
图为上海南京路罢市景象。6月5日,上海工人 举行大罢工,此后商人罢市,反帝爱国运动 波及全国。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 政治舞台。
•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 子”-------《仪礼 丧服子夏传》
•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语言与文学内容
第一首白话诗
《朋友》后改 为《蝴蝶》
胡 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主要阵地:《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活动基地: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北京大学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 年》,可以看出他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 身上。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27年4月6日,在苏联大使馆
中,李大钊被闯入的奉系军阀
张作霖的军警逮捕。被捕后, 他坚贞不屈,于同年4月28日 英勇地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
军阀何健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条件
2、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 开,宣告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浙 江 嘉 兴 南 湖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 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 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 惠僧
毛泽东,于1893 年12月26日出生 在湖南省湘潭县 韶山冲一个富农 家庭。
毛 泽 东 故 乡 湖 南 湘 潭 韶 山 冲
文言电文: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白话电文: “干不了,谢谢”
铁屋子的比喻: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 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 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 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 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 国青年节,并且放假半天。
(一) 时间
(二)地点
(三)代表
(四)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
——鲁迅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意义
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 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 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第四章
抵抗
失败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侵 略
自救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转向)
人 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1927-1937) 民 抗日战争(1937-1945) 共 和 解放战争(1946-1949) 国
大革命(1924-1927)
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钱玄同:几个人既然起 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 坏这铁屋的希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 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 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 两个字是‘吃人’。‛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日本借口对 德国宣战,控制了 山东省,强占了德 国在山东的各种权 益。
巴黎和会上四巨头,左起意大利首相奥兰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 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奥兰多因领土要求被拒,中途退出和会,会议由三 巨头操控。
—— 《敬告青年》
陈独秀,1879年生于安徽怀宁人(安庆 市)。
一九零三年,二十五岁的陈独秀留学 日本。
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 1918年《每周评论》; 毛泽东:“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北大者,为囊括 大典,包罗万众之 最高学府。”
办学方针是“循 ‘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又冀图控制华 北地区,希望段祺瑞能出任傀儡政权首 长,使尽办法促段出山,均遭段力辞。 后段应蒋介石之邀,举家从天津迁居上 海。
嘉禾木简
段 徐 黎 祺 世 元 瑞 昌 洪
黎元洪 总统
冯国璋 副总统
段祺瑞 内阁总理
思考:在这一时期,中 国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 据的局面?
•这种局面之所以形成,其深 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 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 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 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 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 的分裂剥削政策。
• 我们诞生不了胡适,却诞生了千千万万个余 秋雨;我们诞生不了蔡元培,却诞生了千千 万万个周其凤;我们诞生不了辜鸿铭,却诞 生了千千万万个孔庆东;……时代之幸耶? 不幸耶?
(一)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 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 脑子里是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中华民国 皇 恩 似 海 深 帝 德 乾 坤 大
• 对于当时的“民智愚陋”,梁启超曾愤然 指陈:
“四万万人中,其能识字者,殆不满五千万人也;此五千 万人中,其能解文法执笔成文者,殆不满五百万人也; 此五百万人中,其能读经史知中国古今之事故者,殆不 满五千人也;此五千人中,其能知政学之本源,考人群 之条理,而求所以富强吾国,进化吾种之道者,殆不满 百数十人也”。 所以他也一再强调“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嘉禾木简
段 徐 黎 祺 世 元 瑞 昌 洪
徐世昌,河南卫辉人,前清进 士,袁世凯的结拜兄弟。1914 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 卿,1918年当选为民国总统。 晚年的徐世昌拒绝参加日军组 建的华北傀儡政府,保持了民 族气节。
段祺瑞一生甘于清贫,在其任政府 总理时,他“不抽、不喝、不嫖、 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 总理”。 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 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 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 段祺瑞1926年退居天津,潜心于佛 学与围棋。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 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