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光栅反射式滤波器的分析

光纤光栅反射式滤波器的分析


β =

λ
n neff
光纤光栅的特性可用光栅方程描述; 光纤光栅的特性可用光栅方程描述;
nsinθ2 = nsinθ1 + m
λ
Λ
在光纤中, 级衍射最重要 当满足相位匹配条件时, 级衍射最重要, 在光纤中,1级衍射最重要,当满足相位匹配条件时,一个正向传输模耦合到 一个反向传输基模,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光栅周期较小,称为短周期光栅, 一个反向传输基模,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光栅周期较小,称为短周期光栅,也 叫布拉格( 叫布拉格(Bragg)光栅。该种光栅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一个反射式光学滤波器, )光栅。该种光栅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一个反射式光学滤波射峰值波长称为 波长 满足下式: B
理论分析方法
对于光栅的分析方法常采用两套理论进行, 对于光栅的分析方法常采用两套理论进行, 射线理论和基于模式理 即基于几何光学的射线理论 即基于几何光学的射线理论和基于模式理 论的耦合模理论 除此之外,还有WKB法, 耦合模理论。 论的耦合模理论。除此之外,还有 法 变量法等方法可用于研究光波在光纤光栅 中的传输特性。 中的传输特性。
对于光栅的分析方法常采用两套理论进行, 对于光栅的分析方法常采用两套理论进行,即基于几何光学的射线理论和基于 模式理论的耦合模理论。除此之外,还有WKB法,变量法等方法可用于研究光 模式理论的耦合模理论。除此之外,还有 法 波在光纤光栅中的传输特性。 波在光纤光栅中的传输特性。
射线理论
根据导波光学, 根据导波光学,光纤中模场的传播常数
光线光栅结构示意图
应用及发展前景
光纤光栅滤波器可用作光纤通信中的复用/解复, 光纤光栅滤波器可用作光纤通信中的复用 解复, 解复 光放大器中抑制噪声等。它的优点是反射率高, 光放大器中抑制噪声等。它的优点是反射率高, 反射峰均匀,反射峰间隔( 反射峰均匀,反射峰间隔(对应光波分复用的波 道间隔)稳定及谱宽较窄。具有低损耗易耦合, 道间隔)稳定及谱宽较窄。具有低损耗易耦合, 与振幅无关和全光集成等。 与振幅无关和全光集成等。光纤光栅滤波器很适 合作为光纤通信上的上/下载复用器 下载复用器( 使用, 合作为光纤通信上的上 下载复用器(ADM)使用, 使用 尤其是用于密集型波分复用系统(DWDM),随着 尤其是用于密集型波分复用系统( 随着 DWDM的巨大市场光纤光栅滤波器必将得到迅速 的巨大市场光纤光栅滤波器必将得到迅速 发展,在光纤通信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展,在光纤通信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纤光栅反射式滤波器的应用及分析
孟波 电08A-3 指导教师:董小伟
光纤光栅的简介
光纤光栅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 光纤光栅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通过 紫外光曝光的方法将入射光相干场图样写 入纤芯, 入纤芯,在纤芯内产生沿纤芯轴向的折射 率周期性变化, 率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永久性空间的相 位光栅, 位光栅,其作用实质上是在纤芯内形成一 个窄带的(透射或反射)滤波器或反射镜。 个窄带的(透射或反射)滤波器或反射镜。
主要参考文献
1.光纤通信(第二版) 张宝富 苏洋 王海潼 编著 ;西安 光纤通信(第二版) 光纤通信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光纤通信原理(第2版)邓大鹏等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原理 版 社 2009 3.光纤通信(第3版) 王辉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 版 4.通信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测量及仿真 赵同刚 任建华 崔 通信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测量及仿真 岩松 饶岚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0
λ
λ B = 2 n eff Λ
耦合模理论
模理论物理概念明确,模型简洁直观, 模理论物理概念明确,模型简洁直观,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耦合波导 结构中的光波传输与能量交换问题。 结构中的光波传输与能量交换问题。耦合模理论已被公认为最基本的 光纤光栅理论分析方法。 光纤光栅理论分析方法。 光线光栅可等效为折射率微小畸形的周期性光波导, 光线光栅可等效为折射率微小畸形的周期性光波导,利用耦合模理论 可建立较精确描述各类光纤光栅的理论模型。 可建立较精确描述各类光纤光栅的理论模型。其纵向折射率的变化引 起不同光波模式之间的耦合, 起不同光波模式之间的耦合,光纤光栅将一个光纤模式的功率部分或 完全的转移到另一个光纤模式中去,从而改变了入射光的频谱。另外, 完全的转移到另一个光纤模式中去,从而改变了入射光的频谱。另外, 在一根单模光纤中,纤芯中的入射基模既可被耦合到前向传输模中, 在一根单模光纤中,纤芯中的入射基模既可被耦合到前向传输模中, 这依赖于光栅及不同传输常数所决定的相位条件。 这依赖于光栅及不同传输常数所决定的相位条件。
利用MATLAB仿真
(1)建立数学模型 ) (2)根据数学模型,编写仿真程序 )根据数学模型, (3)编译仿真程序,得到仿真结果 )编译仿真程序, (4)观察各个参数对所仿真得出的波 ) 形的影响。 形的影响。
设计计划
1~2周:选择毕设题目,搜集课题相关资料及英文文献翻 ~ 周 选择毕设题目, 对设计形成初步整体构想。 译,对设计形成初步整体构想。 3~4周:确定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 周 确定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5~6周: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构思实现方案的编程方法。 ~ 周 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构思实现方案的编程方法。 7~8周:根据构思编写基本程序 进行调试。 ~ 周 根据构思编写基本程序,进行调试 进行调试。 9~10周:进行前期仿真,调试程序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 ~ 周 进行前期仿真, 修改。 修改。 11~12周:验机,记录数据并收集相关资料。 ~ 周 验机,记录数据并收集相关资料。 13~14周:整理思路,准备论文答辩。 ~ 周 整理思路,准备论文答辩。 15~16周:撰写论文,打印并上交,开始论文答辩。 ~ 周 撰写论文,打印并上交,开始论文答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