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区域地理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高考区域地理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高考区域地理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近年来,高考地理中以区域地理内容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屡见不鲜,而且多以主观性大题(即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它具有出现频率高、赋予分值大、覆盖知识点广、答题用时较多的特点,因此成为地理得高分“瓶颈”。

仅以2006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见下表),就足以看出区域地理在高考中
1.命题思路。

以区域图或其他图文引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可持续发展对策。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2.命题情境。

以某一局部区域示意图(如地理敏感区域、热点区域或假想模拟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或以文字材料为辅助,来设置命题的情境。

局部区域示意图往往是各地理要素叠加图,可分为:(1)面状图:大陆或岛屿轮廓、国家轮廓等;(2)线状图:重要经线、等高线、山脉河流走向等;(3)点状图:重要城市、矿产地等地理事物名称。

3.问题设计。

实质上是运用高中地理中的重要原理、规律对具体区域地理问题进行概括、分析、比较和解决。

常见的问题设计有:(1)区域空间位置的判断及其主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填注;(2)概括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分析;(3)评价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比较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异同;(5)就区域内资源的配置,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等等。

二、解题规律总结
1.提取图中信息,参照区域空间数据,判断图示区域位置。

在地理高考中,如何高效而准确地判断区域空间位置呢?除了从题目给出的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区域判断思路——由“大范围”到“小范围”进行判断。

如图1,该局部区域图会是哪里呢?判断思路如下:
区域判断步骤判断依据(参照经纬度数值)推断图1的区域位置
第一步哪一半球
以赤道(0°纬线)划分南北半球;以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北半球、东
半球
第二步哪一大洲
亚洲(30°E~170°W,80°N~10°S);
非洲(15°W~50°E,35°N ~35°S);欧
洲(10°W~60°E,70°N~35°N);北美
洲(170°W~20°W,70°N~10°N);南
美洲(80°W~35°W,10°N~55°S);大
洋洲(110°E~130°W,30°N~45°S);
南极洲(62°S以南)
亚洲
第三步哪一国家
中国(73°E~135°E,53°E~4°E);
印度(70°E~90°E,北回归线穿过);美
国(120°W~75°W,48°N~30°N);澳
大利亚(120°E~150°E,南回归线经过)

中国
第四步哪一分区
我国划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大
区域(参照主要经纬线30°N、40°N、120°
E、110°E、100°E、90°经过的区域)
南方地区
由于构成某一区域的地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根据区域图中某一要素信息的读取可以推知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①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推断气候,以及气候与水文和景观关系;②根据等高线推断地形,分析山脉走向和河流流向;③根据气候和地形分析土壤和生物,推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④由自然地理特征可以推断农业、工业生产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3.迁移运用知识,对接课本原理和规律,评述区域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高考试题一般以某热点区域作为命题的新情境,问题设计新颖,但往往还是考查课本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因此要认真读题、审题,从试题中获取有效信息,
理解试题的要求和考查意图,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然后把试题与课本中的区域地理案例联系起来,准确地调动和表述知识。

简而言之,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的。

因此解答这类题型要掌握三要点:审题吃透题意,挖掘隐含信息;解题推理严密,依据教材大纲;答题面广点全,紧扣题目要求。

三、创新练习
1.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比甲、乙两幅图中A、B所表示区域的地理特征,填下表。

地区 A B
地形区
气候类型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能源
(2)A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其形成主要原因
是。

(3)A所在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该区域能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乙图C处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年平均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第十五届亚运会开幕式于多哈当地时间2006年12月1日19点开
始。

2006年12月16日,为期15天的多哈亚运会圆满闭幕。

下届运动会将于2010年11月11日至26日在我国广州举行。

(1)填空:图中M是海峡,通过该海峡的主要运输物资是。

(2)简要说明图中N地区年降水的特点和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示地区棉花种植的条件。

(4)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第十五届亚运会举办的城市名称。

住在佛山的小张要观看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全过程,至少要在北京时间日时打开电视。

(5)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亚运会都选在冬季举办,仅从地理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荒,植被破坏。

(3)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使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广阔;山西省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较好的条件。

(4)C处位于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C处位于我国湿润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2.(1)霍尔木兹石油
(2)降水量比其它地区多且地区差异较大 N地主要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区影响降水充沛,而山地地形相对高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分异明显。

(3)有利条件: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土质较好(沙质土壤);不利条件: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来得早或晚、风力强或弱,会造成涝灾或旱灾。

(4)(填城市名称略) 2日0时
(5)多哈为热带沙漠气候,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都气温高,而冬季气温温和,且降水少,有利于运动会的正常进行。

注:该文发表于发表与广东教育刊物《高中》2007年第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