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与消费行为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与消费行为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与消费行为专题调研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家庭资产配置偏好 (6)一、家庭资产构成 (6)二、家庭资产配置四大趋势 (7)1、趋势一:基础资产占比降低,增值资产占比提升 (7)2、趋势二:实物资产占比下降,金融资产占比提升 (8)3、趋势三:房地产占比下降 (9)4、趋势四:居民部门负债率提升,国际比较中仍处低位 (9)第二节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观念变迁 (11)一、家庭资产配置四大趋势 (11)二、观念决定行为:60后到90后消费观念变迁 (13)1、趋势一:从注重节俭、实用性到追求时尚和品牌 (13)2、趋势二:80后消费信心最高、超前消费意识最强 (14)三、消费结构升级 (16)1、趋势一: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迁移 (16)2、趋势二:由生产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迁移 (17)3、趋势三:互联化、移动化成为新的风向标 (18)4、趋势四: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理念深入 (20)第三节资产配置优化及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受益行业 (22)一、医疗保健 (22)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现状 (22)2、新人口结构+新健康观念打开医疗需求 (23)(1)哑铃型人口结构下的医疗需求 (23)(2)“无病强身”:全民健康意识待提升保健需求 (25)二、教育 (26)1、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26)2、家庭结构及人口结构下的教育需求及市场空间 (27)(1)家庭教育观念及新生儿增加带来的教育支出 (27)(2)人口结构倒逼下的成人教育市场空间 (29)(3)“留学潮”下的商机 (30)三、金融保险 (32)1、理财需求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32)2、养老、健康问题打开商业寿险空间 (33)四、休闲旅游 (36)1、我国休闲旅游市场现状 (36)2、休闲旅游消费市场空间 (36)(1)收入水平提升及政策支持刺激旅游消费需求 (36)(2)在线旅游引领新风尚 (37)五、体育与文化传媒 (38)1、“全民健身”浪潮下的体育产业 (38)(1)体育产业 (38)(2)政策也给予体育产业大力扶持 (39)(3)体育用品 (40)(4)体育赛事 (41)(5)健身产业 (41)2、文化传媒新机遇 (42)(1)动漫产业 (43)(2)手游产业 (44)图表目录图表1:居民部门资产配置结构 (6)图表2:三大层次资产配置 (8)图表3: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占比 (8)图表4:房地产占比下降 (9)图表5: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负债/GDP) (9)图表6:居民部门杠杆率国际比较(2014年) (10)图表7:消费对GDP贡献率 (11)图表8: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占比 (12)图表9:消费者信心国际比较 (12)图表10:各年龄段品牌偏好比较 (13)图表11:各年龄段消费注重点比较 (14)图表12:各年龄段消费信心比较 (14)图表13:各年龄段消费意愿比较 (15)图表14: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16)图表15:奢侈品消费国际比较 (17)图表16:三大产业规模(单位:亿元) (17)图表17: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 (17)图表18:网上零售额增长迅猛 (18)图表19: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 (19)图表20: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比重 (22)图表21:2011年主要国家人均费用及占GDP比重 (23)图表22: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 (24)图表23:哑铃型人口结构下的医疗需求 (24)图表24:消费者最关注事项及第二关注事项 (25)图表25:我国健康检查市场体检总量 (26)图表26:我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 (27)图表27:2015中国父母与孩子年龄分布情况 (28)图表28:80后/70后/60后家长教育特征 (28)图表29:我国幼儿早教市场规模 (29)图表30:我国人口抚养比 (29)图表31:我国历年出国留学人数(万人) (31)图表32:出国留学部分预算 (31)图表33:我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规模 (32)图表34: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资产超过1000万) (32)图表35:我国商业健康险规模 (33)图表36:我国社会保险与商业寿险规模(亿元) (34)图表37:我国寿险业收入规模及增速 (34)图表38:我国2020年寿险行业规模测算 (35)图表39: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36)图表40: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 (37)图表41: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及收入 (37)图表42:体育产业产值占GDP比重(2012年) (38)图表43:公共财政支持体育产业发展 (39)图表44:体育制造产业市场增速 (40)图表45:娱乐与传媒行业市场规模 (42)图表46:电影产业市场规模 (43)图表47:动漫市场营业收入(亿元) (43)表格目录表格1:家庭资产负债表(2004-2014,单位:十亿) (7)表格2:家庭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 (7)第一节家庭资产配置偏好家庭财富配置可大致分为基础、保值、增值三个层次。

近年来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呈现出几个重要趋势:首先是基础层资产占比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增值层占比的提升。

其次,变现能力较弱、保障属性较强的实物资产占比下降,而流动性较高、增值属性较强的金融资产占比提升。

其中,作为重要固定资产的房地产占比随行业周期步入下行轨道。

最后,居民部门杠杆率逐步提升,但在国际比较重仍处地位。

由此可归纳近年来我国家庭在资产配置方面的偏好趋势:更关注资产增值、更关注流动性、更充分利用杠杆。

一、家庭资产构成家庭资产配置按照性质及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层最为宽松稳健,旨在保障基本家庭生活所需;中间的保值层风险、回报居中;增值层为收益相对较高的进取型投资产品。

图表1:居民部门资产配置结构数据来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根据家庭资产负债表,家庭资产可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将各项目与理财金字塔层次对应分析我国家庭资产配置偏好的趋势:表格1:家庭资产负债表(2004-2014,单位:十亿)数据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表格2:家庭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数据来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二、家庭资产配置四大趋势1、趋势一:基础资产占比降低,增值资产占比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构成中,2004年至2014年,作为家庭生活必需品的基础层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由72.1%下降至65.8%,保值层资产占比由25.5%降至20.2%,而增值层资产则由2.4%大幅提升至14.0%。

图表2:三大层次资产配置数据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2、趋势二:实物资产占比下降,金融资产占比提升实物资产多为基础层资产,投资属性较低、变现能力慢。

金融资产处于保值层、增值层,变现速度快,反映家庭的收益需求。

2004年至2014年,实物资产占比由66.1%降至59.3%,金融资产占比由33.9%提升至40.7%。

二者比例相对变化反映了家庭对流动性、收益性的要求提升。

图表3: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占比数据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3、趋势三:房地产占比下降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变化以及资本市场上升势态的明确,我国家庭财富配置上,房地产占比逐渐下降,2014年降至53.8%。

原因之一在于投资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不仅金融市场投资工具不断丰富,实物领域的另类投资(如高端红酒、艺术品、手表等)也受益于高净值人群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在财富配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图表4:房地产占比下降数据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4、趋势四:居民部门负债率提升,国际比较中仍处低位居民部门债务杠杆(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在09年时有较大提升,2011年之后恢复低增长速度,整体负债率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36%。

这一方面反映居民合理运用负债的意识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居民金融资产上的配置比重加大,投资工具日益多元化。

图表5: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负债/GDP)数据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而从国际比较上看,中国的居民杠杆率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绝对低位。

而随着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尤其是负债工具的不断丰富,辅之以负债消费意识的大趋势,居民部门杠杆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图表6:居民部门杠杆率国际比较(2014年)数据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第二节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观念变迁近年来,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50%以上的水准,位列三驾马车之首。

居民消费作为家庭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构成的重要组成部门,价值愈加凸显。

从代群上看,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相比于父辈,在消费行为上降低了对实用性的考量,而更加注重时尚与品牌。

同时,年轻一代体现出更高的消费信心。

在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首先,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占比显著降低,发展型消费占比提升。

第二,生产型消费更多让位于服务型消费。

第三,传统行业消费增速面临瓶颈,消费趋向多元化而使新兴行业收益。

第四,互联化、移动化成为当代消费的重要特征。

第五,智能、绿色、健康、安全四大概念开启未来消费新蓝海。

一、家庭资产配置四大趋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绝对的推动作用。

消费刺激了经济需求,一方面刺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资金的流通,同时能推动社会市场,提供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

千年初,我国消费对GDP贡献率居于高位,08年起跌破50%。

在经过几年低潮之后,2012年消费对GDP贡献重新突破50%,且近两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细分来看,城镇居民消费占比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占比下降,2014年二者占比分别为77.5%和22.5%。

图表7:消费对GDP贡献率数据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表8: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占比数据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规模达24.29万亿,近10年来年复合增长率为10.22%,近5年来年复合增长率为13.91%,近5年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

若预计未来几年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则至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市场规模将达47.95万亿。

大消费市场趋势逐渐明显,若GDP保持7%的增速,至2020年,消费对GDP贡献将始终维持在50%以上。

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国民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

我国近年来消费者信心远超全球平均而居于高位,则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望继续放量。

其中尤以年轻人更为自信。

中国30岁以上消费者信心指数110,30岁以下消费者信心指数113;全球数据则分别为94和102。

图表9:消费者信心国际比较数据来源:尼尔森《2015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及消费趋势》,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二、观念决定行为:60后到90后消费观念变迁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下,对消费者行为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