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名称经济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OO 年月目录摘要 (1)文献综述 (1)1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 (2)1.1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宏观现状 (2)1.2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微观现状 (2)2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3)2.1国内生产总值 (3)2.2消费者价格指数 (5)2.3居民可支配收入 (7)3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实例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8)3.1江西省居民消费水平概况 (8)3.2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9)4政策性建议 (11)5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
在全球经济陷入困惑泥潭的时候,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人们的消费模式也由生存型消费为主的消费模式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为主的消费模式转换,但是期间肯定会存在政策的盲目性,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这一问题,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主要因素,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以及统计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这三个因素进行分析和简要描述,最后进一步给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可行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经济模型分析相关对策文献综述:1.包雪梅廖宜静(2010)《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分析》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地阐述了导致低消费的成因,并对扩大消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尹凤荣、王文永(2007)《我国消费现状分析》一文通过对生存型、享受型以及发展型消费模式的分析,剖析了我国目前消费形式的现状和消费,并提出引导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3.国家统计局(2011)《中国统计年鉴》4.朱江、田映华、孙全(2003)《我国居民消费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一文从协整理论出发,对我国居民消费与GDP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深入探索经济变量数据间的内在关系,发现两者间存在动态均衡关系,比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更能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形成有效预期。
5.李致平、荣晨(2011)《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一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目前的物价水平、贫富差距等因素对消费水平有一定的约束效应。
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控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6.王长坤,喻永红(2008)《当前居民消费水平与物价变动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的观点是居民消费需求的起伏与物价变动的趋势、周期基本一致。
居民消费支出缓慢的增长,物价水平也会随之下跌;反之,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年份,物价也必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指出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增幅这两条波动曲线的运行趋势大体一致。
通过分析,说明了物价上涨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7.张海燕、周娜(2011)《CPI指数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CPI指数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发现黑龙江省的CPI指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居民依然感觉到物价过高。
利用相关数据对这一矛盾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CPI指数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有限的结论,要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是要以提高黑龙江省居民的收入为关键。
8.John Maynard Keynes(1930)《A Treatise on Money》凯恩斯在《货币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但是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则是上升的。
9.詹姆斯·杜森贝利《收入、储蓄和消费理论行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了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他认为,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率,但是短期中,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收入增加时低收入者的消费会赶上高收入者的消费,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
杜森贝利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这种特点叫“棘轮效应”。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
10.江西省统计局(2011)《江西省统计年鉴》11.敖琪(2010)《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以辽宁为例》一文中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各个因素探讨居民消费水平变动趋势,进而采取有效符合实际的措施拉动消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措施。
以辽宁省为例,先找出影响因素,有辽宁省的GDP、CPI、人口数,然后用计量经济法去检验最后得到最优模型,知道了这三个因素都对消费水平有影响,其中GDP的影响最显著,只有发展好了GDP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才能更好的拉动经济的增长。
12.米尔顿·弗里德曼《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永久性收入。
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永久性消费。
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现期收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等;而永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
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什么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该是三年。
一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现状1.1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宏观现状伴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GDP高速增长,居民消费却一直处于低水平,这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经济现象。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个金融市场,并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产生了巨大影响,扩大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立足点。
刺激内需扩大消费是根本举措,随后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目标重点。
2009年以来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措施,但是收效不是很明显,消费率的降低在近几年甚至有加剧的势头。
目前我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正处在平稳回升的基本状态和关键时期,宏观经济也正逐步走出衰退的阴影,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已初步凸显。
其中消费的作用不可低估,增幅虽比去年有所回落,但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之下,还是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1.2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微观现状居民消费率是衡量居民消费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合理的居民消费率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1】。
我国居民消费率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其中主要由于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已基本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具体体现在:第一,交通通讯消费上升;第二,文化教育消费上升;第三,旅游娱乐消费上升;第四,保健养生消费上升。
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所占比例越大,同时表明某国或者某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人民越富裕【2】。
但是整体上比较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来说差距依然很大。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2.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直接相关。
国民收入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整体经济活动越好,国内生产总值越高,那么国民收入越高。
如果一个国家总人口不变,在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人均国民收入就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购买力上升,消费水平随之提高。
相反则人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平随之降低。
表1:我国2000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及分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3】。
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加,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2000年的4倍多,表明了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收收入不断增加,从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
表2:我国2000年—2010年居民消费情况表及分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3】。
有表2中可以看出2000年—2010年居民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结合表1可知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得益于我国经济的的迅猛发展,过门收入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平的提高。
但是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城乡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由表1和表2结合可知从2000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数值表3由表3可得出2000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的回归方程为一元线性方程,此模拟回归方程为:Y=86.02X-53683.1。
朱江、田映华、孙全在其文章通过研究来分析消费模型中居民消费和GDP的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存在误差项,自动地调整消费与经济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更好地纳入了短期和长期的信息【4】。
我们不但根据该模型从过去的经验中提取信息以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能从社会信息中提取了全部信息,形成短期有效预期。
2.2 消费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物价指数) 是政府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数据。
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
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居民消费价格作为衡量国家通货膨胀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价格的频繁波动,不仅会给普通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保持价格基本稳定成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引起价格波动的原因有很多种,市场需求的变动、供给因素的变动、还有整体经济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而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不仅可以反映国家市场经济的冷热情况,也可以指导这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
表4:我国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统计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3】。
2011年各部分比重最新调整为:1、食品31 .79% ,2、烟酒及用品3.49%,3、居住17.22% ,4、交通通讯9.95%,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64%,6、衣着8.52%,7、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64% ,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居民居住的消费价格指数仅次于食品,由此也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全国各地都在开发建造房屋,但是房屋价格却一直在上涨,居民用于居住的消费也随之提高,并且变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房地产行业的高速甚至是超速发展到底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我还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居住这一基本消费变成居民消费的主要消费方向将势必会减少居民在其它方面的消费,从而制约和限制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