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季脾脏的养生 含祛湿方法

四季脾脏的养生 含祛湿方法

四季脾脏的养生
六、脾脏保养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起居
1. 注意腹部保暖。

兜肚的作用:上护脾,下护胞宫,中护肚脐。

2. 避免久住湿地。

脾怕湿。

3. 坚强肌肉锻炼,减少脂肪量。

有氧和无养相结合,减肥和塑形相结合。

肌肉锻炼起来,整个能量代谢就流畅很多,它会消耗的干干净净。

4. 避免久坐。

姿势不端正,伤肌肉,脾主肌肉,所以久坐也伤脾。

5. 不要伤肝。

伤肝变伤脾。

归脾丸——针对脾虚,气血不足。

治疗过度思虑,劳伤心脾。

症状:无食欲、面黄、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涣散、腹泻。

(2)饮食
1. 不要暴饮暴食,三餐按时,早餐一定要吃。

2. 不吃太热太冻食物。

过热坏食道,过冻伤脾脏。

“热无灼唇,凉无冰齿”。

3. 科学进补。

进补要问脾。

要补可以,但先要问问脾同不同意,能不能受得了。

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舌苔老是干干净净,大便老是畅畅通通,那就没问题。

1、最好的载体——粥。

2. 最认可的烹调状态——炖、蒸、熬、慢火焖,煲。

3、最讨厌的烹调状态——煎、烤、炸、烧、膨。

4. 减少盐的摄入和少吃酸性的食物。

(3)药物
1、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2、香砂养胃丸和陈夏二君丸。

3、去脾湿化痰的“二陈汤”——陈皮,陈半夏。

4、补脾胃的食物。

山药、薏米、陈皮、南瓜、莲子、猪肚。

5、去脾湿的食物。

赤小豆、鲫鱼、薏仁、白萝卜。

6、少用清热解毒、抗生素、滋补阴柔的药物。

(4)经络
足三里、神阙(中焦——治疗消化道病)、摩腹、腹式呼吸(一可增加阳气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除。

二还能附带肠胃按摩)。

5)去脾湿的食物
温性食物:南瓜、大葱、洋葱、大蒜、韭菜、胡罗卜、生姜、柑桔、橙、莲子、沙糖、大枣、葡萄、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牛肉、鸡肉、鸭肉、鹅肉、虾、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薏米和红豆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建议每天用薏米和红豆煮水,得到的水可当水饮用,剩下的薏米和红豆可当饭吃掉,平时多吃山药,也可用水泡点黄芪片喝。

平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进行运动和锻炼。

1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一、山药薏米芡实粥。

山药性甘平,气阴两补,是培补中最平和之品,可健脾补虚,滋阴利湿,建议选择新鲜的山药,如果到药房买,建议用干燥后的生山药为佳。

薏米,主要的功效在于健脾祛湿,补肺化痰,和山药同用,相得益彰。

芡实,和莲子差不多,同属莲花科,味甘、涩,都有健脾止泻作用,因其甘能补脾。

但芡实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它可以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

这三种食材可以说是同气相求的好兄弟,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同时又各有侧重。

有不方便做在家熬制的朋友可以将三种打成粉(超市既有),平时煮粥加几颗红枣即可。

注:胃寒可去掉薏米;胃热可去芡实换白扁豆,或偶尔换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

另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打造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夏天酷热以小枣为佳。

当然山药也可以单独来吃,比如蓝莓山药,蒸山药,煲汤等。

如有人喝了此款粥感觉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中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过一会就会舒服多了,几日之后就没有没有腹胀难以消化之感。

二、食不过饥饱,夏不贪凉食。

现代人十个人有7个脾胃有问题多是饮食不
计而造成的,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还有一些是减肥的人群疯狂的节食,再疯狂的暴食,久而久之吃坏了脾胃,依仗自己年轻,身体好,丝毫不在意是否会影响健康,是否给自己带来什么健康隐患,过了三十岁之后就会逐渐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方知调理,其实防范永远比治疗更为方便更有有效。

尽量做到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不因减肥节食。

另外夏季人体温度很高,人们常常在满头大汗时,恨不得拿个冰块吞进肚里,于是大量的吃冰镇时间过长的西瓜,冷饮,冰激凌等,这样就使胃部受到强冷的刺激而造成胃部急剧冷缩,胃肠道血管壁就会突然紧闭收缩,造成一胀一缩的刺激,如果是吃热的食物同时,喝冰镇的饮料,啤酒更会加剧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脾胃受损,出现了脾胃虚弱症状。

西瓜和冷饮等在冰箱储存不能超过2个小时,比室温凉一些就行,还有就是不要吃的过多,冰淇淋等在嘴里含一会再咽下,也会缓解的多。

三、经常喝碗补血益气的牛肉西红柿汤牛肉为补血益气的佳品,
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切莫因为怕胖就放弃吃肉,牛肉绝对是你上好的选择,不仅因为含铁超高可以补血,还因为牛肉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

而牛肉与西红柿可以说是绝配,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补血效果加倍,还可以降油脂,平衡酸碱。

同时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也可以得到最大的释放,帮助女性抗衰老,防晒,美白。

另山药薏米芡实粥未必要每天三餐都喝,一周内喝几次就好,比如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喝同样的,一周选择2次3次都可以,其他的时间可以经常变换其他的粥品。

七、脾虚两种状况。

(1)脾虚湿盛。

症状——皮肤油腻,痤疮厉害,局部囊肿,老睡不醒,常打呼噜并流口水,下体沉重郁胀不想动。

大便烂粘,体形发胖,有肚腩。

食疗法——去脾湿的食物。

赤小豆、鲫鱼、薏仁、白萝卜。

(2)脾虚气血虚弱。

营养来源不足,失养为主。

症状——食欲下降、肚子胀、气往上顶、大便无力、面部和四肢肌肉松弛,面色委黄、口唇颜色淡、头晕、轻微耳鸣、失眠多梦。

去脾湿的食物
大夫您好:我的舌头肿了很长时间,舌边有齿痕,看过中医说是脾湿所导致。

请问大夫吃什么中成药可以治疗,吃什么食物能去除脾湿呢?中医告诉我吃辣椒,可我不能吃。

您好: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脾湿脾虚的症状,如何调养脾湿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

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

下面我们看看脾湿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及时作出判断,并且有效调养脾湿。

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分类:
一、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二、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调养脾胃的方法:
1、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