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养生食谱集从人类得生命开始以来,盘古开天地,无论就是君王还就是百姓,都十分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
在一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到,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中医四季养生得理论与方法极其丰富,但其要旨不外乎就是顺时养生。
自然界阴阳五行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得运动就是相互收受通应得,《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指出一年四时寒热温凉得变化,就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消长所形成得,例如冬至一阳生,由春至夏就是阳长阴消得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之冬就是阴长阳消得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
四时阴阳消长得变化造就了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规律•《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就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视与生就是延长生命、不易衰老得意思。
为何能延长生命呢?就是因为避邪不至一一病邪不能侵袭,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得结果,也可以说就是养生长寿得法宝.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也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说明人体五脏得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得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春季养肝春季万物荫生,正就是调养身体五脏得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得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养肝也就是如此。
现介绍春季养肝得几种方法.•推荐食疗方1. 以脏补脏,鸡为先。
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它动物肝脏补肝得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用法就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
此外,老年人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2.以味补肝,首选食醋。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
肝阳偏亢得高血压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温水冲淡后饮服:也可用食醋泡鸡蛋或醋泡黄豆,食蛋或豆,疗效颇佳。
平素因气闷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冲服,能迅速止痛。
3 .补肝血、食鸭血.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就是中医常用得治疗方法。
取鸭血100克,鲫鱼10 0克,白米10 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这也就是肝癌患者得保肝佳肴之一。
4。
舒肝养血,菠菜为佳蔬.菠菜为春天得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滋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得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5、茄汁青鱼片:青鱼补肝明目,养胃健脾。
适用于久病体虚、神经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肾炎。
6、素焖扁豆:扁豆被誉为春季首选健脾与胃得素补佳品,尤其适用于老人、孕妇、乳母,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服食。
7、韭菜猪肝汤:韭菜性温辛香,春天吃最能助益阳气,以其配猪肝可补养肝血。
适用于肝病、夜盲症、便秘等病患。
8猪肝绿豆粥: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 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得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再加调味品。
此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得体弱者.9、益肝祛寒粥: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能益肝补脾, 养胃滋肾,为春季进补佳粮。
此粥适用于肝肾虚损,妇女产后体虚.夏季(立夏到小暑)养生养心夏季就是心得主季,夏天心气最旺,同时心也就是最脆弱得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心病。
暑为夏季得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
中医认为,夏季就是阳气达到最高峰得节气,而心脏又就是属阳得,所以在夏天保养好心脏就是最关键得。
现在介绍夏季养心得方法。
•推荐食疗方1. 生姜山药大枣:鲜生姜8克、山药30克、粳米1 5 0克。
将生姜、山药洗净切碎,与米同煮成粥食用。
具有温胃化痰得作用,对夏季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得作用。
2. 胡萝卜栗子粥:新鲜胡萝卜50応栗子20克、粳米200克。
胡萝卜切成小片,与栗子、粳米同煮。
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熬。
具有健脾与胃得作用,对夏季腹胀、食欲不振有一定作用。
3. 党参灵芝茶:党参1 5〜30克、灵芝10克、陈皮3克一起煎汤饮用.可以治疗夏季脾虚,食欲不振,四肢肌肉乏力等症。
4、绿豆粳米粥:绿豆6 0克,粳米10 0克。
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再与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
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得作用,特别适合老人与儿童食用。
5、西瓜皮粥:西瓜皮1 0 0克,大米5 0克。
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
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与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6、姜汁牛奶:300毫升鲜牛奶加3〜5毫升生姜汁,蒸适当时间后饮用,可以治疗夏季胃痛、呕吐、暖气等脾胃不适得症状.7、苦瓜菊花粥:苦瓜1 00克,菊花5 0克,粳米6 0克,冰糖适量。
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
粳米与菊花洗净,二者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水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得辅助食疗.忌同时食用湿燥、麻辣、厚腻得食物.长夏之季(小暑到立秋)养脾长夏,则就是人体五脏之一得脾脏与其相应,长夏脾气最旺,同时脾也就是这个季节最脆弱得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脾病。
长夏最大得特点就是湿气太重,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就是湿邪得病理特征。
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
因此,长夏应预防湿邪侵犯脾胃得功能。
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得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应“温饱,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
•推荐食疗方1、冬瓜扁豆汤:冬瓜500克、山药3 0克、扁豆30克。
将冬瓜、山药洗净切碎,与扁豆同煮,先用旺火煮熟,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
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清暑得作用。
2、鲜藕百合粥:新鲜莲藕50 0克、百合15克、粳米20 0克莲藕切成小片,与百合、粳米同煮。
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熬. 功效: 清热生津,健脾与胃作用。
3、苦瓜拌麻油:苦瓜3 00克.切片炒熟后,调味加小磨麻油食用。
可以治疗长夏食欲不振、颜面暗疮等。
4、白胡椒酿红枣:红枣5 个,白胡椒10 粒. 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 然后在每个已去核得红枣内放入白胡椒 2 粒,待煮饭时, 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 功效:温中补脾, 暖胃止痛。
适用于寒性胃痛。
5、姜汁牛肉饭:鲜嫩牛肉75克,姜汁适量,大米120克,糖、酒适量。
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2h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得胃痛患者。
秋季(立秋到立冬)养肺秋季就是肺得季节, 秋天肺气最旺,同时肺也就是这个季节最脆弱得脏器, 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肺病。
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 人得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 于就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等现象,这就就是秋天得主气——燥。
“润燥" 就是秋季养肺得大法,要选用滋阴润燥、补养肺气得食物与药物。
秋季气温渐凉,气候干燥,干燥得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得水分在 6 0 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得补水量要多。
秋燥容易伤及人得肺脏, 耗伤人得肺阴,使人出现口咽干燥, 咳嗽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根据燥者润之、滋阴润肺得补养原则, 采用具有干润作用得食物与药物进行补益。
选用得食物与药物包括梨、甘蔗、木耳、香蕉、蜂蜜、百合、天冬、麦冬、沙参、银耳等. 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以使肺脏安度金秋。
•推荐食疗方1、玉竹焖鸭:鸭肉300克、玉竹30克。
加水炖熟后,调味喝汤吃肉。
有滋阴润燥减轻秋燥得作用。
2、芡实山药粥:芡实30克、山药5 0克、粳米200克。
将三者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熬。
功效: 收敛涩精、健脾补肺。
3、百合麦冬白果粥:百合30克、白果15克、麦冬10克、粳米200克。
将其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 改用小火熬。
功效:滋阴润燥止咳, 可用于秋季燥咳.4、甜菜叶粥:粳米10 0克、甜菜叶20 0克.将甜菜叶洗净, 切细、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锅中加入约1 000毫升冷水,将粳米放入,用旺火烧沸,加入甜菜叶, 然后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功效:润肺养阴。
5、银耳瘦肉羹:银耳(干) 25克、猪肉(瘦)1 50 克、香菇10克、鸡蛋65克。
银耳去蒂,撕成小朵,放入开水中煮2分钟,捞起,沥干水分;猪瘦肉洗净剁碎;鸡蛋打入碗内,用筷子搅匀; 冬菇浸软洗净, 切粒; 香菜择洗干净, 切末姜切片。
锅置火上, 下色拉油烧热,放入姜片爆香, 加入高汤煮开下银耳、冬菇粒煮10 分钟。
放入猪瘦肉,下盐、生抽、白糖调味,然后用湿淀粉勾芡。
加入打好得鸡蛋液拌匀, 盛入汤碗中,撒上香菜末即成。
功效:提高肝脏解毒能力, 起保肝作用。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6、丝瓜西红柿粥: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 0 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
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
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
功效:清肺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
(患有座疮得人可长期食用)•冬季(立冬到立春)养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寒气笼罩,大地千里冰封,一派阴寒之象,万物皆封藏,人体之阳气亦潜藏于体内。
冬季得调神,当以收敛为就是,使心情处于满足得状态,以保证体内阳气得闭藏,藏神于内。
冬季得调神,当顺应阴盛阳衰得气候变化,符合冬季得变化规律。
中医认为,冬季就是收藏季节,在此季节进补容易为人体所吸收,所以,人们习惯上重视冬季进补就是有一定道理得。
同时,冬季人体得各种活动相对减少,人得新陈代谢也相应缓慢,这种情况下进补,容易见到效果。
冬季应当遵循“秋冬养阴"得原则,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黑枣、乌鸡等具有滋阴得作用,藕、木耳等皆为有益得滋阴食品,可适当选用.•推荐食疗方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 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当归、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骨,洗净切块,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