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A;6、D;7、A;8、D;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BCD;3、ABCDE;4、ABD;5、ABCD;6、ABD(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3、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4、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
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
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五)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第1题】解: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第2题】解:(1)国内生产总值=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 472+96+282+(114-50)=914(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914-96=818(亿元)【第3题】解: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25+[(10-16)+0+(11-8)]+5=27(万元)【第4题】(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159-4381=4778(亿元)(2)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 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3858+889+1124-4778=1093(亿元) (3)国内生产净值==固定资产折旧=4778-589=4189(亿元)【第5题】解:(1)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农业:2300×34%=782(亿元);工业:9221×75%=6915.75(亿元);建筑业:1005×70%=703.5(亿元);运输业:540×50%=270(亿元)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2300+9221+1005+540+3270-(782+6915.75+703.5+270+817.5)=6847.25(亿元)(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6847.2/16336=41.9%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二)(第三~五章)一、单项选择1、D;2、B;3、D;4、C;5、A;6、C;7、B;8、C;9、B ;10、B;11、C;12、B;13、D;二、多项选择1、ABCE ;2、ACD;3、ACD;4、ABCDE;5、ABC;6、ABC;7、ABDE;8、CD;(三)名词解释1、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的数量表现,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收入分配是指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
分为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
3、国民收入是指国内各机构部门原始收入之和。
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称为国民总收入(过去的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原始净收入之和称为国民净收入。
从含义上看,国民收入是指该国民经济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入。
4、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
由于考察标准不同最终消费有两种定义:一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发生为标准,定义为最终消费支出。
它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
二是以消费对象的实际获得为标准,定义为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实际获取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5消费率6、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7、固定资产是指可在生产中被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的生产资产。
存货又称库存,是指生产单位所持有的各种存货,包括材料和供应库存,在制品库存、制成品库存和转卖货物库存等。
贵重物品是指持有者作为价值储存手段而持有的货物,包括贵重金属、珠宝、艺术品等。
8、货币黄金是货币当局及受其有效控制的其他部门做为金融资产和外汇储备组成部分而实际持有的黄金。
特别提款权是指货币当局持有的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储备资产,它们做为一国的国际货币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但不表现为任何一方的负债。
(四)简答题1、答: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有:(1)生产的技术水平;(2)产出的结构;(3)价格水平。
2、答: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是常用的几个国民经济总量指标,三者间关系可由下述关系式表示: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性转移收入净额3、答:(1)经常转移一般数额较小,大都经常地和有规律地发生,影响交易双方当期收入和消费水平。
(2)资本转移数额较大,不经常和有规律地发生,影响交易双方资产量的变化,接受方是处于投资目的。
4、答: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指人们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生活需要的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购买货物和服务支付的价值。
其考察标准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的发生为原则。
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实际获取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其考察标准是以消费对象的实际获得为原则。
5、答:公共消费由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组成,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其中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是主要部分。
(1)按照职能划分,公共消费支出包括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和福利、体育和娱乐、文化等方面。
(2)从受益对象考虑,公共消费支出要区分为用于居民的和用于公共服务的两部分。
6、答:生产资产又称可再生资产,是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存在的资产,由各年未被消费的产出积累而成,当其消耗或毁损后,可由生产过程再次复制。
生产资产可进一步区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类。
7、答: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并影响到交易者双方或一方资产负债存量的转移。
资本转移包括下述内容:(1)资本税缴纳;(2)政府对各机构单位或国外拨付的用于这些单位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和实物;(3)其他资本转移。
(五)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第1题】解:(1)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中间消耗=9085+42262+9853-(950+1950+441+4068+23140+3480+120+2100+931)=24020(亿元)(2)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0963.042262406821212===X x a解:(1)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50+〔(500+50+100)+250〕-300=650(亿元)(2【第3题】解: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支出=180-(60+9.8)+1.3-20=91.5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91.5+0+35.1=56.4【第4解: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800+15000+2100-600+7050=26350(亿元)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6350-60=26290(亿元)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折旧=26290-2800=23490(亿元)【第5题】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4000-11000-30=2970 (亿元)解:(1)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4800-2950=1850亿元(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1850-1000=850亿元(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660+300+80)-850=190亿元(4)居民金融帐户单位:亿元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三)(第六~八章)一、单项选择1、A;2、D;3、A;4、B;5、C;6、B;7、D;8、B;9、C;二、多项选择1、ABCD;2、CDE;3、ABD;4、ACDE;5、ABC;6、ABCD;(三)名词解释1、现行市价法也称销售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需要估算的资产负债与其他同类型资产负债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被估资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