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 辛弃疾 和辛派爱国词人
辛弃疾,原字坦夫, 辛弃疾,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 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 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 稼轩居士, (今山东济南)人。 今山东济南)
第一期(1140-1162)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 第四期(1203—1207) 晚年再起, 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
意象的转换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至柳永、张先、苏轼而为之一变, 至柳永、张先、苏轼而为之一变,他们开拓创造出 与文士日常生活、 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 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 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 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 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辛弃疾本就是一个军 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 人,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刀枪 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 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意象 就自然呈现于笔端。 就自然呈现于笔端。稼轩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 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2、对皇帝的不满和对投降派的愤怒谴责。 《摸鱼儿》: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水调歌头》: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 北有神州。 《贺新郎》: 叹夷甫诸人清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水龙吟》: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 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 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来前。老子 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 喜睡,气似奔雷。 《卜算子》: 盗跖倘名丘,孔子还名跖。跖圣丘愚直 到今,美恶无真实。
1175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负责平定赖文政率领的茶商叛乱。任职湖南 期间,辛弃疾建地方部队“飞虎军”,“雄 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宋史·辛弃 疾传》) 淳熙七年(1180),任江西安抚使 时因“用钱如沙石,杀人如草芥”被劾罢官。 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辛弃疾基本上 是在闲居中蹉跎岁月、消磨时光。
“以文为词” 以文为词”
1、散文句式俯拾皆是
为了更明白地表达思想感情,直接 对抗金事业起鼓舞推动作用,使词的创作 更彻底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由于现实政治的压抑,辛弃疾积愤 于心,需要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情感。 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主张时。
《水调歌头》: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 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往来莫相猜。 《千年调》: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 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 们,得人怜,秦吉了。 《贺新郎》: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 富贵千均如发。
辛弃疾15岁、18岁两度赴汴京考试, 其实是受祖父之托前去探听金人虚实。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 主完颜亮率60万大军发动南侵战争。 21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组织了两千 人的义军起事,随后带领这支义军加入太行 山耿京的大部队。后来,辛弃疾向耿京建议 与南宋取得联系,南北呼应。
洪迈《稼轩记》:“壮声英概,懦 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南渡后,辛弃疾历任江阴签判、建 康通判等职,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和 《九议》。 乾道六年(1170)、淳熙元年 (1174),皇帝两次召见辛弃疾。尤其是 后一次,辛弃疾得到宰相叶衡的特别赏识, 开始出任地方要职。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 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 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稼轩不平之鸣,随 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 语。
◆辛弃疾与陆游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始终把洗雪国耻 洗雪国耻、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始终把洗雪国耻、收 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 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 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 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他作为一个具 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 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 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 出于一腔热情; 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 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 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 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他的思 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 他的理想, 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 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 的共同心愿, 自我完成的志向 的志向。 上自我完成的志向。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 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 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 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大声镗鞳,小声铿輷,横绝六合,扫 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 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 倚声家为变调,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 立一宗,迄今不废。
张炎《词源》卷下: 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 沈义父《乐府指迷》: 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 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 郁孤台下清江水, 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 西北望长安, 怜无数山。 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 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 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兵分 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 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 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 追高宗,直捣福建。 追高宗,直捣福建。
◆辛弃疾与苏轼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 开朗著称,但不同的是: 开朗著称,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 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 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 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 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 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深沉的平静, 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 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弃疾总 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 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主观 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 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 辛词的一大特 色。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 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 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 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 宋朝迁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 宋朝迁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 现志愿的机会, 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 难酬的苦闷与忧愤。 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 了这种情感, 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 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声声慢》说: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稼轩词的主题 1、对中原的怀念和收复失 地的决心。 地的决心。 水龙吟》 《水龙吟》: 长安父老, 长安父老 , 新亭风 可怜依旧。 景,可怜依旧。 贺新郎》 《贺新郎》: 问渠侬, 神州毕竟, 问渠侬 , 神州毕竟 , 几番离合? 几番离合? 满江红》 《满江红》: 长安正在天西北。 长安正在天西北。
(一)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 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 (二)以文为词、用经用史,典故 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的大量使用。 以文为词: 的大量使用。1、以文为词:将古辞 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 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 移植于词, 西江月》 移植于词,如《西江月》。2、用经 用史, 贺新郎》 用典。 用史,如《贺新郎》。3、用典。 亦刚亦柔、 (三)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多样 化风格。 化风格。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 村生活的小令词, 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 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 丽柔美之感。 西江月 夜行黄河道 清平乐》 茅檐低小)、 中》、《清平乐》(茅檐低小)、 鹧鸪天》 陌上柔桑 陌上柔桑)等 《鹧鸪天》(陌上柔桑 等,都是这 方面的代表作。 方面的代表作。
宋光宗即位第二年(1191),朝廷 一度起用辛弃疾任福建提点刑狱公事,三年 后再度以“残酷贪饕,奸脏狼藉”罢职。 辛弃疾最后一次出仕是1203年任浙 东安抚使,次年改任镇江知府,1205年被罢 免。 43岁到53岁,56岁到65岁,辛弃疾 都被迫闲居,偏偏辛弃疾又矢志不忘北伐大 业,人生的悲剧因此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