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退化(未受精) 白体形成
排卵周期的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正、负反馈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长、短反馈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 泌的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下丘脑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垂体
垂体促性腺激素FSH LH
卵巢
雌激素E 孕激素P
排卵的内分泌调节
卵泡发育的第一阶段 (月经第1天—排
月经 子宫内膜随着卵巢周期性的变化出
现周期性的脱落、出血
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多在13~14岁之间
特征 暗红色,不凝固,含有血液、宫内膜
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等
月经周期 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 经期 月经的持续时间,多为2~7天 出血量 30-50ml 不超过80ml 经期症状 下腹及腰骶部坠胀感,不影响正
成熟指数(MI)按底层/中层/表层表示
雌激素影响 无底层细胞
轻度影响 表层细胞<20% 高度影响 表层细胞>60%
卵巢功能低落 出现底层细胞
轻度低落 底层细胞<20% 中度低落 底层细胞占20%--40% 高度低落 底层细胞>40%
基础体温测定
定义 BBT是机体处于最基本情况下的体
温,反映肌体在静息状态下的能量代 谢水平
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 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以分为如下3 期
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
早期 5-7日,腺上皮呈立方或低柱状;间质致
密;间质小动脉直、壁薄
中期 8-10日,腺细胞呈柱状,腺体增多、增
长;间质水肿明显
晚期 11-14日,腺上皮呈高柱状;间质细胞呈
星状,相互吻合成网状;小动脉弯曲,管腔增 大
E2 P LH
卵泡闭锁 (follicular atresia)
妇女一生中,仅有400个左右的原 始卵泡发育到排卵,其余绝大多数卵泡 均在发育过程中退化,成为闭锁卵泡。
黄体期
P 、E FSH、LH (最低) 黄体
成熟(排卵后8、9天) 闭锁(未受孕)
E2、P
子宫内膜萎缩 月经
FSH、LH
下一周期
或肿瘤
雄激素测定
来源 卵巢和肾上腺皮质
增高见于
卵巢男性化肿瘤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 两性畸形的鉴别 药物
B超监测排卵
监测时间 从周期第10日动态监测
排卵时间 卵泡直径达18-20mm时为成熟卵泡
,约在72小时内排卵
排卵的声象特征
及单层颗粒细胞层组成
窦前卵泡 (preantral follicle)初级与次级卵泡
分化阶段, 颗粒细胞产生 FSH、E2、T-R 卵泡膜上出现LH-R
窦状卵泡(antral follicle)FSH作用使卵泡液
形成,诱导产生芳香化酶,LH-R
成熟卵泡(mature follicle)
从外向内的结构为
胞角化---表层细胞脱落(排卵后)
宫颈粘液 少量---增加、稀薄、透明(排卵期)
(羊齿状结晶)---少、粘稠、椭圆体
输卵管
E---纤毛细胞生长,发育和收缩 P---抑制上皮生长,减少收缩幅度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基底层 与肌层相连,不受月经周期激素 变化影响,在月经期不脱落
功能层 靠近宫腔,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 周期性变化,在月经期坏死脱落
卵巢分泌的激素
甾体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卵巢多肽激素 松弛素、制卵泡素
甾体激素
基本化学结构 类固醇激素,基本化学成
分为多氢环戊烷烯菲。孕 激素含21-C,雄激素含 19-C,雌激素含18-C。
代谢
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胆固醇
孕烯醇酮
17-a羟孕烯醇酮
孕酮
脱氢表雄酮(DHEA) 雄烯二酮
雌激素测定
雌激素的生理性变化
临床用于监测卵巢功能
判断闭经原因 诊断无排卵 检测卵泡发育 其他:性早熟、妊娠、卵巢颗粒细 胞瘤、肝硬化、化疗等
孕激素测定
来源 卵巢、胎盘和肾上腺皮质 应用
了解卵巢有无排卵 如闭经、功血、 PCOS等 了解黄体功能 观察胎盘功能 探讨避孕及抗早孕药物的作用机制 升高也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常的工作和学习
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产生卵子,排卵(生殖功能) 卵巢功能
合成、分泌激素(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周期(ovarian cycle) 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排卵
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泡闭锁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始基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初级卵母细胞
育成熟(10-19岁)
性成熟期 (sexual maturity) 18岁开始,约
30年左右
绝经期过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 卵巢开始
衰退至最后次月经 40-55岁
绝经后期 (postmenopausal ) 包含老年期
(senility) 超过60岁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天性无卵巢、原发性闭经、初
潮延迟等
性成熟期后 月经过少、稀发、闭经、不孕
前列腺素
H-P 诱发释放G-RH、LH
卵巢 促使卵泡发育、卵巢激素分泌、
诱发排卵、黄体维持和溶解
月经 促使小动脉收缩,加速月经来潮
子宫肌 PGE使非妊娠子宫肌松弛,使妊
娠子宫收缩;PGF使两者均收缩
避孕和抗早孕
卵巢功能的检查
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 基础体温测定 宫颈粘液检查 激素测定 B超监测 子宫内膜检查
阴道细胞学检查
来源 种类
阴道上段和宫颈阴道部,受卵巢 激素影响具有周期性变化,一次 涂片只能反映当时的卵巢功能。 定期连续观察才能正确掌握卵巢 的动态变化 阴道涂片,阴道侧壁上1/3处 宫颈刮片,宫颈外口鳞柱交接处 宫颈管吸片 宫腔吸片 局部印片
常用激素测定
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 催乳素测定 胎盘生乳素测定 雌激素测定 孕激素测定 雄激素测定
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
FSH的周期性变化 LH的周期性变化 临床应用
协助判断闭经原因 测定LH/FSH值 测定LH峰值 诊断性早熟
催乳激素测定
有生物钟的变化,以上午10点取血为准
临床应用 闭经、不孕及月经失调 垂体肿瘤 PRL兴奋试验可以区别是垂体或下 丘脑病变 性早熟、原发性甲低、卵巢早衰、 药物等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rogesterone)
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兴奋性 使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利于着床 使宫口闭合,粘液变稠 抑制输卵管的收缩振幅 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影响FSH、LH的分泌(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
馈) 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BT升高0.3-0.5度 促进水钠排泄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esterone)
来源 睾酮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卵
巢能分泌少量
作用 为雌激素拮抗物
对机体代谢有促进蛋白合成和使 基础代谢率增加的作用
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阴道粘膜 上皮细胞增生,上皮增厚---表层细
性腺轴,主要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 和性功能
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其内分泌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节(如脑细 胞分泌NE能和胆硷能物质,作为神经递影响 下丘脑的激素分泌)
性腺轴的功能调节
神经调节
激素反馈调节
垂体分泌的激素
促卵泡素(FSH) 促卵泡发育和成熟,并在少
量LH作用下,使卵泡分泌雌激素
阴道脱落细胞的形态特征
鳞状上皮细胞
底层细胞 卵巢功能正常者很少出现 中层细胞 表层细胞
柱状上皮细胞
宫颈粘膜细胞 子宫内膜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的成熟过程
细胞由小逐渐变大 细胞形态由圆形变为舟形、多边形 细胞浆染色由蓝染变为粉染 细胞浆由厚变薄 细胞核由大变小,由疏松变为致密
阴道细胞学对卵巢功能的检查
睾酮
17-a羟孕酮 雌酮
雌二醇
卵巢激素的分泌
通过细胞内受体发挥—孕酮,少量雌二醇
间质——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睾酮
和少量的雌二醇及孕酮
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 低值(卵泡开始发育)---高峰1
(排卵前)---下降---高峰2(排卵 后7、8)---明显下降---最低值
黄体生成素(LH) 在FSH协同作用下,促使
排卵,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黄体素
垂体生乳素(PRL) 排卵后,LH分泌,PRL
开始释放,刺激泌乳 FSH、LH由垂体前叶嗜碱细胞分泌;PRL由
嗜酸细胞分泌
频繁的波动性分泌,穿插于一个少量持续的分 泌的背景中
正反馈(postive feedback) 使下丘脑兴奋,分泌性激素增多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使下丘脑抑制,分泌性激素减少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Physiology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妇产 科 欧荣英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胎儿期(fetal period) 受精后9周至分娩前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出生后4周内 儿童期(childhood) 出生4周—12岁左右 青春期(puberty) 月经初潮—生殖器官发
(月经前)
孕激素 分泌增加(排卵后)---最高峰
(排卵后7、8天)---下降---恢复至 排卵前水平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estr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