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1、古希腊的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
错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对3、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
对5、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
错7、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围。
对8、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
对9、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错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
错12、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
对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
对14、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错15、高校教学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
对16、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
错17、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
错18、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
对19、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
错20、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
对1、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
对2、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错3、 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
对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对5、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
错6、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日趋成熟。
()。
对8、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
错9、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
对10、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
错11、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错12、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对14、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
对15、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错16、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
对17、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
错18、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
对19、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对20、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
对1、大学、交通大学、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
对2、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
对5、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
对6、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
对7、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
对8、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
对9、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对12、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
错15、讲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错16、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反映了高等学校关注社会需要、主动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
错17、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
对18、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
对20、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
错4、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
错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
对9、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错10、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
对11、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错13、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14、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
对15、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
错16、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
错17、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
错19、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
对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对8、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
错11、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错13、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
错14、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
对15、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
对16、费希特鲜明地提出了举办高等教育要遵循“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的原则对19、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
对20、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
对3、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对7、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错8、“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错10、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错12、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容狭窄的专门化。
错13、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
错15、高校教学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对16、科学研究是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
对18、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分散性。
错3、教育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朝的“右学”。
对6、教师专业曾是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令人尊敬的四个传统专业之一。
对7、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
错11、“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
对12、教学大纲是高校课程的总体规划。
错15、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
对17、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
错19、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
错20、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对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错11、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
错1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
错14、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错16、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
错9、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
对10、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
错16、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对17、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
对2、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
错8、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
错6、《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对13、课程方向的人文化的要求,反映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重新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特别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容。
对16、“大学科技园”的问世标志着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模式。
错20、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
对3、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
错4、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大学都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
对5、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
错12、教学目标应具体到足以依据它来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
对13、高校课程容的组织形式中,直线式课程优于螺旋式课程。
错14、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
对15、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存在严重冲突,无法相容。
错17、科研成果管理的重点是科研成果的转化。
错1、高等教育就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的教育。
错2、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化的重要涵之一。
对4、我国高校管理变革中出现了“去行政化”的改革动向。
对7、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
错11、高校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对13、校园精神即每一个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学校特定的风气和氛围,是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因素。
对20、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力求做到时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
对14、学年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理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即可毕业。
错20、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
对4、我国需要继续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
对10、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对15、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胡适。
错12、教学计划的编制一般应经历目标的确立与表述、课程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个程序。
对13、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
错16、实施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等级和各级负责的围,明确隶属关系。
错18、科学定编定岗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前提。
对3、依照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
对20、高校教师具有忠诚于所在单位和忠诚于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的双重忠诚的特点。
对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我国汉代的太学。
错5、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
错12、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
错17、国家精品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宽、厚、精、新的原则。
对15、高校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
对16、院校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