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论语十二章教案(详案)-论语十二章教案

11论语十二章教案(详案)-论语十二章教案

11《论语》十二章知识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能力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重点)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1课时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朋-----朋友见-----看见改------改正逝-----流逝知——知道择——选择舍----舍弃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通假字就是用同音字代替本字,一般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大部分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用法名词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例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疆界,边界此为把…作为疆界例6: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形容词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例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到羞耻)例4:世果群怪聚骂。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例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例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下》例7: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

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有时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极其罕见的特例个别动词也有意动用法。

凡人之有鬼也。

——《荀子》“有鬼”,动词“有”是意动用法,“有鬼”表示“认为鬼存在”。

这类用法是极罕见的。

如何区分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

主要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是“使......为王”的意思。

《史记》(司马迁)。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的“凄、寒”是“使神骨凄寒”的意思。

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小石潭记》(柳宗元)。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主要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3.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于我如.浮云(像)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可以为.师矣(做)基本解释基本字义为(爲)wéi(ㄨㄟˊ)1、做,行,做事:为人。

为时。

为难。

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当做,认做:以为。

认为。

习以为常。

3、变成:成为。

4、是:十两为一斤。

5、治理,处理:为政。

6、被:为天下笑。

7、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9、姓。

其他字义为(爲)wèi(ㄨㄟˋ)1、替,给:为民请命。

为虎作伥。

为国捐躯。

2、表目的:为了。

为何。

3、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4、帮助,卫护。

UNICODE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造字法会意Englishdo, handle, govern, act; be手机上查看汉字为的意思,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发送U4E3A 或为即可详细解释基本词义◎为為、爲wéi〈动〉(1) (爲的本义是母猴。

象形。

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2) 假借为“伪”。

做,作,干,搞[do;act;make]我生之初,尚无为。

——《诗·王风·兔爰》子为不知,我将不墜。

——《左传·定公十二年》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

——《管子·枢言》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

——《管子·心术上》为,施也。

又,成也。

——《广雅》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

——《世说新语·巧艺》为之难。

——《论语》。

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

——《论语》人之为学。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推为长。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为之者较少。

——蔡元培《图画》(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4) 制作;创作[make;compose]造作,为也。

——《尔雅》以为乐器。

——《周礼·春官·典同》。

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

——《墨子·节用上》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

——《庄子·人间世》应声便为诗。

——《世说新语·文学》(5) 治理[administer]为,治也。

——《小尔雅》诸葛瑾为豫州。

——《世说新语·排调》(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7) 变成,成为[become]何遽不为福。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

——《世说新语·自新》而改为入。

——宋·洪迈《容斋续笔》(8) 又如:由徒为师(9) 是[be]不为远者小。

——《列子·汤问》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

——《韩非子·喻老》谓为三横。

——蔡元培《图画》(10) 又如:十尺为一丈(11) 学习,研究[study]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

——《韩非子》(12) 种植;营作[plant]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

——《战国策》(13) 设置;建立[establish]。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14) 使[let]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易·井》(15) 以为;认为[think;bilieve;consider]为汝多智。

——《列子·汤问》惊为生人。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