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导学案
一、进入新课
1:A. 母亲扑过来要哭了。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A.奶奶突然帮我求情了。
B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问题探究:
1、此2组片段的B组句子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2、比较一下, B组句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二、明白概念:什么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妙处: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揭示。
想一想,下列语言表达哪一句是合情合理的:
1、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
3、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4、小花对老师说:“我要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
5、心爱的小狗丢了,小强说:“我的小狗不见了,我会不开心的。
”
6、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
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
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第一把钥匙:
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
”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1、秀才 2、富翁 3、流浪汉 4、县官)
小试牛刀:
设置情境: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
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
针对这一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温馨提示: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
A: (幸灾乐祸) B: (不诚实的人) C:(幽默的人) D:(正义的人) E:(恶作剧的人)
四、1、试一试:
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他会怎么说?
一、课堂上不见了课本:
二、下课时不见了课本:
三、在家里不见了课本:
第二把钥匙:
五、1.读一读,品一品。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啊”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小结:第三把钥匙
3小试牛刀:请给下面这段人物对话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
董小天说:“没看见。
”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
李星说:“没看见。
”
六、
1.读这两个语段,你有什么发现?
A、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B、“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2.我的发现:第四把钥匙:
八以下是《羚羊木雕》中节选的语段。
它在“说”的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送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第五把钥匙:
九、心法
作文反对唱高调,语言个性很重要;身份、年龄和性格,场合情境少不了;
神态、动作加标点,肯定大家都称赞,都称赞!
十、作业布置
妙笔生花:结合漫画内容,以“错怪”为主题,写一段父子之间的对话(不少于三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