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_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究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退一作十”的数学思想,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连续退位笔算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被减数各数位上数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这里有两道题请你用竖式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两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出示:
748 212
- 352 - 108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师:十位4减5不够减怎么办?个位2减8不够减,你是怎么算的?
师: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当作10来减,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当作10来减。


二、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同学们这么努力的学习,田园小卫士也开始工作了。

课件出示主题图(见图1)。

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预设1: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预设2: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预设3:白菜地里的瓢虫比茄子地的瓢虫少多少只?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解决问题: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1个数学问题: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怎样才能知道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需要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茄子有435棵,已检查了276棵
师:怎样列算式解决?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35-276=
引导学生在的练习本上试着列竖式,做完后小组交流讨论计算的结果。

预设:(多媒体展示学生竖式)
— 2 7 6
1 5 9
找2到3个同学汇报计算过程。

预设:先算个位5减6不够减向十位借1,个位上是15-6=9,9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十位是3被个位借1后变成2,2减7不够减向百位借1,十位是12-7=5,5写在十位上,最后算百位,百位上是4,被十位借走1后变成3,3-2=1,1写在百位上。

师:个位不够减我们向十位借1,十位上本来是3借走了1后变成2,十位上2减7不够减怎么办的?你是怎么解决的?谁能再来说一说?
预设: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1个百是10个十,十位上是12-7=5。

师:仔细观察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每一位我们是怎么算的?用了几次退位,他们分别是怎么退位的?
找两个学生再把计算的过程说一遍,加深印象。

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的过程中用到两次退位,分别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

师小结揭示课题:说的真棒,我们一起把竖式计算的过程写下来。

(师生共
同把计算过程写出来加深印象)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两次退位,数学上叫连续退位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二)解决问题: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师: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每一位你是如何计算的?用到了几次退位?(找2到3位同学说计算过程)
全班交流后正确板书竖式。

2 7 6
— 1 8 9
8 7
师:百位上是如何计算的?结果是0要不要写在百位上?
(三)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算法(多媒体出示两个竖式)
师:请你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竖式,思考: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

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退)1当10再减。

师小结:计算减法时应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开始减
3.当遇到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这一位上加10再减。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那么棒!小蜜蜂想考考你!
竖式计算。

4 3 2 6 1 5
— 1 5 3 — 4 5 7
五、谈收获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农田里发现两个数学问题并且列竖式计算出了计算结果,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应用到了连续退位,也就是有两个数位不够减时要分别向前一位借(退)1,在数位上分别加10再减。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学情分析本节课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学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一次退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解决问题及相互交流,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锻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继续,在讲课时,我先复习三位数加减计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进行迁移,让学学生大胆放手去探索、交流。

在教学中运用这种迁移是常用的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上对新知识加深理解。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和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
在练习中设计了“找规律”让学生上台讲解题目等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同时,我还根据计算难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了特别的专项练习,让小孩子当“医生”,寻找其他同学的易错点。

这节课还存在一下不足:1,个别孩子计算速度很慢,这主要是练习量不够,计算时一种技能,要想提高计算水平,应该多增加练习量。

2,发现很多孩子计算习惯很不好,缺少计算习惯的培养。

3,对个别困难生的指导不够。

个别孩子对计算方法掌握的不够牢固,主要是因为课堂指导不到位。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是选自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本节课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2.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
过程。

3.能较好的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4.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算法,会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通过验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测评练习
一、解决问题
二、找规律、填一填
测试效果:学生达标
一、我算的快。

472-381= 874-548=
391-277= 498-89=
二、填空。

1、被减数=()+(),
加数+加数=()。

2、比897少45的数是(),()比456少69。

3、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之和是()。

三、解决问题: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以上达标测试题能够正确检测学生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理解、掌握,效果较好。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学有用的数学”成了现代教学的口号。

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一次退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要达到以下三方面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讲解、交流使学生能很好的计算并能在计算时注意列竖式时注意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熟练的进行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及合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