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

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

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第一篇: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日益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学生阅读量少和教师教学资源不足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瓶颈”。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期积累;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只注重课文的共性分析而忽视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语文课堂缺少生活情趣和学生的感悟体验,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

“主题学习”实验目的是使课堂变得轻松,使语文变得简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主题学习”实验的总体目标是: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速度,扩大阅读数量,少写字,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阅读量100万字以上。

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初步形成,语文素养得到普遍提高。

主题学习实验要求我们在一学期中,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还要读完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

一、主题学习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学改革的知道思想是: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重视方法指导,教会一本书是初级教师,教好几本书是中级教师,教会学生读书才是高级教师。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积极探索利于学生发展的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

语文教学的总体思路:突出特色年纪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在“大量识字,快乐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辐射阅读学习法”等阅读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实施策略主题学习实验要求我们在一学期中,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还要读完七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

实验一开始,既要与以前的语文教学搞好衔接,又要加快学习节奏。

在每个单元中,找出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一单元中其余课文和单元练习则采用整体推进的模式完成。

这种模式叫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

时间分配是:精读课文1课时,其它课文2课时,单元练习2课时,主题学习材料5课时。

对于精读课文的处理,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对于单元练习的处理,也比较好把握;而对整体推进的课文,我们是陌生的。

所谓整体推进式,就是将两课时打通使用,将一个单元课文(除精读课文)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课后练习分别集中成一个模块集中学习的模式。

分4段时间安排:第一段(15分钟)、这一段时间,整体逐篇自读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

然后全班交流。

第二段(30——40分钟)、逐篇读,解决重点、难点和特点(每篇课文一二个问题,侧重点不同。

有的训练读、有的写、有的交流)。

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这个模式的重中之重,要采用多种课型,提高效率。

1.理解感悟型。

对于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来表达一种感受、一种情感或说明一个道理等的文章,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深入体会和研究,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

2.诵读积累型。

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大家的写景类文章,与其和学生逐句分析体会,不如拿出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我们可组织学生以美文诵的方式读一读,比一比。

我们要舍得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来背诵名篇名段,可以衣课堂上开展一分钟五分钟背诵比赛活动,让学生集中精力凝神背诵。

3.读写结合型。

我们应把把写作表达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

在进行主题学习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由读写的结合,让学生从读中学写。

4.研究汇报型。

对于一些说明类、科普类的文章,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采取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以课题研究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展示。

学生明确了任务后,自然会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或浏览,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完成研究报告。

这个过程不仅提高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锻炼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综合展示型。

每读完一本主题学习丛书,我们都要求学生进行一次总结,要求孩子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两周以来学习的最大收获。

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喜好、不同特长确立自己的展示方式。

擅长诵读的可以进行美文诵读,擅长歌唱的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文章配曲演唱;有绘画才能的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设计插图;擅长写作的则通过演讲汇报自己的读书感受等。

所以我们每周的语文课上都有一两节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用于学生的交流汇报。

另外我们班级内外墙壁上的宣传栏、学习园地也是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第三段(3——5 分钟)小结单元训练重点。

第四段(25分钟)积累、背课文、写字词。

(这是保底的,必须确保完成。

)6.学习方式要变革我们要以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转变被动学习、死读教材的学习方式,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要跳出教材的小圈子,树立大语文、大阅读的理念,在主题阅读中学会感悟、学会分析、学会质疑、学会总结,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构建基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总结试验经验,积极参与市县组织的交流学习活动。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阅读的效果,建议学生要建好“两本”——积累本和练笔本。

将好词美句、经典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同时可以在练笔本上随时记下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和思考感悟,让学生逐步养成能读会记、边读边记的习惯。

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每学期阅读积累和练笔本合计不少于一万字。

7.活动开展要多样为培养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主题学习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我们要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与主题学习教学改革有关的活动,如读书会、朗诵会、辩论会、演讲比赛、摘记展评、作文比赛等活动。

三、具体操作计划:(1)熟读教材。

(2课时)读通、读熟本单元的4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会默写。

(1课时)(3)引导学生逐篇学习课文内容,每篇课文2课时,共8课时。

略读课文以导学案为主要手段,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法。

在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补充3-5篇与课文内容关联密切的主题学习材料。

每课时用15--20分钟学习课文内容,20--25分钟补充2—3篇主题学习材料。

(4)背诵积累(2----3课时)。

(5)集中阅读,提高能力(约5课时)。

指导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浏览乃至背诵等多样化的形式自由阅读主题学习材料中的剩余内容。

每课时中用30分钟自由阅读,利用最后10分钟的时间写读书笔记。

(6)习作(2课时)。

第二篇:语文主题教学的几点做法语文主题教学的几点做法林州市合涧镇三中王汝贤所谓主题教学,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为了进一步搞好语文主题学习工作,结合个人及本校实际情况,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情况作了一下总结。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教师和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教师讲解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为主题阅读拓展空间,让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

改进授课模式,变单篇教学为单篇引路、单元整合、主题阅读、读写共进的教学模式。

每个单元选一至两篇重点课文精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

当然,重点精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研读出色段落上下功夫。

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修辞手段、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深入探究,让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要求、学习方法等有一个清楚的熟悉,为今后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此谓“授之以渔”。

接下来要将本单元其他作品进行整合,在同一课堂上比较阅读。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同一主题或相同文体编排的,可在这一课堂上比较共性与特色,尝试用单篇教学得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增加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然后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主题阅读活动。

用4-6课时进行主题阅读材料的自主阅读。

边读边做赏析性的出色摘抄笔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利用1课时进行组内交流和班内交流与辩论。

学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发现的出色文段跟其他同学交流,对有不同意见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之提供佐证。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教师首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严格按照每两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和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的进度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操作方法:(1)熟读教材。

(2课时)读通、读熟本单元的4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会默写。

(1课时)(3)引导学生逐篇学习课文内容,每篇课文2课时,共8课时。

略读课文以导学案为主要手段,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法。

在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补充3-5篇与课文内容关联密切的主题学习材料。

每课时用15--20分钟学习课文内容,20--25分钟补充2—3篇主题学习材料。

(4)背诵积累(2----3课时)。

(5)集中阅读,提高能力(约5课时)。

指导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浏览乃至背诵等多样化的形式自由阅读主题学习材料中的剩余内容。

每课时中用30分钟自由阅读,利用最后10分钟的时间写读书笔记。

6)习作(2课时)。

3、大胆进行改革,学案引领,整体推进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每篇文章只提一两个重点问题,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学习思考,屏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

逐渐形成两种以学案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模式:①集中学课文或集中学配套的主题学习文章的单元整体推进式。

②一篇课文带几篇主题学习文章的辐射阅读式。

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主题学习”备课模式,鼓励学生多读书,师生共成长。

提倡单元备课,用学案代替教案。

作业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行之有效。

4、多种课型,提高效率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学案引领的方法,指导学生拓宽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另一方面也重视典型文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针对选文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优美语言。

5、课内课外多措并举,培养阅读情趣在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小学阶段要达到的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构建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活动课尽享读书之乐。

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乐在其中。

第三篇:语文主题学习“语文主题学习”学习报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着破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是如何让学生达到这一境界的密码,以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3月19日至24日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赴山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考察学习。

走进了四所学校,观摩了8节课,参与了四次互动交流,了解“主题学习”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浏览了他们开发的校本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