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近鲁迅》为例浅谈语文主题学习
小学教师车莹莹
语文主题学习是将整组知识整合化,知识容量大,知识点分开教学,且重点集中。
这其中十分考验教师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掌握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总结能力,知识点梳理能力等。
所以老师们的任务就变得越来越艰巨。
但是一切甜美的果实都是通过辛勤培育、精心呵护而成长起来的。
在我看来,主题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未来趋势。
他在考验老师们的同时也提高老师的教学、教育能力,所以这是可观的。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同时言传身教,这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通过学习和参考大量相关资料,我从迷惑中醒悟。
以下是我对语文主题教学的浅显理解。
一.首先教师对这一主题学校进行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
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
1)以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主题教学为例,便是: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选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
1
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2)介绍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索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例如: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鲁迅。
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者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3)主题学习对应课标概述
2
●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鲁迅,并感受鲁迅热爱祖国和人
民的精神。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抓住文章语句的品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描写人物
的一些基本方法。
3)为主题设计的单元问题
⏹文章主要讲述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中的任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
4)专题划分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专题:
专题一:预习。
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专题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专题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专题四:施展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以整个专题为基点,再次细化每个主题学习。
可分为以下板块
1.导入
2.字词闯关
3.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4.朗读检测
5.交流印
象6.质疑
3
例如每个主题还
要有主题学习目
标,为主题提出
的问题。
教学设计主要针
对该专题而产生
的专题学习和活
动。
总之,主题学习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总结能力,知识点梳理能力等。
以培养能力出发,不断探究、学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