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1》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2套)《习作1》教学设计套1教材分析: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
它包括四幅图和一篇看图作文《穿棉衣》。
根据图意短文共写了四段话。
第二部分是对例文的评析。
编者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凭借例文,向学生提示了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注意点。
第三部分包括一段文字和两幅图,紧扣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提出习作要求和注意点。
学情分析: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练习。
它和观察一幅图习作不同的地方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图的图意,再连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在做这件事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这就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多幅图形成整体印象,并透过画面适当展开想象,写出的习作语意要连贯。
教学要求:1. 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穿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 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 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1. 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3. 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 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 阅读全文。
6. 教师小结: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
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1. 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
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
题目可以是“我错了”)2. 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3. 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 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习作1》教学设计套2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
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
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
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
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二、读懂例文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
(放录音)(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2)指导模仿说话: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三、指导习作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
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3)交流评议.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习作1》教学设计套3佚名《我的自画像》习作要求:(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
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教学想法:(1)让学生懂得行动。
《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我觉得指导时重在激发学生产生“心动不如行动”习作激情。
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
我想这次习作训练可以充分体现其中。
(2)让学生明白文章中还有图。
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画画自己,让图走进习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也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
在这次作文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作文可以有图的加入,使得自己的作文更生动。
(3)重视交流与合作。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
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并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4)这也是一次幽默习作训练。
让幽默走进教材,让幽默走进习作。
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写得风趣些。
学生自己写自己,是很好玩的,把自己写的读给同学听,课堂内会笑声不断。
通过这次习作。
希望学生能在轻松中获得成功感觉到习作不累,习作很好玩,习作很简单。
教学设计: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听校长说,一个星期之后,有外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为了迎接他们,学校要求各班布置教室。
咱们班要办一次墙报,墙报的主题是“温暖的家”,班级是我们的家,怎样向外校的老师介绍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让人一看就能认识,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二、指导观察,画画习作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大家说的办法很好,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每一位同学都动手画一幅自画像,这可以让参观的老师很快就认识每一个人。
怎样才能画得像自己呢?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法法: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4. 教师指导: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
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
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让人读了如见其人。
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什么,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孩子呀!6.学生写《我的自画像》。
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
7.同桌两人交流,修改习作。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写的《我的自画像》,要求:(1)找出自己写的最成功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让他听听这些语句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并认真听取同桌的意见。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不够合适,读给同桌听,两人共同修改。
《习作1》教学设计套4教学要求:1、熟练背诵古诗《村居》,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
2、根据古诗《村居》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激发学生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古诗改写。
教学难点:既要忠实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村居》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的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
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
记得我们在五年级下学期曾经练习了《给奶奶送阳光》这首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吗?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启发,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读一读例文,就可以明白了。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1、学生自学例文,要求认真地读,细细地想,并把例文与古诗进行比较,领悟写法。
2、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以进一步领悟写法。
3、指名说。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作方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要把握原诗的内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抒发的感情具体地表达出来。
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1、指名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背《村居》。
3、想一想,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早春的美丽景色的?我们如何通过想象来把由这些景物所构成的景象描绘具体呢?4、想象一下,怎样把孩子们放学早归放飞风筝的欢快情景写具体呢?5、想一想,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诗人所见到的早春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