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安全经济学

第七章 安全经济学

第七章安全经济学第一讲安全经济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安全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安全的基本属性。

掌握安全功能、安全效益规律的分析方法,掌握安全利益规律的层次关系和利益周期,能够熟练评价安全经济投入的规模。

【教学重点】1.安全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安全的基本属性3.与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4.安全经济投入优化原理【教学难点】1.与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2.安全经济投入优化原理一、安全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经济关系及其作用和运行状况,概念和术语是人们理解和掌握一门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和前提。

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耗费取得最大效益的一切活动。

效率:指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之比即劳动消耗与成果之比。

经济效率:指经济系统输出的经济能量和经济物质与输入的经济能量和经济物质之比较。

效益:通常指经济效益,它泛指事物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及利益。

效果:指劳动或活动实际产出与期望或应有产出的比较。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或劳务的使用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消费量增加1 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机会成本:是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它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学:是研究生产消耗以及完成生产消费交换与分配形式和条件的科学。

安全: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能引起设备或财产的破坏和损失,能危害环境的条件。

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二、安全的基本属性在安全科学上,安全是指人物之间具有和谐并存的关系。

安全的三要素是人、物、人与物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讨论安全在安全经济学上的价值和含义,下面讨论安全的基本属性。

1.安全的不确定性事故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危险和紧急的状态,它具有意外性。

事故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它的特征决定了安全的特征,即不确定性。

2.安全的相对性安全的相对性是指免除风险或危险和损失的相对状态和程度。

3.安全的极向性所谓安全的极向性有如下三层含义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RareEvents2)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害性具有互补关系3)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4.安全实现的有限性安全实现的有限性就是指避免事故或危害的有限性5.安全是公共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安全是属于社会秩序对人、财产、技术功能和环境的保护之类的无形产品,政府、社会或者企业则是这类无形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这类产品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人们对这种产品也是要进行生产供给和消费的。

因而它是一种特殊商品。

6.安全的人本性人既是实现安全的核心和主体,又是事故灾害的受害者和重要的致因方面。

安全人本性的主要含义,可以分别从实现安全事故致因和事故损伤对象这三个方面说明。

三、安全功能分析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可利用损失函数L(S) 来表达L(S)=Lexp(l/S) +L第二种功能称为本质增益用增值函数I(S)表示I(S) =Iexp(-i/S)其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具体见图所示以上两种基本功能构成安全的总体经济功能可用安全功能函数F(S)来表达F(S)= I(S)+[-L(S)]如图所示反映了安全功能函数的变量间关系。

四、安全效益规律初步分析安全功能函数反映了安全系统输出状况,安全性要求越高需要成本越大。

从理论上讲要达到100%的安全所需投入趋于无穷大。

由此可推出安全的成本函数C(S)C(S) =Cexp[c/(1-S)]+C安全成本曲线见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S点附近能取得最佳安全效益。

F(S) 函数与点E(S) C(S) 函数之差就是安全效益,用安全效益函数E(S)来表达.E(S) 曲线见图. 在S取得最大值E(S) = F(S)-C(S)五、安全利益规律的层次关系和利益周期安全经济利益从空间上分析有如下三个层次关系: 国家或社会为代表的所有者利益;企业为代表的经营者利益;个人为代表的个体利益。

安全经济利益从时间上分析一般经历负担期或称投资无利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无利期、失效期的层次循环,如图所示六、安全经济投入优化原理安全经济投入的优化准则有两种:一是安全经济消耗最低;二是安全经济效益最大1.最低消耗原理安全涉及两种经济消耗:事故损失和安全成本。

这里仅包含安全上主动性的支出,两者之和表明了人类的安全经济负担总量。

用安全负担函数B(S)表示。

安全经济最优化的一个目标是使B(S)取最小值由图可看出在So处有Bmin2.安全投资最大效益原理安全效益函数E(S) 表达了安全效益的规律。

由安全效益函数E(S)图可看出,S点处有Emax. 此时的S点可由下式求得由此可作如下分析1) 在a 、b 两个点处无安全效益,说明安全性较低或较高,系统总体效益均不高。

2) 根据最大效益原理可将安全性取值划分为3 个范围。

S<S1投入小但损失大,综合效益差,需要改善安全技术,提高效益。

S 在S1、S2之间接近S点有较好的安全综合效益是优选范围。

S> S2虽然损失小但安全成本高,综合效益也较差,需要在力求保持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改善综合效益。

3.安全经济投入的合理评价基于价值工程原理,安全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可用投资方案的功能成本比或效益成本比来评价。

评价模型如下SIRDj =∑PiLiRi/Cj式中 SIRDj------第j种方案安全投资合理度Pi-------- 投资系统中第i种危险的发生概率Li--------投资系统中第i种危险的最大损失后果Ri--------投资后对第i种危险的消除程度Cj--------第j种方案的安全工程总投资式中Pi LiRi表示安全投资后的总效果,其中PiLi是系统危险度,分母Cj表示安全投资.鉴于不同的投资方案具有不同的安全效果和投资量,从而具有不同的投资合理度。

于是依据SIRD值的大小可选出最优方案,实现方案优选。

【思考题】1.试比较效益、效果、效用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安全极向性的含义是什么?【作业题】1.如何对安全经济投入进行优化?2.简述安全利益规律的层次关系和利益周期。

3.作图分析安全功能函数的变量间关系。

第二讲安全经济统计【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安全经济统计的对象,明确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与建立原则,掌握安全经济统计的方法与统计指标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安全经济统计的方法与统计指标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结构。

一、安全经济统计的对象和方法安全经济统计是认识安全状况(安全性、事故损失水平、安全效益等)及安全系统条件(安全成本、安全投资、安全劳动等),对设计和调整安全系统、指导和控制安全活动提供依据的重要技术环节。

(一)安全经济统计的对象(1) 以横断面的统计资料,反映同一时间的安全经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结构分布情况。

(2) 以时间序列的统计资料反映同一安全现象总体在不同时间的发展速度和变动趋势。

(3) 以统计资料对比反映安全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或问题。

(4) 以历史的和现状的安全经济统计资料来预测安全经济现象在未来可能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二)安全经济统计的方法1、安全经济统计的基本环节一般可有如下几个环节。

(1)安全经济统计任务的确定(2)安全经济统计设计(3)统计资料搜集(4)安全经济统计资料整理(5)安全经济统计资料分析(6)安全经济统计资料提供2、安全经济统计研究的方法安全经济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如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等等。

安全经济统计的基本环节图(1)大量观察法安全经济统计研究安全经济现象和过程,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

就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单位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称为大量观察法。

(2)综合分析法这里所谓综合是对于大量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各种综合指标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

(3)归纳推断法通过统计调查,观察安全经济总体中各单位的特征,由此得出关于总体的某种信息,这在逻辑上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

统计推断法可以用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也可以用于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三、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1、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借助于指标体系,可以认识安全经济现象的全貌和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分析各种因素对安全经济总体变动结果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而了解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可能根据已知指标来计算和推测未知指标。

2、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建立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1)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

(2)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3)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容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地区、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又能反映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企业、项目的安全经济特性)。

(4)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

(5)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是社会、国家和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6)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反映安全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能把事故的后果和影响、安全活动的成本和效益反映出来。

(7)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安全指标体系既包括计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3、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结构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安全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用图3-2所示模型来描述。

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可由三个部分来构成:安全投入指标、安全后果指标和安全效益指标。

其中每一个部分根据指标的范围特征又可分为宏观综合性指标和微观指标,可整理出安全经安全经济系统运行模式图济指标结构体系。

【思考题】1.安全经济统计的基本环节有哪些?2.建立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作业题】1.描述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

第三讲安全经济指标的定义【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常用安全经济指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更改费安措投资指数、国民(生产)产值安措投资指数、国民产值安全投资指数、安技人员配备率、人均安措费、损失直间比、百万产值损失率、百万产值伤亡率。

【教学难点】国民产值安全投资指数。

四、安全经济指标的定义遵循上述的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结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共定义了50余个安全经济指标,重要的简述如下。

(一)安全投入指标1、安全投入宏观综合性指标(1)安技人员配备合格率:指安技人员配备人数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单位(企业)数所占的比例,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合理水平,用于考察地区或行业等宏观状况。

我国1990年的安技人员配备合格率为57.09%,这一数字说明全国还有相当多的单位需要增加安技人员的配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