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关联企
附件5 有关参考分析指标及解释
一、关联交易信息分析指标
1、销售利润率
分析方法: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将销售利润率和以前年度进行纵向比较,与本期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超出销售利润率变动峰值或行业利润率变动峰值的,则可能存在操纵关联交易价格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转移营业利润问题,福利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废旧物资收购企业等增值税免税企业有无向增值税应税关联企业高价销售产品,虚增应税企业进项税或应税企业向免税企业低价销售产品减少销项税等问题。
2、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分析方法: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与上年同期成本费用利润率进行比较。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总额=销售成本总额+期间费用总额
将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以前年度进行纵向比较,若两者之差小于零,应对其成本、费用的支出合理性进行分析,审核是否存在其有关联企业间多列成本、费用问题;将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同行业平均水平(平均值)进行比较,若高于同行业平均值,无问题;若低于平均值,则可能存在以上问题。
3、借款利息率分析
分析方法:借款利息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借款利息率=利息支出/借款合计×100%
借款合计=[年初(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其他长期负债)+期末(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其他长期负债)]÷2
借款利息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0,可能存有多列利息支出或关联企业间存有借贷关系及避税问题。
4、资产转让利润率分析。
分析方法:资产转让利润率=(资产转让实际收取的价款-资产原账面价值-转让费用)÷资产原账面价值
资产转让利润率<0,可能存在企业向低税率或零税率的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转移资产利润率的避税问题。
5、有关同行业利润率,可通过现行综合征管软件,上报上级局汇总采集,或个别调查等方式取得。
二、物流信息分析指标
1、存货资产变化指标
(1)销项税额=销售收入×税率
(2)进项税额=[(期末存货-期初存货)+销售成本×扣税比率]×综合抵扣率+本期运费支出×7%
扣税比例=销售成本中属于抵扣范围的金额合计/销售成本×100%
综合抵扣率=抵扣进项税额/抵扣项目金额×100%
(3)应交税金=分析销项税额-分析进项税额
公式(1)主控销项税额。
其中用17%税率计算时,若出现“分析销项税额”大于申报销项税额的情况,先查看是否有免税收入或适用13%税率计算的收入,然后再确定未计税收入;二者相等时,查看损益表中有无“其他业务利润”,以分析“其他业务收入”是否计税。
公式(2)主控进项税额。
增值税规定估价入账余额、未经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和劳务不得抵扣税款,在计算时假定其已经抵扣税款,在监控时,若发现此类情况,应调增估算结果。
未能将记入期间费用类账户、符合扣税条件的外购货物、劳务或购销货物运费应扣税额估算入内的,其抵扣税额很少的可忽略不计,或发现时调减估算结果。
公式(3)主控应纳税额差异。
差异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应税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非应税账户”借方发生额应计税而未计税造成。
如视同销售行为、外购货物改变用途或损失未计税,这里包括以物抵债未通过销售账户而未计税的情况。
另一类是因为“应税账户”内部及其不同账户之间发生额应当计税而未计税造成的。
如以物易物未通过销售帐户核算而未计税(但对以物易物不计税也不扣税时不能控制);再如“原材料”账户贷方发生额结转入“其他业务支出”账户,但“其他业务收入”未计税。
在税源监控过程中重点分析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等项目有无余额,或其“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增减变化;查看损益表中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利润等项目有无数值。
数据来源: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取自《损益表》,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取自《资产负债表》,销售成本中属于抵扣范围的金额取自产品(商品)成本计算表,税率、抵扣进项税额、抵扣项目金额取自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2、存货率信息指标
账面存货率=(期末存货÷年度销售成本)×100%
分析税额差异=[(期末存货-年度销售成本×合理存货率)×(1+成本利润率)]×税率成本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成本×100%
数据来源:
期末存货取自《资产负债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取自《损益表》,税率取自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合理存货率可根据同行业或监控企业历史账面存货率计算分析确定。
3、存货周转率信息指标
存货周转率=累计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数据来源:
累计销货成本取自损益表,存货平均余额按月份余额计算,先计算出各月份平均存货,然后再计算全年存货平均余额,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各期数据计算得出。
4、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信息指标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变动数=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期末数-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期初数数据来源: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期末数、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期初数取自资产负债表。
5、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信息指标监控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变动数=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期末数-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期初数数据来源: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期末数、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期初数取自资产负债表。
6、产品耗料信息指标监控分析
单位产品平均耗料量=基期耗用材料总量/(基期完工产品数量+基期期末在产品数量-基期期初在产品数量)
本期分析耗料总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单位产品平均耗料数量
耗料总额差异数=本期实际耗料总量-本期分析耗料总量
分析应产产品数量=本期实际耗料总量/单位产品平均耗料数量实产产品数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
数据来源:
有关数据取自存货明细账相关科目。
7、产品发出信息指标监控
产品销售差异量=产品发出量-产品销售量
数据来源:
产品发出量取自存货明细账有关科目;产(商)品销售量取自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
三、资金流信息分析指标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指标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差异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财务费用+本期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摊销)
(2)现金购销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到的现金(3)营业现金回笼率=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销售(营业)收入×100%
数据来源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到的现金取自现金流量表,营业收入取自损益表,财务费用、本期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摊销取自成本费用账有关科目。
2、收益比率信息指标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当期资产总额)×100%。
资本收益率=(利润总额÷当期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100%。
数据来源: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取自损益表,总资产平均占用额、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取自资产负债表。
3、资本结构比率信息指标
资产负债率=(当期负债总额÷当期资产总额)×100%
数据来源: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取自资产负债表。
4、流动比率信息指标
流动比率=当期流动资产÷当期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当期速动资产÷当期流动负债×100%
当期速动资产=当期流动资产—当期存货
数据来源:
有关数据取自资产负债表。
5、周转比率信息指标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数据来源:
赊销收入净额由销售收入明细账计算得到,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由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