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A.2~5岁B.6~7岁C.8~10岁D.11~12岁E.0~6岁【答案】 C2、西周在地方设置的学校叫做什么( )A.庠B.乡学C.太学D.国学【答案】 B3、教育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的出现B.学校的出现C.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D.大学的出现【答案】 C4、人际传播的形式包括A.组织与群体之间B.个人与个人之间C.群体与群体之间D.个人与组织之间E.个人与群体之间【答案】 B5、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2008-11)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心理测验法D.临床法【答案】 B6、健康教育的()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A.环境策略B.政策策略C.教育策略D.干预策略E.医疗策略【答案】 C7、()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A.应用B.分析C.综合D.评价【答案】 D8、著名的“白板说”的倡导者是()。
A.卢梭B.杜威C.洛克D.斯宾塞【答案】 C9、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的健康管理师必须遵循生命伦理学的三大基本原则。
其中“尊重”包括A.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自主性B.个人信息保密意为服务对性患有法定要报告的疾病也不得报告C.遵守知情同意的原则,对个人信息保密D.尊重个人隐私E.保护服务对象合法利益【答案】 A1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A.家庭B.社会C.学校D.工作单位【答案】 C11、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 )。
A.主要途径B.唯一途径C.基本途径D.重要途径【答案】 C12、目前开展健康教育的新型传播手段包括A.手机B.杂志C.报刊D.互联网E.广播【答案】 A13、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答案】 D14、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装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B.条件反射C.效果律D.练习律【答案】 A15、“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传承的。
A.柏林大学B.剑桥大学C.巴黎大学D.哈佛大学【答案】 A16、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B.新兴学科C.基础学科D.边缘学科【答案】 C17、初等教育的教育对象年龄一般是(A.3-6岁B.16-19岁C.12-16岁D.6-12岁【答案】 D18、卫生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A.居民个人健康档案B.居民家庭健康档案C.社区健康档案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档案E.常见病档案【答案】 A19、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答案】 A20、下列表述中符合先进生的心理特征是( )。
A.自尊心强B.不接受教师的当众批评C.意志力薄弱D.学习动机不强【答案】 A2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体现了教师的( )。
A.知识素养B.人格特征C.教育专业素养D.能力素养【答案】 B2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答案】 C23、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社会文化C.学校D.家庭【答案】 C24、()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B.人口的年龄结构C.人口的文化结构D.人口的阶级结构【答案】 B2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答案】 A26、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A.维果茨基B.加里培林C.加里宁D.赞可夫【答案】 B27、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不包括()A.艰巨性B.群众性C.紧迫性D.长期性E.社会性【答案】 C28、教师评分的绝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B.配置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答案】 C29、运动锻炼的医学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A.体力负荷与运动反应B.运动计划的制订C.运动计划的调整D.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评估E.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再评估【答案】 A30、食品安全标准是A.可以强制执行的标准B.强制执行的标准C.可以推荐执行的标准D.强制或者推荐执行的标准E.推荐执行的标准【答案】 B多选题(共20题)1、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
A.“惑”B.“学”C.“忆”D.“思”E.“行”【答案】 BD2、《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
A.发展基础教育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E.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案】 AB3、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包括有( )。
A.按入学成绩分别接受相应的教育B.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C.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的机会均等【答案】 BCD4、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力B.社会C.知识D.儿童E.政治【答案】 BCD5、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的学习过程理论。
A.“博学之”B.“审问之”C.“慎思之”D.“明辨之”E.“笃行之”【答案】 ABCD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高尔登B.华生C.霍尔D.吴伟士E.施太伦【答案】 AC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答案】 AC8、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以分成()。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E.价值体系个性化【答案】 ABCD9、行为目标的陈述要具备哪几个要素?()A.具体目标B.产生条件C.行为标准D.课程目标【答案】 ABC10、中国封建社会出现过的学校教育的类型有()。
A.官学B.私学C.骑士学校D.书院E.社区学院【答案】 ABD11、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它分为()等几个层次。
A.僧院学校B.大主教学校C.教区学校D.普通学校E.社会学校【答案】 ABC12、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有()A.生态培训模式B.反思诊断模式C.课题研究模式D.骨干示范模式E.专题培训模式【答案】 BCD13、自述法的具体形式有()。
A.日记B.周记C.作文D.自传E.内心独白【答案】 ABCD14、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A.恐惧B.抑郁C.紧张D.情感冲动E.失眠【答案】 ABD15、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答案】 BD16、按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A.单一课B.讲授课C.演示课D.练习课E.复习课【答案】 BCD17、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B.教材的呈现C.课堂练习D.吸引学生的注意力E.教学策略的运用【答案】 ABCD18、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
A.教法创新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教学实践能力D.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E.创新能力【答案】 BCD19、讲授法通常包括( )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译【答案】 ABC20、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有()。
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E.综合与评价【答案】 ABCD大题(共10题)一、不会听课的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很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请分析小刚不会听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原因: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巳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
二、三年级学生小明上课注意力总是不能够集中,好动,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和小明的父母很着急。
后来小明下定决心准备要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这个坏毛病,但是-开始上课就有不由自主地开始分心了.题目:你如何帮助小明改掉这个坏习惯?【答案】三、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題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題,也不主动回答问題了。
请你分析该案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做法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案】该教师对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四、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对老师的批评与帮助却不能接受。
平时重哥们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打群架,常常表现忙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