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怎样预知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天气是可以预知的,初步了解预知天气的途径。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知天气;能依据谚语预报天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预报天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树立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重难点】知道天气是可以预知的,初步了解预知天气的途径。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收看天气预报,集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 3、4出示]播放“天气预报”。
1. 谈话:说一说天气预报里包含了哪些主要天气信息。
学生自由交流。
2.讨论:你为什要看天气预报呢?预知天气在生产、生活和其他领域有哪些重要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
3. 谈话: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影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预知天气的知识。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气预报中的各种天气信息是如何收集的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吧!
1.[PPT 5、6、7、8出示]人们是怎样提前知道天气的。
(1)谈话:假如明天我们学校组织去参观动物园,我们怎样提前知道天气?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交流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出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询天气预报等方法。
(2)同学们都很认真的思考了,老师这里还有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3)谈话:这是风向仪、天文台、卫星,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
[PPT 9出示]播放一段人们如何借助风向仪、天文台、卫星等预测天气的视频。
(4)交流感受:通过交流感受预测天气工具的重要性,知道互联网预知天气信息的便捷、准确、迅速。
现代科技发达,我们可以用这么多先进的高科技预知天气,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预知天气的呢?
2.[PPT 10、11、12出示]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天气。
(1)谈话:如果不借助仪器,我们能不能预测天气呢?想一下古代的时候科技还没有这么发达,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网络,我们的劳动人民又是通过什么办法来预测天气的呢?
出示自然现象图片。
(2)观察:图中有哪些奇怪的自然现象?
(3)小组讨论,猜测原因:蜻蜓为什么会低飞?蚂蚁为什么会搬家?太阳为什么有光圈?
(4)展示交流:学生交流猜测原因,并说出理由。
(5)教师总结: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些自然现象可以预知天气要下雨。
动植物这些自然现象都可以预知天气,这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经验积累总结的,因此除了先进的高科技可以预知天气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知天气,生活中还有哪些根据自然现象总结的预知天气的规律呢?
3.[PPT 13、14、15、16出示]总结天气谚语,感受科学无处不在。
(1)小组讨论,汇总谚语:学生在组内分享搜集的天气谚语,按照预测不同类型天气进行分类统计。
(2)展示交流:说一说谚语的意思,知道同一种天气可以通过不同的自然现象来表示,感受天气给不同事物带来的不同影响。
(3)教师总结:通过视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谚语进行总结,让学生感悟人类的无穷智慧,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拓展活动
[PPT 17、18出示]学校计划明天去远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今天的一些自然现象,预知一下明天的天气吧?并做一份天气预知小报,然后第二天进行验证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可以预知天气的方法呢?你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怎样预知天气
利用高科技预知天气
利用自然现象预知天气
利用谚语预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