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城市设计理论下

第三章:城市设计理论下

1. 集聚与分散
2. 空间和秩序2空间和秩序
3. 场所和文脉
3.场所和文脉
4. 生命与活力
5. 环境与意向
6.三种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罗杰.特兰西克教授《寻找失落空间》
1 图底关系理论
2 联系理论
3 场所理论
61图底关系理论
6.1 图底关系理论
从物质层面看,城市是由建(构)筑物实体和空间所构成;
任何城市的形体环境都具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空间则是背景。

形与背景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空间则是背景。

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

格式塔心理学
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物理场与心理场
感觉与知觉
开始于18世纪诺利地图
*诺利地图反映的城市空间概念与现代空间
映城市空间念与代空间概念截然不同。

前者的外部空间是图像化的,具有与周围环境实体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
而在现代建筑概念中,建筑物是纯图像化的、独立的,空间则具有一种消极含义。

1.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
2.性格分析
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
建筑物覆盖密度明显大于外部空间,因而公共开敞空间很易获得“完形”,创造出一种
获得完形创造出种
“积极的空间”或“物化的空间”。

由此推论罗马当时的开放空间是作为组织内外空间的连续建筑实体群而塑造的,没有它们,筑实体群而塑造的没有它们
空间的连续性就不可能存在。

3尺度分析3.尺度分析
4.特征分析
锡耶纳坎波广场
5.演变分析
62联系理论
6.2 联系理论
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明确城市的空间秩序;
建立不同层次的标志性建筑;
分析主要节点与公共空间的联系走廊;
提高城市效率。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物质层面“线——现状工程线、道路线、建筑线、单元区划

心理感知“线线等。

交通运输网络心理感知线
基础设施分布情况
各单位的区划范围与自然的结合情行为体验“线”
与自然的结合情况 街巷网络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空间节点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标志物
物质层面“线——历史建筑
高大建筑物 特殊自然景观
心理感知“线——景观、高大建筑物的空间影响线,它以人
心理感知线
们感知为前提,离开人它就不存在。

行为体验“线”——
盘锦辽滨新城行政文化核心区设计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城市结构线的类型物质层面“线——
心理感知“线心理感知线——
它由人们周期性的节律运动以其占据的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所构成通常行为体验“线”——的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所构成。

通常它发生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开放空间中。

费城中心区
渥太华议会区
62场所理论
6.2 场所理论
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通过对城市形体环境因素的分析,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因素。

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
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
于一般性的场地赋予场所的意义。

场所精神层次的意义远大于实用层面的作用。

1融入生活结构
小组10场所分析
“小组10”场所分析
以人为核心
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城市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结构“空中街道”的多层城市
2.延续城市文脉
罗西、克里尔兄弟
西克里尔兄弟“类似性城市”
历史延续性
集体记忆
演化而非保护
3.创造邻里空间
DPZ的新城市主义传统城市法
5分钟步行法
集和经验
公众参与
方法:
城市历史研究分析问卷调查
认知地图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