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方政府创新行为
(三)能力、政绩与创新主体条件
1、个人能力对创新的影响 2、个人升迁目标对创新的影响 3、个人的调动对创新的影响 4 、创新者与创新群(领导班子、部门群体、 上下届关系)
(四)集中体制、制度空间与创新的制度条 件
1、集中体制对创新主体的影响:上级的认可的重要 性 2、粗糙的体制给创新提供的空间:(1)原则性的 规定需要操作;( 2 )没有禁止的领域可以发挥; (3)多项制度的矛盾提供的机会 3、非正式制度对创新的支持与限制。 支持:(1)一些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2)非正 式制度对个人行为的保护(人情) 限制:( 1 )正式制度触动了非正式制度保护的利 益 4、移植的制度与本土的制度
(三)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是2000年,由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 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 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学术界首个对中国政府改革进行系统全面评估的奖 项。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举办了四届,共有1100多个地方政府创新 项目参加,40个项目获得优胜奖。 评选依据6 个标准(创新程度、参与程度、效益程度、重要程度、节约程 度和推广程度),经过申请、初选、专家选拔、调查和大会选拔5个周密 环节;历时9个月。 评选后跟踪调查和研究推广,力图为创新者建立一个交流、合作以及相互 支持的网络。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十个问题
主要内容
什么是政府创新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进程和特点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十个问题
简要结论
一、什么是政府创新
创新:创新就是运用新的观念、手段、 方法等解决问题的实践。具有创造性、 实践性、风险性和学习性
政府创新:各级公共权力机关为了改善 和增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创造性举措。 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全局性、政治性和 风险性。可以分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广 义政府)
三、需要研究的十个问题
(一)是否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创新? 提高政府能力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并存 中国政府创新是世界范围政府创新的组 成部分
(二)危机、发展与创新的形式
1、危机是目前有实际效果的创新的主要原因,典型: 税费改革;SARS导致的一系列改革 隐藏的问题:短视性创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新的问题的产生,典型的是住房产权 “把问题留给后人解决”是根本性的思维原则 2、创新是对社会发展的顺应,要提高创新的计划性 3、创新的形式:应急性的;计划性 顺应社会的发展进行创新对中国是一个挑战
(八)技术突破与制度推进
1 、为什么信息技术导致了变革(原因,用网 络化来影响和改变着垂直的科层结构;社会 的参与) 2 、技术创新的典型(政府网站、信息公开、 交流) 3、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九)试点、学习与创新的扩散
1 、创新扩散的途径:体制性学习(推广试点和模 范)、自主性学习(主动学习)、无意识学习(偶 然习得) 2、创新扩散的结果:成功/失败/变异 “墙里开花墙外香”(;“南橘北枳”(不同环境下 的变异)、 “发扬光大/推陈出新”(环境允许下发 展了创新);“南辕北辙”(学习方向错误)、 “邯郸学步”(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半路夭 折”。 3、创新扩散成功的条件:既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耦合; 环境与创新的吻合;再创新的成功。
3、2003年至今
随着“服务型政府”、“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创新成为潮流;分布在 各种领域;社会领域和行政领域的创新更加深入、扎实。
(二)、一些重要的创新
乡镇竞争性选举 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大厅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改革 保护弱势群体 基层民主和民主参与 电子政务 其他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
过去四届的基本情况
1100多个申请项目 涉及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在83个入围项目中,涉及基层民主的有14个 之多
(四)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基本特点
1、创新涉及到各级政府,各个领域 2、政治创新与行政创新相结合 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4、中央倡导与地方主动相结合 5、社会要求与创新者相结合 6、提高执政能力是创新的核心目标
(六)社会参与、公民权利与创新的社会环境
1、社会团体的发达程度 2、媒体参与(本地媒体、中央媒体) 3、社会个人(上访) 4、公民创新/社会创新的启发
(七)弱势部门、弱势群体与创新的突破口
1、弱势部门的制度强势 2 、弱势部门的行动优势(“有为才有位”) 3、救助弱势群体的道德优势(民政部门) 4 、弱势部门的非政治性与弱势群体帮助的 政治性
(十)创新中的问题:口号化、意识形态化和典 型化
1、口号化=形式主义=泛化 2、意识形态化 =“ 新的都是合理的”、“新 的都是对的” 3、典型化创造出的创新“盆景”
四、简要结论:实现创新的制度化
有能力和远见的创新者 强有力而团结的创新团体(领导集体) 周密的计划(如何利用科研机构的支持) 有力的实施者/部门(与部门、个人利益的冲突) 上级的认可和支持(政治性的和资源性) 相关机构的配合和支持 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动员和利用媒体创造有利的舆论 创新者的升迁
二、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进程和特点
(一)基本进程 1、改革开放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
主要是按照中央部署落实各项改革; 创新主要是由“改革试 点”完成的;集中在中央指定的改革开放区域,比如特区、开 放城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2003年SARS危机
地方创新开始大量涌现,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以争取投资、 实现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 在政治领域、社会领域也开始出现一些创新,典型的是基层民 主和乡镇选举
政府创新的意义
提高和维护执政的合法性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解决社会政治危机 应对国际挑战,提高竞争力 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政府能力
政府创新的主要目标
“善政”就是良好的政府. 中国古代又称为”仁政” ﹑”德政”,意指政治清明,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 业。 现代”善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具体来 说有八大目标: 民主政府;法治政府; 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优质政府);效益政府;专业政府; 较少管制的政府;透明和廉洁政府.
(五)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与创新的资源条 件
1 、财政收入对创新的影响(财政危机、财政富 足) 2 、资源条件对创新的影响(资源丰富的地区与 资源贫乏的地区) 3 、经济成分对创新的影响(国有资本、民间资 本、外来资本) 4 、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的影响(不同经济发展 阶段对政府的不同要求) 5、经济分配的公平性对创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