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世人皆惊。
国內外的专家学者也极力去解读。
但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总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所得出的结论更是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更遑论说服他人。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洋专家及其弟子们不知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乱开黄腔-----一致认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化及人口红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并据此为中国开出了私有化,城市化,消费(内需)驱动的三张药方,以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这三张按经典资本主义经理论开出的药方如果不是阴谋整垮中国的话,实际实施起来也一定会搞垮中国。
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此毫无干系。
作为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这些年一直在用心领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
经过大量的观察并用新哲学的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和西方学者的结论基本上相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在于-------中国人的:勤劳!就这两个字。
字数虽少,但解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请看下列数据:指标年末数比上年末增长%各项存款余额 826701 13.5其中:住户存款 351957 15.5其中:人民币 348046 15.7非金融企业存款 313981 9.5各项贷款余额 581893 15.9其中:境内短期贷款 217480 21.8境内中长期贷款 333747 11.8这是我国单位居民截止到2011年年底的存款总量。
如果情况正常的话至少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存款总量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就按82万亿算,这个总量和美国一年的GDP总量差不多;大约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两倍。
这么多的存款,在正常情况下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就是它每年周转一次,所创造的经济规模和效益也是惊人的。
有这么多钱,就是傻子使起来也能发大财。
尽管我们比傻子还傻-----我们对单位和居民存款的运用很粗放很滥。
但、正是这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1,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极低,远低于同期的通胀率,而中国的借款利息很高。
实际上国家银行不仅白用这些存款,而且从利差和通胀中,获得了巨额利润;2,中国老百姓的存款虽然有存有取,但总是存的多取得少。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存款实际上等同于白给了银行。
因为如果不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永远也不会取走这些钱;而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也沒法再取走这些钱。
以上数据仅是现象,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低消费,多创造,高积累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特性。
这个特性就是:勤劳。
勤俭节约、勤学苦干、热爱劳动。
勤劳的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解放以来长期对人民进行勤俭建国,热爱劳动的教育的结果。
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最大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任何人都学不来的优秀品质。
正是这个特质,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绵延万年,地球上唯一长盛不衰的民族!这是已经基因化了的中国特质。
中国人的身体,中国人的习惯都决定了中国人只有在合理消费,科学劳动的环境中生活。
超出了热爱劳动,勤俭持家的环境,不仅中国人的心理无法承受,文化无法承受,就是中国人的体质也受不了。
正是盲目追求(只是初步)高消费------糜烂疯狂的西方生活方式,导致中国97%的城市人口成了残废、半残废和其他非健康人口(见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蓝皮书》2012)。
如果再在中国强制推行糜烂疯狂的西方生活方式,中国亡国指日可待。
中国大多数人具有低消费,高积累,爱创业,重(基因)传承的特质。
这是天命,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
中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天生就和美国不一样。
那种企求用高消费拉动中国GDP的想法不仅天真而且非常危险。
中国经济增长快,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创造的多,消费的少,积累的多。
以这样的方式积累财富,想让中国经济慢下来都不可能。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倡科学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为中国人的创造力提供永续发展的保障和挥发的空间。
中国经济想持续,高速发展,啥实体条件也不缺,缺的是思想和理论。
只有为中国人的创造力找出施展的合理空间,中国经济才能永续发展。
这条路怎么走,大家在探索。
但无论如何,这将是一条与西方发展完全不同的路!除了以上原因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其他原因还有:一,科学技术的推动,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尽管十分不如人意,但国家比较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确实为中国经济的发展, 提供了巨大的动能.通过权威部门分析,研究发现在1980年至2007年期间,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54.38%,其中:资本的贡献为44.14%,包含资本积累的贡献19.29%和固定资产的贡献24.84%;劳动力数量的贡献为10.25%。
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5.62%,科技进步率为4.53%,并期待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到60%左右。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的家园式小农经济。
是古今中外最合理、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保证了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
它的优点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无缝对接;消费和生产无间链结;消费和生产交叉融合。
这大大节约了流通时间,和流通消费成本。
并永远不会发生消费和生产的结构性矛盾。
这是一个老农民启发我,我才发现的。
这老头原先是生产队长。
他在农村大包干之后不久告诉我:其实单干和农业社的时候粮食亩产差不了多少。
只所以生产队的时候打的粮食不够吃,而一单干就不仅够吃还有节余,关键是减少了折腾。
他举例说:同样一亩地的粮食,单干从地里收回来就直接到了农户。
而生产队的时候,这一亩地的粮食从地里收回来,先折腾到生产队的场里,打、晒、存----然后再分到农户······这中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劳力畜力物力,光粮食的损失就大发啦!另外他还说,生产队的时候以粮为纲。
粮食品种单一,大家只能嚼谷那点粮食粒子。
想吃点顺口的,还得去集市上换。
现在单干,想种啥种啥,自家地里稍带种点瓜啊果啊菜啊·····也顶口粮;再养点畜类(鸡、猪、牛·····)杀了,副食多啦,粮食自然就省大发啦。
这位老农揭示的真理是:1,农户经营是古今中外最有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生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个生产者同时又是粮食的消费者。
这个特点决定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环节越简单越好。
如果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环节过于复杂,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利用效能。
美国号称是世界上粮食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但盖洛普咨询公司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去年美国19%的人口(近6000万人)无法保障自己填饱肚子。
究其原因,是城市化率过高,农业生产过度集中和规模化。
生产和消费脱节且供应链过份复杂。
一方面农场主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守可使粮食烂掉也不降价;一方面是粮食的储藏,运输,加工费用过高导致粮价过高。
这二者加起来,使低收入群体根本无力购买足够的食品来维持生活。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价菜价却猛长,这说明了什么?由于供求链条的延长和环节的增加,食品价格的一半以上是运费,仓储费和粮商的利润。
现在城里人吃的粮食,有一多半是汽柴油费用。
也可以说现在吃饭就是在吃石油。
很简单,你将一亿人从农村迁到城市,就必须负责他们有粮食吃。
而由农村迁往城市,你就必须把粮食从农村运到城里去------这增加的粮食运输,储运,加工费用及增加周转环节造成的粮耗,会使任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而增加的粮食产量消弥于无形。
更有可能的是得不偿失,引起饥饿和恐慌!我国古代就有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合理化思想:就食。
也就是尽可能的使粮食消费人口,接近粮食产地,名其曰:就食。
也就是说,使粮食消费人口,就近于粮食产地。
这一思想,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
另外,农户食物的利用率接近100%。
农村人节俭,食物很少浪费。
就是食物吃不了有剩余,家家几乎都养有牲灵,这些剩余的食品用来喂家畜,可以节省饲料,就地转化成蛋白。
不得不指出的是,即使在今天,农村人的粪便和生活垃圾也大多数被转化成有机肥料用来肥田。
这既环保又经济。
而城里人的食物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二,有至少三分之一被浪费。
人们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需要化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这些废物不产生污染,破坏环境。
2,农户经营模式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定,最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
(1)分散的农户经营,保证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
而生物多样性本身就是最安全,最稳定最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很简单,你家种玉米,他家种高粱,我家种谷子······玉米不收高粱收,高粱不收谷子收·····不管气象如何变化,只要不发生极端情况,中国农业一般能保持稳产。
另外农作物的间作,套种,倒茬·····不仅保证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涵养了土地肥力,而且保证了小杂粮和蔬果的产量。
这几年出现的小杂粮和部分果蔬价格猛涨的"逗你玩"(绿豆)、"蒜你狠"(大蒜)、将你军(生姜)·····现象,正是农业生产品种单一化的必然结果。
而五谷杂粮,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份量至少占他们食物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2),为国家建设涵养大量弹性劳动力,避免了大面积失业人口的产生。
农业生产有季节性,且本身的发展潜力近乎无穷。
这样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城里能挣钱去城里挣钱,城里挣不到钱或者城里找不到活干时回村种田,搞点副业和农业,农产品深度开发-----保证自己生活的稳定基本不成问题。
如果让他们脱离土地,变为纯城市人口,那么中国的失业问题将变得非常严重。
在这方面,中国农民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就业奇迹。
(3),农村和农业,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基础。
当出现战争,灾害时,农村又是抗御灾祸的避风港。
由于中国的崛起,战争的风险在加剧----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旦发生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
城市就会变成首当其害的人间地狱。
到那时,除了向农村转移城市人口之外,只有死路-条。
保证中国至少二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生活在山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是中国规避大的战争风险的必备条件。
美国已然制定了封锁远洋交通要塞,一旦有必要,将彻底阻断中国远洋运输,从而绞杀中国的所谓"要塞战略"。
凭中国现在的实力,要从军事上打破这种封锁是不可能的。
试想一旦中国的远洋运输通道被封锁,中国的城市人口在缺油少电的情况下怎么活?也只有回到农村去。
3,农户经营模式是最人性化,道徳化和文朋多样性的生产生活模式。
一村一社,一家一户,儿孙满堂,少有所育,壮有所帮,老有所养-----是传统的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