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出现从A点运行到B点(下图)情形的时候,其原因可能有()①某品牌经销商实行饥饿营销策略,限量销售商品②某生产者为了调整产品结构,低价出售过时商品③某产品生产者为偿还债务,低价在国内倾销商品④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价值量降低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假设A国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而此时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比2014年提高20%。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5年用A国货币表示的单位M商品的价格与2014年相比,变化情况是A.提高了1/24 B.提高了1/6C.降低了1/6 D.降低了1/24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选项是①X轴为人民币币值,Y轴为外汇汇率②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③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单位商品价值量④X轴为某商品的价格,Y轴为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下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的是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数量受政策影响减少②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受市场需求影响,该商品市场价格提高④受价值规律影响,该商品生产成本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假设某国2015年一件N商品的售价为50元,2016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同时该国货币贬值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该商品的售价为A.50元 B.40元 C.60元 D.45元6.不同厂家生产同一种商品,有的赔有的赚。
这主要是因为A.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同B.商品的供求关系不同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D.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同7.某行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元。
假定甲企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乙企业2017年每小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量计算共计600元。
根据生活经验,在甲乙企业产品全部合格的情况下,下列推断完全成立的是()①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②甲企业产品利润=乙企业产品利润>行业产品的平均利润③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④与同行业相比甲企业和乙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假设某行业2015年1小时生产的甲产品价格为600元,2016年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货币贬值25%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该行业1小时生产的甲产品的价格大致是()A.500元 B.625元 C.667元 D.768元9.2017年甲企业1小时生产10件M商品,每件商品价值100元。
2018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若其他条件不变,2018年甲企业1个小时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是()A.1200 元B.1000 元C.800 元D.1500 元10.2017年某国生产一单位A商品的价值量用该国货币表示为360元,如果2018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一单位A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A.400元B.360元C.375元D.425元11.产能利用率(实际产能/设计产能×l00%)在75%以下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假设2017年H公司钢铁设计产能约100万吨,钢铁价格4400元/吨,产能利用率为70%。
今年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30%,并推动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H公司创造的价值总量为A.280亿元B.364亿元C.400.4亿元D.440.44亿元12.通常情况下,一种经济现象(纵轴)的出现和变化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经济现象(横轴)的产生和变化,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2017年某鞋厂生产鞋子200万双,每双鞋子的价值量为60元。
如果2018年该鞋厂生产这种鞋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鞋厂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14400万元、60元B.12000万元、50元C.12000万元、60元D.10000万元、50元14.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会()A.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C.使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15.2015年李先生按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将30000元存入银行,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到期获得利息可以购买,10件A商品。
2016年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此时该商品的价格为A.30元B.40元C.50元D.60元16.“一带—路”沿线的国家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形成强烈互补。
假设甲国和乙国是“一带—路”沿线的两个国家,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A.两国尽可能自力更生,保护民族经济发展B.甲国既出口肉也出口粮食,发挥绝对优势C.乙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甲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D.甲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乙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17.假设某企业2016年生产的甲产品价格与价值一致,每小时生产1件甲产品价格为200元。
2016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在货币贬值2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2017年该企业1小时生产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A.260元 B.250元 C.325元 D.320元18.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的“机器换人”计划实施后,某公司80%的工序实现了无人化,一台机器可以替代6~8名工人,次品率也大幅降低。
该公司“机器换人”带来企业发展的传导路径合理的是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A.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B.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C.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D.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19.据财新网报道,2018年4月21日起,东南沿海高铁公司将上调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票价。
一等座上调近7成,二等座上调近3成。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支持高铁车票价格上涨的理由是①作为替代品的飞机票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②旅客高铁出行需求旺盛,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③高铁票价过低导致铁路部门盈利比较困难④铁路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服务品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假设某国2017年生产的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5元,201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那么2018年M商品的价格是A.7.5元 B.30元 C.10元 D.22.5元21.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假定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某国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为每千克6元,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为每千克5元(按该国货币计价)。
该国政府决定放开玉米的进出口贸易。
如果不考虑国际贸易的成本,以及该国国内玉米供求变化対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影响。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下列正确的是()A.当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50%时,该国国内市场玉米价格将为每千克9元B.当该国政府大力宣传玉米的营养价值时,该国玉米产量将会减少C.该国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为每千克5元,该国为玉米出口国D.当该国玉米种植技术有大幅改进时,该国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不会发生变化22.近两年,彩电中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曲面屏、4K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成熟新品一经亮相便被抢购,这使我国很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质量竞争远胜过价格比拼。
由此可见①科技进步推动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渐趋分离②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④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压缩了企业降价的空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3.商品生产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这是因为生产者认识到A.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降低商品的价值量B.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能提升商品的质量C.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D.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就能够保证生产者获利2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图中的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可能是:()A.X轴表示居民收入水平,Y轴表示居民消费水平B.X轴表示恩格尔系数,Y轴表示家庭生活水平C.X轴表示人民币汇率,Y轴表示外汇汇率D.X轴表示社会劳动生产率,Y轴表示商品价值量25.假设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若某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那么该企业生产的一双皮鞋的价值量是A.半小时B.2小时C.4小时D.1小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从A点运行到B点情形的时候,表明该商品的价格下降,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价格下降体现该商品的价值量越来越小,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饥饿营销策略会使商品的价格上涨而不是下降,①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③说法错误,错在“倾销”;故本题答案选C。
2.A解析:A【解析】2014年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是10万亿,根据条件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20%可知,实际需要12万亿元,但是执行的结果是15万亿,因此物价会上升25%,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因此价格是原来的5/6,最终物价会是原来的25/24倍,因此提高了1/24,答案选A。
【考点定位】货币流通公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名师点睛】经济学计算题,给出的条件大多是复杂多变,再加上考试时心理慌乱。
所以好多考生都头疼。
其实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条件,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分析,都能找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