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
任课教师:*** 职称:助教
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摘要:东晋著名大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是依据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一《洛神赋》之内容,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其神奇魅力故事。
描绘了曹植与美丽的洛神在湖边奇遇游玩,最终分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以长卷的形式,构思精巧,设色古艳,浓墨重彩的画笔显现了这一奇特的爱情。
关键字:顾恺之;洛神赋。
一、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是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的画家。
他多才学,工诗赋,善书法,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恺之本人清瘦俊秀,即所谓的“秀骨清像,线条流畅”,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
顾恺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
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
顾恺之著有《画论》和《画云台山记》等三本绘画理论著书。
他在绘画实践中创立了“以形写神”等传世理论。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甑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洛神赋图》则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曹植的《洛神赋》诗篇名著有感而作,是他的一幅卓越的代表作。
二、作品介绍与赏析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
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花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烁若芙蕖出渌波….”这是传诵不已的千古绝唱,是流芳万世的人神之恋。
优美的文辞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动人的旋律宣扬着悲婉凄切的故事。
顾恺之针对这篇优美文创作的千古名画,意境缠绵,画风古朴,可以说是艺术和文学珠联璧合,是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现存的《洛神赋图》画卷虽为宋代摹本,但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若干艺术特点和魏晋六朝时期的画风,被称为最接近原作的画卷。
《洛神赋》是以曹植与嫂子洛神甄氏之
间缠绵而凄凉的爱情为原型而创作出的神人之恋的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
赋文通篇言辞美丽,人物描写细腻传神,动人心魄,令读者感动。
顾恺之有感于此,于是便依赋文而作出传世名作《洛神赋图》。
画作一出,便成为千百年来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为世人传颂的名画。
《洛神赋图》,为绢本设色,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长卷,长572.8厘米,宽27.1厘米。
画面通过曹植和宓妃(洛神)形象的反复出现,描绘两人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
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了很大影响。
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系列极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副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曹植在原诗赋中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在水上飘忽往来的情景。
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迟疑的神情。
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在“日既西倾,车怠马烦。
尔乃税驾蘅皋,容与乎阳林,流恺乎洛川”之际,忽然遥遥望见一个丽人,疏忽出于岩石之畔。
画家以生动的笔资,将这位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慕想的恋人,画的丰神绝世,含情脉脉,回眸顾盼,飘若仙,表现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画家着力刻划了3匹疲惫的马,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体态动静不一。
一卸套之马暂获自由,猛然就地滚尘,惊的驭手慌忙侧身躲让,一马引颈回,一马俯首吃草。
其后画到“冯夷鸣鼓”.“女娲清歌”以及诸神游戏的几段,也都十分细致生动。
与洛神的满腹心事不相同,与曹植的惊疑不定更形成鲜明对照。
用’铁线描”的手法画出曹植与美丽的妃子在洛河游玩的快乐景象。
仙乐飘飘,歌舞升平,悠然自在,一幅浪漫的的爱情跃然而上。
不知不觉,已到了夕阳西下时。
再后画洛神架六龙乘云车,“文鱼警乘”,“玉鸾偕逝”,“水禽翔卫”,旌旗飞扬,形成画卷的最高潮,这场诗人的梦幻,经过画家的妙笔,把人们引进了神话世界。
最后画曹植回到岸上,坐于洛水之畔,目痴口呆,茫然若失,这时天已破晓,渐渐离去的洛神回过头来,凝神幽思地望着曹植,表情是那么地万般无奈,似带有深重的哀怨和叹息;而曹植则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侍从也都默默地站着,连同周围的草木也一动不动,似乎曹植是无动于衷,然而透过他那平视的眼神,分明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心态,周围的寂静烘托出他的孤独和无奈。
画中借以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先描写洛神的面貌,姿态和装束,而后写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把洛神多情的性格刻画的十分突出。
最后写到由于“人神子道殊”,洛神含恨赠珰而去,给人留下失意追恋的心情,有容厚的悲剧色彩,艺术魅力很强。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
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洛神赋一图之艺术成就,堪称绝世之佳作。
它在一方面充分展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对当时和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它无论在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以及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体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堪称画中一宝!
中国绘画史犹如一部中国的历史剧,用传奇的文房四宝,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描绘一幅幅神奇的历史。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独特的技法,独特的画笔,独特的意境,独特的中国元素,是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学习。
[参考书目]
[1]《顾恺之》《洛神赋图》百度百科
[2]陈龙海《中国古代艺术精品鉴赏丛书》岳麓书社 CNKI文库
[3]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题目:《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何冉冉学号:201103020045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
任课教师:庞先超职称:助教
题目:《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何冉冉学号:201103020045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
任课教师:庞先超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