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

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

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

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

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

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

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

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

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

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

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

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酸寒尉像题款:酸寒尉像。

光绪戊子八月昌硕属任颐画。

杨岘题:何人画此酸寒尉,冠盖丛中愁不类。

苍茫独立意何营,似欲吟诗艰一字。

尉乎去年饥看天(君去年绘《饥看天》图),今年又树酸寒帜。

苍鹰将举故不举,跕跕风前侧两翅。

高秋九月百草枯,野旷无粮仗谁伺。

老失老矣筋力衰,丑态向人苦遭弃。

自从江干与尉别,终日昏昏只思睡。

有时典裘酤一斗,浊醪无功不成醉。

尉如盐薤我如堇,不登嘉荐总一致。

尉年四十饶精神,万一春雷起平地。

变换气味岂能定,愿尉莫怕狂名崇。

英雄暂与常人伦,未际升腾且拥鼻。

世间几个孟东野,会见东方拥千骑。

苦铁道人正,七十叟杨岘题。

渔庄秋霁图王翚,字石谷,号瞿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

虞山派创始人。

初为王鉴弟子,后转师王时敏,王时敏推崇其画,以为最能得古人精髓者。

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

又加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

王翚山水画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纵览右丞、思训、荆董、胜国诸贤上下千余年名迹数十百种,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如此。

”“以无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他又不完全为古人成法所束缚,而比较注重写生。

王翚作画能融会贯通诸家众法,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面貌和风格。

评者认为王翚山水“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

”格调明快生动、章法多变,皴染得法,富有写生意趣。

同时也指出他用笔刻露,用墨少变化,构图过于壅塞等不足。

溪山行旅图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

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

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

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

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庐山高图《庐山高》是中国明代画家沈周的著名国画作品。

该画为长轴,纸本设色,纵193.8 公分,横98.1 公分,原属北京故宫旧藏,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庐山高》是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祝寿,凭借想象而创作的一幅国画精品。

时年沈周41岁。

沈周与齐名的另一位画家唐寅,都曾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却表现出不同的意味。

沈周与齐名的另一位画家唐寅,都曾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却表现出不同的意味。

骊山避暑图绢本,设色,纵224厘米,横134厘米。

袁江(1671?-1746?),清代画家,字文涛,晚年号岫泉,江苏江都人。

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

袁江主要活动于民间。

是职业画家,长时间在扬州和江浙一带活动。

他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地摹绘。

绘画技艺大增。

其画传流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

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

他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袁江存世作品较多,多在国内收藏,也有一些流到海外。

天津市文管处收有一幅《瞻园图卷》,表现南京的园林建筑;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幅《东园图卷》;北京文物局收有《骊山避暑图轴》,表现想象中的仙境;南京博物院藏有《海山三山图轴》,也描绘了想象中的仙境和古代建筑,瑰丽壮观,富有意境墨梅图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

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著名的咏梅诗为元代画家王冕自题“墨梅图”上。

王冕学画的故事曾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为众人熟知。

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

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

”这一幅“墨梅图”即是繁花的代表作。

此图作倒挂梅。

枝条茂密,前后错落。

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

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

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

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

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

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

勾瓣点蕊简洁洒脱。

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无咎派。

但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

此幅则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

芙蓉锦鸡图北宋徽宗赵佶绘,纵81.5cm,横53.6cm。

绢本设色立轴,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

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

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

赵佶自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

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是宋以降历代皇室重宝。

作者意旨: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

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

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

三,雄鸡打架很勇猛。

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

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

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

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感。

荷花水禽图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相关主题